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葉刀》同期刊載6篇文章,聚焦中國10年醫改進程

2019-10-23     知識分子


中國十年醫改,成效如何? 圖片:計永勝

撰文 | 計永勝

責編 | 葉水送

2009年3月17日,《中共中央國務院關於深化醫藥衛生體制改革的意見》公布(簡稱《意見》),《意見》中提出 「有效減輕居民就醫費用負擔,切實緩解 『看病難、看病貴』」 的近期目標,以及 「建立健全覆蓋城鄉居民的基本醫療衛生制度,為群眾提供安全、有效、方便、價廉的醫療衛生服務」 的長遠目標。這標誌著中國新一輪的醫療改革正式拉開序幕。

轉眼十年已過,醫改究竟成效如何?還有哪些值得關注的問題呢?

2019年9月28日,《柳葉刀》雜誌發表了由來自北京大學、山東大學、西安交通大學、中山大學和哈佛大學等機構的學者聯合撰寫的綜述文章 「10 years of health-care reform in China: progress and gaps in Universal Health Coverage」,從醫療保險完善、醫療基礎設施建設和醫療服務體系改革等方面闡述了中國醫療衛生狀況近十年的變化 [1]。

圖片截自The Lancet

文章指出,十年來中國政府在衛生財政支出、醫療保險覆蓋等方面取得了很大的進步。2008年至2017年,政府在醫療方面的財政支出從3590億增長到1.52萬億人民幣,占財政總支出的比例也從5.7%上升到7.5%。自2013年起,全國人口的醫療保險覆蓋面一直穩定在95%以上。

圖片截自The Lancet

這篇綜述還簡要地介紹了公立醫院的改革(基本藥物「零差率」政策和三明醫改模式)、基於初級衛生保健(PHC)的綜合醫療服務體系建設、國家級醫療監管系統重塑、鼓勵私立醫院發展等多項醫改舉措,闡述了醫改10年所取得的成就:居民的住院率呈現整體上升的局面,應用於大病醫療方面的家庭資產投入比例明顯下降,尤其是在中低收入家庭。

但該文章也指出了醫療改革中仍存在的問題,主要表現在醫療機構對非傳染性慢性病的檢測和治療力度不足,財政醫療支出分配不均,患者對初級衛生保健機構的不信任和滿意度較低,部分家庭的醫療經濟負擔仍然較重等。

文章最後對中國醫療改革的未來發展提出了幾點建議:

· 優化基於初級衛生保健機構的綜合醫療服務體系· 整合社會保障和醫療保障為4級社會福利系統· 國家醫療保障局提升醫療戰略購買質量· 運用私營保險填補醫療保險覆蓋面空缺· 加大地方政府的監督管理力


值得一提的是,同期《柳葉刀》還刊發了4篇關於中國煙草控制、醫學高等教育、罕見病藥物研發和醫護人員短缺的評論文章,從多方面討論了中國的醫療改革成效 [2, 3, 4, 5]。

圖片截自:國務院

中國疾病預防與控制中心副主任李新華在題為「Healthy China 2030: an opportunity for tobacco control 」的文章中指出,2018年全國煙草調查結果顯示大多數國人對室內禁煙持贊成態度,全國煙民比例下降明顯,在國家層面立法禁煙迫在眉睫。同時,為響應世界衛生組織(WHO)《煙草控制框架公約》號召,中國在 「健康中國2030」 行動計劃中將控煙目標定在到2030年15歲以上煙民比例降至20%。

中國醫學科醫學院、北京協和醫學院院長王辰團隊在「China’s new 4 + 4 medical education programme 」的評論中表示,提升中國醫療水平離不開適合中國國情和人口構成的醫學高等教育。醫學高等教育不僅要訓練合格的醫護人員,而且要培養具有創新精神的醫學科研人員。北京協和醫學院在國內首創 「八年制」 醫學教育,自2001年起被國內其他13所醫科院校採納實行。在倡導學科交叉的教育背景下, 「八年制」 醫學教育也在進行著深刻的改革,為建立中國高質量的醫療體系服務。

圖片截自The Lancet

同期《柳葉刀》發表的全球疾病負擔(Global Burden of Diseases,GBD)中國聯盟的研究報告顯示,中國在預防和控制傳染性疾病方面成效顯著,當下和以後一段時間應當把慢性病(尤其是老年人慢性病)的防治放在優先位置 [6]。

在題為「Bridging the GP gap: nurse practitioners in China 」的評論文章中,北京大學詹啟敏教授團隊表示,慢性病時代需要更多的精心護理工作,但基層醫療服務機構存在全科醫生短缺現象。他建議可以將具有豐富經驗的執業護士安排到城市社區衛生服務中心,填補全科醫生的空缺。

圖片截自The Lancet

北京協和醫院趙玉沛院士團隊在「Orphan drug development in China: progress and challenges 」文章中對這群被忽視的患者群體進行了關注,並呼籲政府機構、工業界、社會慈善組織加強合作,通過加大政策支持,疏通藥品流通渠道,提升醫療水平增強罕見病患者的生活滿意度。

圖片截自《中國食品藥品監管》

從上述文章可以看出,十年的醫療改革初步提升了中國的醫療保障水平,但也暴露了許多醫療體系運行的問題。要建立覆蓋面廣、運行高效、公平透明的醫療保障系統,應該說還有很長的路要走,如許多中國罕見病患者面臨著 「無藥可買」 的局面,罕見病患者的藥物可及性需得到進一步的改善 [7]。

參考文獻

[1] Winnie Yip, Hongqiao Fu, Angela T Chen, et al. 10 years of health-care reform in China: progress and gaps in Universal Health Coverage. Lancet 2019; 394: 1192–204.

[2] Xinhua Li, Gauden Galea. Healthy China 2030: an opportunity for tobacco control. Lancet 2019; 394.

[3] Chen Wang, Simiao Chen, Jiming Zhu, et al. China’s new 4 + 4 medical education programme. Lancet 2019; 394.

[4] Shuyang Zhang, Limeng Chen, Zongjiu Zhang, et al. Orphan drug development in China: progress and challenges. Lancet 2019; 394.

[5] Qimin Zhan, Shaomei Shang, Wenkai Li, et al. Bridging the GP gap: nurse practitioners in China. Lancet 2019; 394.

[6] GBD 2017 China Collaborators, Mortality, morbidity, and risk factors in China and its provinces, 1990–2017: a systematic analysis for the Global Burden of Disease Study 2017. The Lancet, (2019).

[7] 邵文斌,李楊陽,王菲,朱逸婧,肖磊,黃如方.中國罕見病藥品可及性現狀及解決建議[J].中國食品藥品監管,2019(02):8-15.

製版編輯 | 皮皮魚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tw/1OFJ-W0BMH2_cNUge76u.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