「你就放心把你的孩子生到這個世界上來嗎?」
電影《少年的你》里的陳念這個反問句,像是在叩問著大螢幕前的每一個大人,我們有創造一個更好的世界給孩子嗎?
遺憾的是,那個我們度過童年、度過青春期的校園,不總是那樣陽光明媚,一片陰雲過去,或許就會影響一個人一生。
前不久去看了《少年的你》,一部講述校園欺凌的故事。可能我們有些人沒有這樣的經歷,也不會有這樣的感受,但校園欺凌就存在我們身邊。
昨天下午,一則消息突然登上了熱搜:
河南禹州,7歲的小女孩多多因為眼睛疼被送進醫院,結果卻被醫生髮現眼睛裡有異物! 伴著小女孩痛苦地哀叫聲,醫生用棉簽一片一片把紙片從眼睛中取出,這些大小不一的紙片足足有幾十片:
一個多月的時間裡竟取出至少有幾十片!多多哭著向媽媽說出了原因,這些紙片是她被男同學按住往眼睛裡強塞進去的!
又厚又硬的紙片被塞進柔軟的眼睛裡,光是想想這個畫面,作為一個成年人,都感到無比的後怕。 母親李女士稱,多多的視力嚴重下降。孩子的眼睛裡還有多少殘留紙片仍未可知。
光是是聽著女兒的哭喊,媽媽感覺心都要碎了。
中國有句古話叫「眼裡容不得半粒沙子」,平時我們眼睛裡不小心飛進一根睫毛,都會非常磨眼睛。 而在視頻中,大大小小的作業本紙片被放進小女孩的眼睛,該是多麼難受和痛苦。
都說「有人的地方,就有江湖」,孩子也不例外。作為家長,為這個孩子痛心之餘,也看到了最現實的一點,我們到底應該怎樣教導孩子應對校園欺凌?
根據聯合國教科文組織 2019 年發布的一則報告,全球 32% 的學生近一個月內都曾遭遇校園欺凌。
他們所遭受的包括身體上的暴力欺凌,也包括辱罵、中傷、排擠等言語欺凌。可無論是身體上的還是言語上的欺凌,都會給他們的身體、心理和社會適應能力造成巨大傷害。
沒有任何一個國家的少年,可以完全避過校園欺凌,即使是蜻蜓點水,或者是擦身而過。
2015 年,中國青少年研究中心調查了十個省市五千多名中小學生,32.5% 的中小學生表示「偶爾會被欺負」,6.1% 的中小學生表示「經常被高年級同學欺負」。
目前在中國,針對校園欺凌事件,還沒有全國性的統計數據。
表面上一片和樂,但不知水面之下,暗潮依舊洶湧。
今年5月,甘肅隴西縣,14歲少年張凱被同校同學毆打至顱腦嚴重受損,搶救無效死亡。
因為一個耳機,打人的五個同學以為他拿了耳機。
14歲少年生前所獲證書
張凱去世後,對方家長几次來找張凱的父親登門慰問時,他都會躲開「聽著討論賠償,我很難受。」
今年1月,西安一初中,四五名男生將一名男生困在樓梯一角,並對男生用腳踹、棍棒、皮帶毆打的視頻傳出,視頻中木棒也被打斷。
由於涉及未成年人,學校及有關部門只對涉事學生進行了批評教育。
2018年6月,廣西柳州兩名男生用鐵鎖狂砸踢打一女生。
同年3月,雲南昭通初一女生在寢室被9名同學輪番毆打,因為她和老師告狀。
女生父親稱,她只和我說過她不想上學了,從來沒說自己被打,直到看見了視頻。
2017年,北京某中學,一少年被逼吃糞便,期間還不斷被辱罵和拳打腳踢。
看完這些校園霸凌的新聞事件,突然感覺這個世界上,時刻都有孩子被同齡人羞辱、被毆打、被拍下視頻傳到網絡。這樣可憐的孩子太多了。
而這些孩子,還只是因為被拍下視頻才得以被人們看見。
那些真正活在黑暗處的孩子們,被折磨成什麼樣子,我們永遠不得而知。
那些沒被曝光的校園暴力案件,都藏在施害者的嘲笑中,藏在施害者炫耀的談資中,而受害者們,只會在未來無數個夜裡,從噩夢中醒來。
更讓人無力的是,孩子終於下定決心告訴老師自己的遭遇,得到的回答卻是:
他們為什麼不欺負別人,偏偏欺負你啊?
為什麼啊?孩子聽到這個回答,也在問自己。
所以到底誰對誰錯,難道我真的就這麼惹人厭,就這麼不該存在在這個世界嗎?
多少身材胖的男生女生被起過和動物有關的綽號,多少戴眼鏡的孩子被搶過眼鏡,多少有口音的孩子被集體孤立,多少因為長相而被嗤之以鼻的孩子.....
太多了,但是幾乎沒有一個人願意站在他們身後。
校園暴力從來不是個案,它更不該只是一時的新聞熱點,熱得快冷得也快。但很多時候,我們甚至連面對的勇氣都沒有。
見慣了教育局的「官方和冷淡」,聽慣了學校的「我們沒有責任」,習慣了父母的幡然醒悟和後知後覺。
悲催的是,我們習慣了悲劇引起反思,那些早該搬到檯面上的問題被當成毒瘤掩蓋,可惜它不會自我癒合反而是潰爛成疾。
校園霸凌的原因和解決措施各有不同,需要家長、學校、社會的共同努力,法律的進一步完善更是亟不可待。每一個人都是平等的,沒有可以被饒恕的犯罪。
每個人都是不同的,不能因為不同或者小矛盾就要遭受責難欺負。生而為人,請務必善良,學會為自己的行為負責,是每個人的必修課。抵制校園欺凌,從你我做起!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tw/1b19eG4BMH2_cNUg_HZZ.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