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個被如此凝視的企業家還是喬布斯,上一本似乎人人都要瞥上一眼的人物傳記還是《喬布斯傳》。
同一個作者,沃爾特·艾薩克森(Walter Isaacson),是如今世界上最著名的非虛構作家之一,拿手絕活就是人物傳記。愛因斯坦、富蘭克林、基辛格……都在他的筆下鮮活凌厲起來。其中最著名的,還是當年創下人物傳記題材銷售記錄的《喬布斯傳》。
本著狩獵故事的本能,幾乎沒什麼懸念,馬斯克自然是最理想的新目標。耗時兩年,艾薩克斯跟隨馬斯克進行了形影不離的「貼身」採訪:公司會議、走訪工廠,和馬斯克本人、家人、友人、敵人、同事等等。
聽我說……丨Giphy
對於這個主人公,無論你屬於追逐或鄙夷的群體,書中呈現的細節都會讓你再一次認識這個幾乎主導了這個時代每一次技術興奮點的富豪工程師。
9月12日,與全球首發同時,果殼提前為你提前分享書中細節——那些令馬斯克成為馬斯克的瞬間。
《埃隆·馬斯克傳》丨中信出版集團出版
1、1971 年,馬斯克出生。家人一開始打算給他起名為尼斯(Nice)。後來,選取了女方家族的「埃隆」。馬斯克的父親埃羅爾聲稱自己很有先見之明,他說小時候他從一本科幻小時《火星計劃》中知道了「埃隆」這個名字,書中火星殖民地的執政官就叫埃隆。
2、80 年代的南非充斥著暴力活動,機槍掃射和持刀行兇都是家常便飯。12 歲,馬斯克參加野外生存營地。每個孩只能分到一點點食物和水,這裡允許他們為了爭奪生存物資大打出手,甚至鼓勵他們這麼做。埃隆身材小,木訥呆滯,結果被人打了兩次。第二次去時,他即將年滿 16 歲。體格強壯了不少,身材像一頭熊,還學了一點兒柔道。這一次,那裡不再是他的噩夢。
3、13 歲時,馬斯克就做出一款電子遊戲,關於太空戰爭。用代碼換了 500 元稿費。然後又這樣做了兩次。他對電子遊戲的痴迷就這樣開始了。他找表兄弟一起商量創辦電子遊戲廳,不敢告訴父親,但也沒得到姨夫的同意。
4、1995 年,埃隆寫了一個在線黃頁 Zip2,因「開創了將企業名錄和地圖資料庫整合起來的網絡訪問服務」,被授予了專利。Zip2 的一筆授權費最多有 10000 美元。1999 年,馬斯克靠 Zip2 被收購的收益,買了一輛麥拿輪 F1 跑車,當時速度最快的量產車,並同意讓 CNN 到他家拍攝交貨過程。
5、卸任 PayPal CEO 後,馬斯克去里約熱內盧看望表弟,結果染上惡性瘧,一度病危,命懸一線。他的主治醫生曾治療過兩例,但都死了。馬斯克曾以公司名義買了一份價值 1 億美元的企業要員人壽保險。「這麼高的保險非常符合他自視甚高的性格。」彼得·蒂爾(PayPal 創始人之一)說。事後,馬斯克將這段患病經歷,「怪罪」於南非,「南非還沒放過我。」
6、創辦 SpaceX 期間(2002年),馬斯克的第一個孩子,與第一任妻子賈絲廷所生,因病去世。「他哭得就像一匹狼。」他母親說。
7、馬斯克可以為同行人處理遺留在車上的嘔吐物。但卻沒有閱讀過,第一任妻子賈絲廷寫的書。馬斯克患有阿斯伯格綜合症。很多時候,馬斯克罵完員工後根本不記得,因為他完全沉浸在腦中世界時,外界刺激對他就無效,他不會接受外部輸入的任何信息。
8、2004 年,馬斯克起訴了 NASA,並「出賣「了一位看好 SpaceX 的官員。他附上了這位官員的電子郵件,其中解釋了另外一家公司得到 NASA 發射合同的原因,是來自後者的「庇護」。馬斯克揭開了,長期以來,政府和承包商之間並不利於創新的合作方式。馬斯克獲勝,SpaceX 競標到了大部分訂單。
9、2006 年,Roadster 原型車推出之際,特斯拉舉辦了一個名人試坐派對。當時馬斯克在特斯拉的角色是董事會主席,和主要投資人,但他事無巨細地負責了,這場活動的策劃,包括餐巾紙的成本。
10、2008 年一年,馬斯克心力交瘁。他同時兼任 SpaceX,和特斯拉兩家公司的 CEO。SpaceX 火箭已經「炸」了三次了,特斯拉錢快花完了,加上離婚連住的地方都沒有。他被勸說「何不放棄一家公司」,馬斯克強烈拒絕,說這樣等於昭告世人,要麼「電動車不靠譜」,要麼「人類永遠不能成為跨行星物種」。
11、設計師為 Model Y 設計了一種開門方式——司機拿著車鑰匙走進,門把手彈出,像與人握手。馬斯克喜歡這種能與車主建立情感聯繫的設計,並駁回了工程團隊在「車門裡面沒有容納空間」,「無法在惡劣條件下工作」等質疑聲音。
12、長期以來,由於政府的「兜底」,讓整個航空航天行業並不關心成本有多高。馬斯克不斷要求團隊多「繞過」航天領域採購零件。比如,他讓人買了商用空調設備,6000 元,改了泵,放到火箭頂部,代替專門的載重倉冷卻系統。諸如此類,SpaceX 顛覆了這個行業的成本結構。
13、2013 年,馬斯克想造一個電池工廠。施特勞貝爾(特斯拉聯合創始人)擔心馬斯克的表現,「埃隆平時開會時可能劍拔督張,言行舉止不可預測,但我也見過他的另一面,當他意識到場合很重要時,他會突然變成一個言簡義豐、魅力十足、情商極高的商界領袖。」在同松下的合作晚宴上,那個迷人的馬斯克又登場了。
14、當聽說,傑夫·貝佐斯申請了「火箭海上著陸」的專利後,馬斯克臉色鐵青,「類似想法已經被討論半個世紀了!」
15、馬斯克 42 歲生日時,當時女友妲露拉為他辦了一場派對。現場表演時,馬斯克把一個粉色氣球放在腹股溝下面,讓表演者盟主雙眼扔飛刀扎破氣球。他從不迴避風險。進入相撲環節,他與一名體重 350 磅的選手切磋,用柔道的摔法戰勝了他,但頸根部的一塊椎間盤也受傷了。他做了三次修復,開會時不得不躺在地板上,枕一個冰袋。
16、2015 年,獵鷹 9 號發射倒計時,SpaceX 的一個忠誠副手容科薩發現了一、二級火箭之間冒出來液體,並「警告」馬斯克叫停。「別管它,繼續發射。」馬斯克回應。容科薩以為這是他在做了快速而複雜的計算後所做的決定。結果,馬斯克只是「聳了聳肩」。「他在物理學方面有一種先驗的直覺。」容科薩說。
17、當聽說谷歌正計劃收購 DeepMind,馬斯克試圖湊錢給 DeepMind 融資,以此阻止這筆交易。原因是他們辯論過,拉里·佩奇認為,如果有一天機器的智力,甚至意識超過了人類,也沒關係,只不過是進化的下一階段罷了。馬斯克卻認為人類意識不應該讓它熄滅,警告人工智慧的危害。後來提到他創辦的 OpenAI 時,馬斯克說,「拉里啊,當時你但凡對人工智慧的安全問題上點兒心,我們都沒必要搭個台子跟你唱對台戲。」
18、幾乎每過一年,馬斯克都會再一遍預測:完全自動駕駛還有一年左右就會實現。「如果他鬆口承認,那麼就沒人會圍著這件事忙活。」後來,馬斯克承認,這個過程比他在 2016 年預測的要艱難。「要搞定完全自動駕駛,實際上必須先解決現實世界的人工智慧問題。」
19、2017 年底,Model 3 在「艱難爬坡」。彼時的生產速度,只有馬斯克所期望的每周 5000 輛的一半。馬斯克決定搬進工廠車間,這是他一貫的戰術「親自挂帥」。在內華達州生產電池的超級工廠里,主管說,生產線擴產還需要一年時間,馬斯克立刻就把他調走了,找來身上跟他有一樣「大刀闊斧」的勁頭。「開人」也是馬斯克拉響警報的「預兆」之一。
20、做空者通過「商業間諜」活動,獲取到只有兩條裝配線的工廠,沒法達到每周 5000 輛的目標。而再建一個工廠,連開工證都拿不到。馬斯克就辦了一張「臨時車輛維修設施」許可證,搭了臨時帳篷和裝配線,「如果常規思維無法完成一項任務,那麼就有必要使用非常規的思維手段。」馬斯克說。
21、馬斯克討厭的做空者中包括比爾·蓋茨。「一個人怎麼能一邊說他非常關心應對氣候變化的問題,一邊針對其中貢獻最多的公司去削減它們的整體投資呢?」蓋茨給馬斯克發來慈善項目「推銷」簡訊,後者反問他,有沒有清空特斯拉空頭頭寸?蓋茨聽從兒子建議,如實回復。馬斯克的意思,那我也沒必要認真對待,你在氣候變化方面做的事業了。
22、憤怒的馬斯克會變得刻薄。這在推特上體現得尤為明顯,他發了一張照片,照片中的蓋茨身穿高爾夫球衫,肚子圓滾滾的,看起來就像懷孕了。馬斯克讓蓋茨快速減肥。
23、馬斯克經常叨叨多生孩子有多重要。馬斯克提議成為希馮·齊里斯(Neuralink 高層運營經理)的精子捐贈者。當齊里斯因妊娠併發症住在奧斯汀醫院時,一位代孕媽媽也住在這裡,她肚子裡懷著的是馬斯克和格菜姆斯的孩子。格萊姆斯在她身邊陪她,她還不知道齊里斯就住在附近的房間裡,肚子裡也懷著馬斯克的孩子。
24、Neuralink 曾經面臨的一個難題,是要滿足「晶片必須足夠小」的要求。馬斯克一聽就激動起來,開始闡述他的工作方法,第一步就是質疑每一項要求。隨後他讓大家思考,關於晶片尺寸的基本科學原理:人頭骨是球形的?所以晶片能不能凸出來一點?直徑能不能更大?他們得出的結論是,人類頭骨容納更大的晶片是很容易實現的。馬斯克認為,只要不違背基本的物理學規律,所有都可以被質疑。
25、在馬斯克的一生中,為了遏制他內心的那股衝動(忍不住想跟親近的人在情感上發生戲劇性衝突),他找到了三種替代方式來宣洩感情。
第一種是,在打造帝國的策略遊戲(比如《文明》和《低模之戰》)中流連忘返。馬斯克通宵玩「艾爾登法環」之後,決定私有化推特。
第二種是,沉浸在《銀河系搭車客指南》提出的「生命、宇宙和萬物」這些大問題中,兩耳不聞窗外事,一心只讀大百科。在很多棘手的眼下困難面前,馬斯克會將思緒暫時拉到「未來」。
在賓夕法尼亞大學,馬斯克還發展出了第三種方式——嘗試舉辦派對。馬斯克喜歡被陪伴,但在很多派對上,他花大多數時間獨處。
26、格萊姆斯(馬斯克現女友)學會了駕馭馬斯克的各種性格。當她覺得房間裡的氣氛發生了變化,其實就是他切換到了另一個狀態。「我喜歡的是『E版本埃隆』,那個願意參加火人節,睡在沙發上,保持放鬆狀態的埃隆。而她最討厭的是處於「惡魔模式」的埃隆,他變得暗黑起來,整個人都聚焦於自己頭腦中的風暴。
是瘋子?是惡魔?是專橫跋扈的獨裁者?馬斯克也曾自辨:「對於所有那些被我冒犯的人,我只想對你們說,我重新發明了電動汽車,我要用火箭飛船把人送上火星。可我要是個隨和、放鬆的普通人,你覺得我還能做到這些嗎?」
你認同麼?
Who cares……丨Giphy
《埃隆·馬斯克傳》埃隆·馬斯克親自參與並公開推薦,2023年9月12日全球同步出版,唯一簡體中文版由中信出版集團出版。
作者:沈知涵
編輯:臥蟲
如有需要請聯繫[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