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州本土原創電影《桂香街》今天(7月22日)起將面向全國正式公映。昨天,該片在常州率先放映,並在我市亞細亞影視城舉行首映式。
影片以全國「最美基層幹部」、我市鐘樓區原南大街街道吊橋路社區黨委書記許巧珍為創作原型,講述了一名普通紡織女工成長為全國勞模、全國最美基層幹部的勵志故事。唯美江南的詩意呈現、基層社區的溫暖故事,令影片融思想性、藝術性、教育性於一體,它既是一部基於真人真事、弘揚時代精神的主旋律電影,也是一部向新中國成立70周年的獻禮之作。
市委書記汪泉觀摩電影《桂香街》
市委書記汪泉在觀摩了該片之後,撰寫了題為《許巧珍,一個飄香的名字》的觀後感。
許巧珍,一個飄香的名字
——影片《桂香街》觀感
中共常州市委書記 汪泉
《桂香街》上映了,我迫切地想看。我想看影片主人公許巧珍的感人事跡,想看影片是如何進行「源於生活而高於生活」的藝術表現。
我到常州工作後經常聽到許巧珍這個名字,聽人講到她的「七+」社區工作法,聽人講到現在常州很普及的「道德講堂」是她的「發明」,聽人講到她去世時許多社區居民自發地為她「送行」。作為一個最基層的社區書記、居委會主任,怎麼能在去世數年後還為人們念念不忘?我既好奇又感佩。
於是,我專門去她生前所在的鐘樓區南大街吊橋路社區考察,參觀她的生平事跡。面對所見所聞,我深深地感動了。毛澤東同志說過,「一個人做點好事並不難,難的是一輩子做好事。」習近平總書記指出,「偉大出自平凡,英雄來自人民,把每一項平凡工作做好就是不平凡。」許巧珍不正是這樣的人嗎!她是在紡紗女工、「小巷總理」這樣極平凡的崗位上,做出了極不平凡的成績。她創造了全國紡紗紀錄、被評為全國勞模,受到毛主席和周總理接見;她從紡紗廠退休後為社區工作21年,直到生命最後一刻;她創立了「七+工作法」和「道德講堂」,深受社區居民依賴和愛戴。她用畢生的奉獻,詮釋了共產黨員的初心和使命。我當時想,要是能把許巧珍事跡搬上銀幕,那是多麼有意義啊!
當然,我知道,要把許巧珍事跡搬上銀幕並不容易,因為她的崗位太平凡了,她的事跡儘管不平凡但也不是轟轟烈烈,很難進行藝術表現。所以,《桂香街》上映,我迫切地想看。看著看著,我感動得流淚了,和身邊許多觀眾一樣流淚了。我感嘆,編劇和導演的創作水平如此高超,使平凡小事得以精彩藝術展現;女主角呂麗萍選得好,其內外氣質、公眾形象和對角色的把握,都與現實人物高度契合;男演員句號演得好,他風趣幽默的天賦使嚴肅主題增添了許多活潑的色彩;女演員牟珈樂是常州人,她主動要求參演,體現了強烈的責任擔當和深厚的家鄉情懷,也成為影片的亮點之一。還有,影片鏡頭把江南文化韻味、水鄉特色、古運河風光淋漓盡致地表現出來,令人大飽眼福、不禁心馳神往。
《桂香街》啊《桂香街》,您的主人公就像您的名字一樣飄香。
什麼樣的所見所聞,讓汪書記深深地感動?
走進位於鐘樓區的南大街吊橋路社區,在許巧珍曾經工作過的地方,至今還保留著滿牆的錦旗。在當年,它們代表了居民對許巧珍的感謝。而在她離開的四年裡面,這些紅彤彤的旗幟讓每一個邁進這裡的人一眼看到並深深震撼:什麼樣的社區書記,能讓居民用如火的熱情來喜愛?
全國勞模、2次受到國家領導人接見——年輕時的許巧珍,是國棉二廠的落紗工,她曾創造了一天110袋紗不斷頭的全國最高紀錄。
許巧珍的照片
退休後的許巧珍婉拒了一份高薪工作,來東頭村當了一名普通的村幹部。
當時的東頭村,基礎設施陳舊,髒亂差,治安環境也不理想,不少居民下崗失業,許多家庭面臨生活困難,社區里問題不少。
上班少待辦公室,經常上門聯繫和了解居民,用她的話來說:「我們一次上門,勝過十個電話。」她給孤老理髮洗澡;為社區租戶子女聯繫學校;為困難居民尋求慈善資金、鼓勵他們創業……就這樣,許巧珍「從群眾中來,到群眾中去」,把「為人民服務」落到每一天的行動上。
許巧珍的照片
多年來,許巧珍自己掏錢為社區居民買東西,她的工資幾乎月月光:兒童節給福利院的孩子們備禮物,中秋節給孤寡老人送月餅,到大過年的又是一包包的年貨……
就連社區居民的婚喪嫁娶都少不了許巧珍,居民都稱其為「賠本書記」。
許巧珍與社區居民在一起,在擔任社區書記期間
她經常組織慰問困難居民的活動
這些年來,東頭村社區發生了驚人的變化:路凈了,地綠了,環境美了,更可喜的是鄰里和睦相處、守望相助的傳統美德蔚然成風,社區更加和諧了。
許巧珍奉獻了自己全部的精力,直至最後,在生命的盡頭,這位63歲起做「小巷總理」,一干就是21年的老人,在病床上依舊牽掛著社區里的大小事宜。
許巧珍與社區居民在一起
這樣的人,怎能不讓包括汪書記在內的每一個人深深感動?
什麼樣的主旋律影片,讓汪書記迫切地想看?
《桂香街》從立項到上映,歷時兩年。期間,主創團隊用了一年時間反覆打磨劇本,先後修改了20多次,寫出了數十稿。
電影《桂香街》劇照
兩次榮獲全國「五個一工程獎」的著名青年導演石磊前後多次來到常州,深入社區、居民以及許巧珍家中,並在手札一一記錄。根據親眼所見、親耳所聞作出的修改,極大地推進了進度。「讀了他改的這稿劇本,閉著眼睛就能想像出那些鏡頭」電影總製片人沈愛華說。
電影《桂香街》拍攝現場
著名表演藝術家呂麗萍在劇中飾演晚年許巧珍。開拍之前,她去了許巧珍曾經工作過的地方,同樣親眼看了滿牆的錦旗,親手翻了許巧珍的工作日記。她說,將心懷敬畏之心,演繹好這位基層黨員幹部的角色,把許巧珍這個形象絕不怠慢地呈獻給全國觀眾。
許巧珍(晚年)——呂麗萍 飾演
她做到了,恰到好處的氣質把握,親切又不失深刻的表演,再度勾起常州人對「紅衣奶奶」的思念和崇敬之情。
電影《桂香街》劇照
著名演員句號飾演的孫大寶、青年演員牟珈樂飾演的研究生「春天」、老戲骨李軍飾演的孫老太爺……每個演員都有每個演員的演技擔當,每個角色都有每個角色的性格魅力。
電影《桂香街》劇照
電影《桂香街》同時呈現了一個唯美詩意的江南——古運河畔小橋流水人家的生活圖景,吳儂軟語、常州梳篦、乃至鎮江大河豚雕塑、蘇州老紡織廠等。這些極具地方特色的場景迅速將觀眾帶入影片,電影的故事不再是遙不可及的,而是身邊人身邊事,讓人身臨其境。帶著地方特色的信仰,更能深入常州老百姓的心裡。
電影《桂香街》劇照
在運河流水潺潺中,一段家國至上的燃情歲月徐徐展開,一份純澈美麗的動人愛情萌芽生長,一場艱苦卓絕的運河申遺穩穩推進,一位高齡黨員的赤子之心閃耀銀屏。
「令人大飽眼福、不禁心馳神往。」
這些就是影片《桂香街》飄香原因了。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tw/1PTUHmwBmyVoG_1ZhDyM.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