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牌logo賣的只是品牌名字嗎?

2020-07-18   SOFRESHTOWEAR

原標題:大牌logo賣的只是品牌名字嗎?

開始文章前先分享一個故事:

2005年時,喬布斯曾受邀去史丹福大學畢業典禮做演講,給學生們分享自己的人生經驗。

結果演講一開始,他就花了大量的篇幅講自己從大學輟學以後怎麼去學書法字體的故事

喬布斯當年只上了六個月大學就輟學了。

這之後,出於好奇,他去學校旁聽了一段時間的書法課,專門學字體的美學理論,比如字母之間該留多少空白,怎麼講究比例等等。

當年喬布斯在大學時的書法老師在課堂上教學生們不同的字體知識

喬布斯原本以為這些知識肯定一輩子都不會派上用場。

結果十幾年後,當他開始設計電腦時,意外地發現自己當年學到的這些無用的知識給予了自己和其他技術人員完全不同的視角。

他仔細琢磨每個細節處設計傳遞出的信息,讓原本只圖實用的科技產品變出了藝術感,連敲出來的字母也變得更有品位,甩出同行幾條街。

所以在喬布斯看來,自己當年要是沒有上書法字體課,也許後來就不會有現在這些好看的蘋果產品了。

第一代Mac電腦,可以開始選擇字體了

在喬布斯進行這場演講之前,大部分人可能從沒注意過自己的Macbook或者Iphone上的默認字體有多優美,如果換一個字體,可能就不再高級。

就像我們看時尚大片也從不會注意設計師們對字體的選擇,居然還能決定最後的效果是好是壞。

英國專門拍過一部關於字體的紀錄片,裡面的說法相當一針見血:

「字體存在著,就好像是空氣,或者重力。「我們往往會選擇忽視它,但如果對它背後的原理一無所知,無法體會很多好設計背後真正的用意。

2018年時,Burberry請來了新的創意總監Riccardo Tisci。他上任以後,就立刻將品牌Logo換個字體。

Riccardo Tisci

為了完成這個任務,他特地找來設計大師Peter Saville操刀。

還第一時間在官方Ins上公開了自己 和設計師溝通的郵件截圖。

信件里,Riccardo問道:"你覺得新的Logo四周內可以完成麼?"

Peter大師回信:"你瘋球了吧老弟?這樣的項目至少要四個月才能做好哈!"

Peter Saville

最終,Peter Saville提前交上了他的答卷(左邊是舊logo,右邊是新logo)

結果新Logo出來後,廣告界著名雜誌《ADWEEK》立馬對其發表了滿是諷刺標題的文:

《Burberry給了知名設計師四周重新設計商標,結果我們看起來就像是用微軟Word敲出來的》。

這可能跟大部分人的反應也差不多:"就這?"

因為它確實是跟word里自帶的幾種字體挺像。

這麼看來明明以前的logo更精緻啊, 那這些大牌花錢折騰什麼呢?

當然,既然有今天這篇文章的存在,就說明事情並沒有那麼簡單。

首先我們要從設計師Peter Saville說起。

Peter Saville並不是字體設計師,而是負責平面設計的。

很多時尚圈和潮牌圈的紅人都號稱受到過他的影響,比如Raf Simons和Virgil Abloh,都把他叫做自己的「精神導師」

Peter Saville

Peter打小出生在一個富裕的家庭里,媽媽非常喜歡收藏藝術品,他自己也是自藝術專業畢業。

結果渾身藝術細胞的他畢業以後呢,就進了一家唱片公司,要拿自己的知識修養給搖滾歌手們設計專輯封面。

在他以前,設計師們還是更喜歡儘量具象的設計,生怕粉絲們看不懂用意。

1960年代披頭士著名的專輯《Abbey Road》,就是選在馬路上拍的

但自打Peter Saville入行以後,就偏愛用簡單的線條表達儘可能豐富的信息,有時還要求你懂一些背後的文化知識,才能get設計的精髓。

比如下面這個讓人摸不著頭腦的畫面,就是他在1979年為朋克樂隊Joy Division的專輯 《Unknown Pleasures》設計的封面。

這張圖來自《劍橋天文學百科全書》,是人類歷史上首顆被發現的脈衝星 CP1919發出的連續脈衝波信號。

只有懂這背後的梗,才能聯想到當初發現這個信號的天文家們激動的心情,明白它和整張專輯的名字非常相配。

囧瑟夫在《初戀500天》里就穿過這個封面的印花

總之從那以後,流行文化的圖像開始變得越來越簡潔抽象,於是給圖片搭配的字體也成了風景,變得越來越重要。

有時找不到非常達意的字體,Peter甚至會擼起袖子自己設計。

1980年時,Joy Division出過一張名為《Closer》的專輯,為了呈現出專輯想傳達的肅穆莊重且安靜的氛圍,Peter最後自己設計了專輯封面的大字體。

如今在字型檔里,這個字體就叫Closer

對於Peter來說,字體本身就像時髦的圖像一樣,可以傳遞氛圍和情緒。

後來,他便發展出了一個副業:給各種時裝品牌設計字體和logo

2018年,Riccardo Tisci入職了Burberry。

Riccardo最擅長的,是將古典高雅的元素解碼翻譯成現代的風格,既不失優雅,也不失前衛。

他是第一批把街頭風格融入進奢侈品牌的設計師,現在我們熟悉的很多玩法都是他當年他玩剩下的。

比如給大牌設計衛衣,和運動品牌玩聯名等等。。。

左:Riccardo Tisci早在2012年就用衛衣搭配棒球帽和衛衣;右:早在2014年,他開始給Nike Air Force 1做聯名設計

在他來之前,Burberry也做過一系列街頭風的嘗試,但結果都沒有激起太大的水花。

比如回溯到2018秋冬這一季,秀上就有大量的街頭風衣服。

Burberry 2018秋冬

其實細看衣服的剪裁併沒什麼問題,也許問題就出在了字體上。

於是Riccardo Tisci決定要改掉Burberry的logo,準確來說,是改掉logo的字體,而這個任務第一合適的人選當然就是Peter Saville。

那麼,問題究竟出在哪呢?

讓我們先來看一下Burberry原本也足夠有設計感的logo

這個字體叫做Bodoni,從1901年開始,Burberry一直用的都是這種字體。

它是由出版印刷之王Bodoni設計的,當年這個字體的大客戶主要是教會,用來印刷《主禱文》之類的讀物,給人傳遞出一種美麗、整齊、乾脆且有品味的感覺。

如今有些時尚雜誌的內頁也會選擇Bodoni

不僅如此,這種字體還有個名字叫做「襯線字體」。襯線指的就是每個字母邊緣的一些細線,它模仿的是手寫的痕跡,所以看起來非常優雅。

但把它們用在現代風格的衣服上就會顯得有些格格不入了,你能想像把教會用的字印在衛衣上嗎??

於是,Peter Saville去掉了襯線,保持了原先字母的比例,依然規整、乾脆,只不過更現代了。

這也就是為什麼它看起來有點像是word敲出來的,因為word里最常用的幾種字體也是最有品味的無襯線字體,它們都是喬布斯當初設計個人電腦時候選出來的(對,後來被微軟抄襲了)。

當然,如果你真的試著用word去敲,會發現出來的效果怎麼也不像。

秘密藏在新logo的其中幾個字母里,它們是經過特別設計的,比如仔細看首字母B,上面的圓圈要遠遠小於下面的圓圈,和大部分現代字體不同。

左:Burberry的Lola Bag;右:有名的獨立雜誌B Magazine,這期介紹的就是現代字體

這是比較古典的一種手寫造型,來源於原本logo里騎士手上的盾牌,和現代計算機敲出來的風格不太一樣。

除此以外,排版也起到了很大的作用。

Burberry 最早在英國是給軍人做制服的,整體的風格是英武的(關於這段歷史,可以戳 這裡 回顧)。

於是Peter又借鑑了一些英國汽車品牌的logo玩法,加粗了原本字體的筆畫,拉近了每個字母之間的距離。

Peter Saville在採訪里透露,自己在設計logo時有借鑑路虎之類車標的設計,突出了緊湊感

經過一番糅合調整,最終呈現出的效果才是我們如今看到的這樣,既現代、英氣,又帶著些古典,而且也更百搭了。

現在讓我們來對比一下前後換了字體的Burberry手袋,其實只是換了個字體而已,但觀感卻完全不同了,相當有趣

畢竟現代人的習慣喜好已經和當年發生了很大變化。

最初Thomas Burberry設計自家logo的時候只需要縫在風衣的標籤上就好,而轉眼到了21世紀,人們早就不再滿足把logo藏在衣服里。

這大概也是為什麼,Burberry原本一直沒有主推過帶自家大logo的手袋,直到Riccardo Tisci來了以後才開始。

Burberry 2019春夏,Riccardo Tisci上任後的第一季

比如最近斷貨很厲害的「Pocket Bag」,這個包型靈感來源於 Burberry典藏檔案庫里的一款老包。

如今很多人拿它來裝電腦,搭配牛仔褲和球鞋,隔老遠就可以看見Burberry的新logo,利落,醒目。

左:Yamy;右:韓火火

它的設計精髓並不在於Burberry這幾個字母,更多的在於各種元素之間精妙的結合

最大版本的Pocket Bag,每一行的字號大小都不同,第一排的Burberry甚至沒法放下所有的字母,得擠到側面,顯得相當不羈。

Burberry 2020春夏

而中號和小號這兩款更多會採取一種非常周正的排版方式,看起來更像是一本精妙的書。

有些款式的logo則被設計在圓形邊框中,搭配著帆布和皮革,讓人聯想到耐磨的鉚釘,帶點粗糲。

Cici拿著迷你版的Pocket Bag

你完全可以根據自己想要的風格隨意選擇相應設計和尺寸的組合。

這種有趣的玩法就和Peter Saville當年設計的那些現代風格的專輯一樣,看起來好像只是隨意敲出了一堆字母,實際 所有的態度都在這些字體和排版里。

看了前面大段,你才可以完全讀懂那些看起來沒什麼技術含量的字母Monogram單品究竟有什麼設計可言。

比如下面這個TB Bag

它的整個包身採用了傳統的Box Bag設計,最大的亮點就是那個醒目的TB包扣。

這個Monogram原本的設計來源於Burberry創始人的手筆,他自己名字(Thomas Burberry)的首字母縮寫。

所以最初花體的線條確實很有古典的審美風格。

而為了適應現代風味,Peter Saville將其中的「T」裁去了襯線,變得相當利落,只有字母「B」保留了上世紀的樣子

新舊融合在了一起。

所以這個設計很巧妙,當你遠遠看去的時候,T的線條會讓你感覺這是現代建築風格。

這個字母鎖扣還可以向下打開。

如果你翻開包蓋,或焦點完全落在蜿蜒的B上的時候,又會有種古典的味道。

這也是為什麼,你會發現它和一般的Box Bag稍有些不同,在硬朗的線條里突然加入了一圈弧線(logo的位置)

既可以用它現代建築感的硬朗線條撐起英武的風衣和西裝。

也可以拿它古典又柔軟的一面點綴雪紡襯衫禮服裙。

還可以根據喜好隨意選擇色號,鍍金的設計更加古典,銀質鎖扣更加冷峻現代。

這麼看來,Peter大師說要花四個月時間思考也不是沒道理。儘管在大部分人看起來,它不過是T和B兩個字母而已。

06、

也許看到這裡,很多人還是有些疑問,

如果大牌們都把字體都改成了現代風格,那自家用了上百年的經典元素怎麼辦呢,難道不還 和老花放一起更好看嗎?

前面說過,Riccardo Tisci最擅長的,是將古典元素解碼成現代風格,仔細看下面這款Lola Bag

有沒有發現,上面的絎縫其實是Burberry的經典格紋

和Burberry早年的logo一樣,這些格紋原本也是放在風衣內襯裡的,換到如今的設計語境里就沒有那麼合適了。

於是,它們被解構成了各種形式的花紋,出現在了全新字母標識的手袋上。

有趣的是,當傳統經典的格紋變成了絎縫以後,就多了一點搖滾的味道。

所以Lola這個名字也確實來自搖滾樂隊The Kinks的一首同名歌曲。

你可以選擇印著Burberry新logo的Lola Bag,是不是有些像當年那些搖滾專輯封面。

Blackpink的Jisoo

或者是選擇看起來像迪斯科舞廳的金屬色調格紋絎縫Lola Bag。

現在的格紋配logo不僅適合搭配禮服,就算背去夜店也沒問題。

Thomas Burberry當年在紙上描畫這些字母時,可想不到人們有一天會不再把印著自己名字的風衣穿去戰場,而是把刻著自己名字的手袋背去蹦迪。

雖然今天這篇文章介紹的是字體,看起來離大部分人都挺遠,但它或許會讓我們重新換個角度再去看那些看似簡單的大牌設計。

對了,開篇提到的那場喬布斯演講,他在說完字體的故事時,就補充了這麼一段話:

「我這輩子跟著我的直覺和好奇心走,遇到的很多東西,此後才被證明是無價之寶……所以你必須相信,你現在走的看似毫無意義的每一步(學的每一件東西),在未來都會被串聯起來。」

於是他在演講末尾說出了那句著名的金句Stay Hungry,Stay Foolish,中文可以翻譯成「求知若飢,虛心若愚」。

現在搭配關於字體那段故事背景來看,就更理解這句話的含義了吧。

最後的最後,如果對今天介紹的單品感興趣,可以去Burberry的Popup里逛逛,今天文章里提到的款式都有,可以現場試背一下。

上海IAPM環貿廣場的Burberry快閃店

還有一些夏天限量的清爽配色。

目前上海站的活動已經結束了,從7月20號開始會巡展到杭州萬象城,隔老遠如果看見巨大的TB字母就能找到了。

據說TB這兩個字母里還藏著一些有趣的AR效果,打開手機才能看見隱藏的動物。

不在杭州也沒關係,這個Popup接下來還會去遍全國這些地方:

杭州萬象城 7月20日 - 8月2日

鄭州丹尼斯大衛城 7月21日 - 8月3日

北京 SKP 南館 / SKP 配飾精品店 8月1日 - 8月31日

⻘島海信廣場 8月17日 - 8月30日

太原天美新天地 8月21日 - 9月3日

廈⻔萬象城 8月21日 - 9月3日

成都 IFS 國際金融中心 9月21日-10月21日

昆明恆隆廣場 9月28日-10月11日

無錫恆隆廣場 9月28日-10月11日

⻓沙 IFS 國金中心 9月30日-10月13日

而且下個月Burberry會在深圳開一家「社交零售店」,據說是騰訊提供的技術支持,具體什麼樣 我也不知道

好了,今天就到這啦,周末愉快。

(本期編輯助理:油雞、dori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