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第一位狀元:順治皇帝的愛臣,後代走出一位北大校長

2021-03-21     勇哥讀史

原標題:清朝第一位狀元:順治皇帝的愛臣,後代走出一位北大校長

1646年4月30日,清朝舉行了入關以來的第一次殿試。

清朝在入關之前,沒有實行科舉考試製度。清朝入關後,為了籠絡漢族知識分子,維護統治穩定,同時將精英階層吸納到政權體系中來,恢復了科舉考試。雖然清朝科舉考試受到部分漢族知識分子的抵制,但依然有許多人報名參考。

其中就有山東人傅以漸。

傅以漸,字於磐,號星岩,生於1609年,是山東聊城人。傅以漸出身一個貧寒家庭,但從小就表現得不一般。《清史稿》記載,傅以漸「幼時聰明過人,三歲能誦書,五歲熟記經史」,用現在的話來說,那簡直就是「神童」啊。

清朝舉行第一次科舉考試時,為了早出人才、多出人才、出好人才,宣布承認明朝科舉學歷。這就是說,明朝的秀才,有資格直接參加清朝的鄉試;明朝的舉人,有資格直接參加清朝的會試。

傅以漸有沒有在明朝參加過科舉考試,有沒有取得功名,在史料上無明確記載。但我們可以設想,假如他是一名白丁的身份,逐步考取秀才、舉人功名的話,是不可能在短短兩年之內獲得參加殿試的資格。所以,傅以漸一定在明朝時就取得過舉人功名。

一路過關斬將,傅以漸不但在會試里金榜題名,進入殿試,還在殿試中取得一甲第一名的好成績,獲得了清朝第一位狀元的美譽。這一年,傅以漸37歲。

傅以漸一進宮,就當了順治皇帝的老師。順治皇帝只有8歲,朝政大權都掌握在攝政王多爾袞等人手裡,他要做的事情是讀書。傅以漸滿腹詩書,才華橫溢,在書法上有很高的造詣,教順治皇帝是綽綽有餘。

1655年,傅以漸被任命為太子太保,不久負責教育年幼的皇三子玄燁,即後來鼎鼎有名的康熙皇帝。在古代,知識分子都有「帝師」的夢想,絕大多數終其一生而不得。傅以漸不知不覺之間,當了兩個皇帝的老師,實在讓人艷羨。可是,傅以漸卻急流勇退,在47歲時給順治皇帝打了一份報告,請求辭職回鄉。

順治皇帝親批御旨:「卿輔弼重臣,醇誠樸慎,勤勞密勿,倚任方殷,豈可引例求退?著益抒猷念,佐成化理。」

順治皇帝當然捨不得把傅以漸放走。清朝入關之初,軍國大事千頭萬緒,非常需要傅以漸這種有能力、有見識的大臣服務。傅以漸為人謙和,為官清廉,辦事認真,效率很高,深得順治皇帝信任和寵愛。

有一年,孝莊文皇后患上重病,順治皇帝心中牽掛母親病情,無心處理政務,在短短兩個月內積壓了800多件大臣送上來的奏摺。順治皇帝看著堆積如山的奏摺,有心無力,請傅以漸代為處理。傅以漸接受了任務,不到3天時間將800多件奏摺處理得妥妥噹噹,讓順治皇帝大感欣慰。

有了順治皇帝的形容和寵愛,傅以漸想不升官都難。1655年,47歲的傅以漸被提拔為內國史院大學士。清朝在1636年仿造明朝文官制度,設立了內三院(國史院、弘文院、秘書院),相當於明朝的內閣。內國史院大學士相當於明朝的內閣大學士。1658年,清朝對內三院進行改制,傅以漸被授任為武英殿大學士,兼戶部尚書。

到了此時,傅以漸已經位極人臣,達到了一名知識分子在官場上的巔峰狀態。

傅以漸官是越做越大,卻始終保持平易近人的風度。

順治皇帝喜歡外出狩獵,經常把傅以漸帶在身邊。傅以漸不會騎馬,也不愛像其他高官那樣乘轎,總是騎著一匹小毛驢,悠哉樂哉地跟在隊伍裡面。傅以漸又矮又胖,沒幾下就累得氣喘吁吁、汗流浹背。順治皇帝見了,有心跟老師開玩笑,揮毫作了一幅畫《狀元騎驢圖》,還在上面寫了一首由蘇東坡《題雲龍山放鶴亭》改寫的打油詩:「雲龍山下試春衣,放鶴亭前送夕暉。 一色杏花紅十里,狀元歸去驢如飛。」

順治皇帝將《狀元騎驢圖》送給傅以漸,傅以漸鄭重其事地裱出來,並專門修建了一座「御畫樓」進行收藏。

晚年的傅以漸,身體每況愈下,還在主持會試時咯血,多次上疏朝廷,請求回鄉養病。順治皇帝都不願意放他走,溫言挽留。1658年,傅以漸由於病情加重,被迫請病假,回到老家調養身體。順治皇帝多次寫信寬慰,叮囑他調理身體,等身體好轉後回到朝廷供職,不必辭去官職。

可是,傅以漸萬萬沒有料到的是,自己的學生順治皇帝竟然走在了前面。1661年,23歲的順治皇帝英年早逝。傅以漸聞訊,拖著病體奔赴京城,為順治皇帝奔喪。等順治皇帝的喪事辦理完畢後,傅以漸又回到了家鄉。

不久,皇三子玄燁繼承皇位,是為康熙皇帝。新皇帝繼位,傅以漸再次奏報朝廷,請求辭官回籍。康熙皇帝同意了傅以漸的請求,傅以漸這才得以卸任官職,安安心心地在老家養老。

1665年4月,傅以漸因病去世,終年57歲。

傅以漸沒有輔佐康熙皇帝,康熙皇帝卻對自己幼年時候的傅以漸難以忘懷。後來,康熙皇帝南下視察工作時,曾經經過山東。康熙皇帝特意前往傅以漸的老家憑弔,御筆親題「相府」「狀元及第」,還寫了一幅對聯:「傳臚姓名無雙士,開代文章第一家。」

傅以漸雖然病逝了,但他的家族卻保持了幾百年的興旺繁榮。傅氏家族重視教育,在100多年間考取進士、舉人等功名的子弟有100多人,其中不乏在朝為官和出任封疆大吏者。如擔任過江蘇巡撫的傅繩勛,晚清名臣李鴻章、丁寶楨的老師傅繼勛等人。民國時期的著名學者、歷史學家、北京大學校長傅斯年先生,就是傅以漸的後代。

不過,傅斯年從來不在公開場合提傅以漸的名字。這大概是嫌棄傅以漸在清朝初年出仕,有違漢族知識分子的民族氣節。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tw/1_FPU3gB9wjdwRpv4Nj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