嶺南大醫傳 | 林毅(下):她是中醫、中西合璧乳腺病科的一面閃耀的旗幟,更是如山的脊樑!

2019-07-20     廣東省中醫院

開篇語:早在春秋戰國到秦漢時期,中醫學理論體系已經基本形成,並在漫長的中華醫藥發展中形成了眾多流派,當中嶺南中醫藥尤為耀眼。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70周年獻禮——《嶺南大醫傳》,講述「南粵杏林第一家」與祖國共成長過程的中醫藥傳承和發展的故事。6月起,廣州廣播電視台新聞資訊廣播開播,廣東省中醫院官微、花城FM等平台同期推送,敬請關注!

人物簡介:

林毅,首屆全國名中醫,「桂派中醫大師」「嶺南名醫」「羊城名醫」,享受國務院特殊津貼專家,全國老中醫藥專家學術經驗繼承工作指導老師。現任國家中醫藥管理局及衛健委乳腺病重點專科學術帶頭人,中華中醫藥學會乳腺病分會名譽主委。擅長診治乳腺良惡性腫瘤、增生性疾病、炎性疾病及疑難病症等。

林毅所領導的中醫乳腺科經過苦心經營,在上世紀90年代初響徹八桂大地、名聞全國。1996年11月林毅獲人事部、衛生部、國家中醫藥管理局確定為第二批全國老中醫藥專家學術經驗繼承指導老師。如此優異的成績,引起當時正走在發展快車道上的廣東省中醫院的關注。當時,他們亟需尋找一位旗手,牽頭建立乳腺科,而林毅是不二人選!1997年7月,55歲的林毅獲國家中醫藥管理局、廣東省衛生廳、廣西壯族自治區衛生廳批准,廣東、廣西兩地帶徒,肩挑兩廣乳腺學科帶頭人的重擔。

林毅教授臨床帶教

時代需要我這樣做啊。國家中醫藥管理局來檢查以後,我是96年國家篩選的名老中醫的專家,當時就提出叫我兩地帶徒。

當時的省中醫院還沒有專門的乳腺科,乳腺病人還在外科治療。面對越來越多的乳腺病患者,時任省中醫院書記的史德林決定開設乳腺專科。1990年9月8日,桂林市中醫醫院與廣東省中醫院簽署友好醫院協議。1992年起,林毅多次受邀到省中醫院坐診,雙方的交流也日漸密切。1993年,在林毅的支持和廣東省中醫院的倡議下,省中醫掛牌成立了「全國中醫乳腺病防治中心廣州門診部」。當時省中醫的乳腺科才剛剛起步,只有兩三位外科醫生兼職乳腺門診,更沒有相應的專科製劑與配套設備。林毅便把自己所研發的 14 種系列專科製劑,定期從桂林中醫院製劑中心運送到省中醫,作為廣東省中醫院院內製劑使用。後期,林毅更是把桂林中醫院製劑中心李剛主任請來廣州,將相應專科製劑的製備方法傳授給省中醫製劑室。

為了引進林毅到廣東省中醫院牽頭建立乳腺科,院領導顯示出滿滿的誠意。首先,按照林毅遴選人才的要求,在院內遴選鍾少文、劉曉雁、任黎萍、張建興、姚文青等富有潛力的年輕醫生加入乳腺科臨床、影像團隊中,併購置了乳腺科所需的前沿診療配套設備。

時年55歲的林毅已到了退休的年齡,上級組織部下文要求她再當5年的院長。在如此優厚的條件下,林毅怎麼會離開桂林市到廣東省中醫院從頭開始組建乳腺科呢?

但是,林毅最終被省中醫院發展乳腺科的真誠感動了。廣東有著深厚的中醫文化底蘊,濃厚的中醫藥氛圍,人民群眾認同度高,但是中醫乳腺學科發展尚未建立。「我要到最需要我的地方去!」林毅決定接受挑戰,要在廣東再帶出一支隊伍,再造福一方百姓。

1997年全國中醫乳腺病醫療中心網絡協作委員會成立,林毅(第一排右二)任主任委員

1997 年 8 月 18 日,廣東省中醫院二沙島分院全面竣工,乳腺科正式成立。

有了時任全國中醫乳腺病專業委員會主任委員林毅的領導,省中醫乳腺科團隊從無到有、從小到大、從大到強迅速崛起,不到5年,省中醫乳腺科就建設成全國重點專科。林毅把一面嶄新的旗幟豎立在了南粵大地上。

林毅教授臨床查房

立足於提高臨床療效,不斷挖掘中醫特色療法、創新治療手段,是林毅治學的根本。她在臨床辨治上堅持「識病為本、辨證為用、病證結合、標本兼治」的指導思想,提出「中醫優勢病種能中不西,疑難病種衷中參西,急危重症中西結合」的治療原則。

正是因為有著這樣的胸懷與認識,她才能時刻站在學科發展的最前沿,不斷把握乳腺病領域中醫特色與優勢發揮的切入點。在系統繼承歷代醫家郁證學說精華的基礎上,結合多年臨床實踐,創新性提出「從六郁治乳」理論,認為乳腺疾病發以六郁、治以六郁,拓展了郁證學說在乳腺病中的運用,形成了獨樹一幟的乳腺病中醫診治學術理論。

隨著社會進步與經濟發展,生活節奏加快,工作壓力增加,乳腺疾病的發病率呈現逐年升高的態勢。作為學科帶頭人,林毅始終堅守在臨床第一線,工作強度非常大,但她有舒肝減壓、培育良好心態的好方法。

心不轉那風在轉,風不轉那雲在轉,雲不轉那水在轉,水不轉那山也轉,沒有留不住的水,沒有搬不動的山,沒有鑽不出的窟窿,沒有結不成的緣!

「沒有留不住的水,沒有搬不動的山......」科室的人都知道,林毅教授最愛唱的就是這首《山不轉水轉》。或許林毅愛的正是歌中所傳遞的「沒有過不了的難關」的理念。從醫五十四年來,林毅從來沒有停下自己攻克難關的腳步。例如,她提出的辨證與辨周期相結合的經前治標、經後治本,標本兼治的乳腺增生病「中醫藥周期療法」理論,正是吸取了傳統中醫整體觀念和辨證論治的優勢,又順應乳腺生理、病理變化,依據月經周期不同階段分別譴方用藥,更有效地調整與恢復乳腺增生復舊的正常規律。

根據這一理論,林毅研製了消癖系列口服液製劑,根據月經周期不同階段女性乳房生理病理特點,以「消、補、散、活、瀉」為法,為乳腺增生病中醫周期療法注入了活力,臨床運用三十餘年取得滿意療效。在此基礎上優化形成「消癖顆粒」,自創方以來,經歷了近二十年的研發歷程。獲得國家食品藥品監督管理總局臨床研究批件,榮獲國家發明專利,成功進行技術轉讓,並順利完成全國多中心Ⅲ期臨床研究試驗。2018年12月獲得國家藥品監督管理局新藥證書,是2018年唯一一個獲批上市的中藥創新藥。

林毅教授研發中成藥2006年成果轉讓

林毅教授研發上市的創新中成藥

現代醫學對乳腺炎的研究相對較少。例如,對於哺乳期急性化膿性乳腺炎,醫生們都很熟悉,而非哺乳期乳腺炎卻是常常困擾醫學界的疾病。病名不同,病因各異,臨床表現有相似之處。其中的肉芽腫性小葉性乳腺炎屬疑難病,近年發病率不斷攀升,誤診率、失治率高達80%。由於反覆發作、經久不愈的乳房急慢性腫塊、膿腫、竇道、潰爛,給患者造成極大的痛苦,被喻為「良性病中的惡魔」,嚴重者可能導致女性失去乳房。林毅就診治過大量的肉芽腫性小葉性乳腺炎病人。

從現代來看,我認為最棘手的是非哺乳期的肉芽腫性小葉性乳腺炎,是由於小葉裡頭出現了病變。它的病因也不清楚,目前認為病因是免疫機制,還有是屬於感染以至鬱積,外傷、飲食等多種因素造成的。停止哺乳以後的2~3年的時間出現乳房腫塊、疼痛、竇道、膿腫。

李女士因左邊乳房患有肉芽腫性小葉性乳腺炎,差不多成了「爛蘋果」:全乳瀰漫性紅腫,疼痛,乳房充滿了結節、腫塊、膿腫和錯綜複雜的竇道。在兩家省級醫院求診時,經組織多學科會診均建議抗炎後需要做全乳切除手術。幾經輾轉,李女士找到了林毅。林毅沒有讓李女士失望,她運用自己首創的「平衡臟腑、提膿祛腐」綜合療法,在「腐去肌生」的理論的指導下,連續3天從李女士乳房清出大量膿液和壞死組織。很快,李女士的乳房傷口開始癒合,各項指標也恢復正常。繼續治療3個月,乳房腫塊全部消失,乳房回歸當初的完美模樣。

患者求診

乳腺癌屬於重大疾病,根據乳腺癌現代醫學綜合治療手段的特點,考慮不同治療階段患者病機、證候各具有其鮮明的特性,2006年林毅首次提出乳腺癌「因期制宜、分期論治」的初步理論,牽頭在全國運用改良德爾菲法與專家共識對乳腺癌分期辨證規範化進行了深入研究,確立了乳腺癌圍手術期、圍化療期、圍放療期及鞏固期的分期治療體系。

乳腺癌是屬於中西醫結合的病種,中醫在這方面有階段的優勢。圍手術期促進術後快速恢復,在圍化療期促進胃腸功能 、補腎生髓,還有毒副反應,使患者最大限度地減少升白針的使用,提高生活質量。在放療期,起到預防放射性咽炎、放射性肺炎、放射性皮膚纖維化放療的三個副作用,我們用中醫方法可以解決。

可手術乳腺癌現代醫學治療的不同階段,不同治療方法對患者機體的影響也不盡相同,因此,中醫療法也各有不同。圍手術期、圍化療期、圍放療期西醫治療均為祛邪手段,林毅認為此時中醫應起到協同治療作用。通過扶正以維護內環境平衡,鞏固期則以扶正為主、祛邪為輔。

以林毅牽頭提出的乳腺癌分期辨證行業標準,經過全國專家共同努力於2009年通過了「乳腺癌分期辨證規範(試行稿)」,符合乳腺癌臨床病機變化的特點,而且便於臨床實際操作,這進一步奠定了省中醫乳腺科在本行業中的領軍地位。2017 年「乳岩/可手術乳腺癌圍手術期」入選中華中醫藥學會優勢病種項目,2018年12月國家中藥管理局正式發布了由批准省中醫院為牽頭制定的「乳岩(乳腺癌)圍手術期」中醫診療方案及臨床路徑」制定單位。

標準制定以後,對療效的判定,對科研的開展,將來的轉化和創新是個基礎來的。

作為中華中醫藥學會乳腺病專業委員會主任委員的掛靠單位,廣東省中醫院乳腺科自2002年開始,每兩年主辦全國中醫與中西醫結合乳房病學術研討會;受國家中醫藥管理局的委託,已主辦了十期「全國中醫與中西醫結合乳房疾病先進診療技術培訓班」,為全國培養無數乳腺專科人才。在林毅的帶領下,中華中醫藥學會乳腺病專業委員會也於2016年3月升級為中華中醫藥學會乳腺病分會。

林毅教授與弟子們

相對於治病,林毅認為更重要的是防病。根據《中國乳腺疾病調查報告》,我國女性乳腺病發病率高達52.4%,遠遠高於其他常見病,保衛乳房是許多女性一輩子的任務。因此,林毅2008年編創了《女性養生導引功》,幫助女性預防乳腺疾病及調養全身。

2018年林毅教授帶領醫患團隊做女性養生功示範表演

主張防治並重,身心並治的《女性養生導引功》是林毅乳腺病「治未病」體系的一個組成部分。在林毅完善的治未病方案里,除了情志療法、五音療法、團體治療外,她還注重調節體質來達到未病先防的目的。

為使中醫事業後繼有人,林毅立志發揚光大中醫學,將自己的寶貴經驗毫不保留的傳授給年輕一輩。她誨人不倦,育人不怠,無論是師門弟子還是進修生,都傾囊相授,無私奉獻。

林毅教授收徒照

在林毅及其團隊的共同努力下,從2003年作為華南地區首家技術引進單位開展乳腺MMT微創治療,到2017年成立廣東省首家乳腺病MDT聯盟和首家乳腺炎性疾病診療中心,再到成為中華中醫藥學會乳腺病分會和廣東省中醫藥學會乳腺病專業委員會、健康管理委員會主任委員單位等等,廣東省中醫院逐漸奠定了在國內中醫與中西醫結合乳腺事業領域的領頭羊地位。作為全國中醫系統規模最大的乳腺病中心和廣東省最大的乳腺科團隊,如今省中醫院乳腺病大科擁有四個病區、三個中心、二個團隊,年收治病人7000餘人次,年乳腺癌手術近八百例,年門診量逾17萬人次。此外,珠海乳腺病區、和友苑團隊也相繼建立和不斷發展。科室成立早期的骨幹們早已成長為能夠獨當一面的中醫、中西醫結合乳腺病專家。如今,陳前軍教授為乳腺科領軍人物,美國UCLA訪問學者,廣東省醫學傑出青年醫學人才;王志宇研究員榮獲廣東省自然科學傑出青年、廣東省特支計劃青年拔尖人才、珠江科技新星等稱號;司徒紅林教授榮獲全國首屆中醫藥傳承高徒獎、首屆羊城好醫生;團隊多名醫生榮獲嶺南名醫稱號等等。此外,團隊的後備力量堅實,高學歷、高層次人才輩出。薪火相傳,生生不息。

林毅學術團隊

如今,年近八旬的林毅仍奮鬥在臨床最前線,雖然有嚴重的腰椎骨折後遺症,但仍堅持每周出診六天。她中午從不午休,每天從八點開診,最快也要看到下午一點鐘。雖然連午飯都顧不上吃,但她從不敷衍,始終盡心盡力,為患者服務。

林毅,具有高尚的醫德、崇高的情操和精湛的醫術。

能夠讓人不得病的醫生,才是好醫生。

她解除了無數患者的疾苦,樹立了濟世良醫的楷模。

不忘初心,砥礪前行,為新時代的健康中國,奉獻我們中醫人的智慧和力量。

她為現代中醫乳房病學的發展付出了畢生的心血,卻把所有功勞歸功於團隊。

團隊的同仁,這二十幾年風雨同舟。從無到有,從小到大,從大到強,一起創造的佳績。不是光我一個人,我只是引領而已。

林毅,是中醫、中西合璧乳腺病科的一面閃耀的旗幟,更是如山的脊樑。她在推動和助力中醫、中西合璧乳腺病學術發展的道路上,堅毅不拔,永不停步!

嶺南大醫傳

2019年6月起,廣東省中醫院聯合廣州廣播電視台新聞資訊廣播共同推出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 70周年獻禮——《嶺南大醫傳》,講述「南粵杏林第一家」與祖國共成長過程的中醫藥傳承和發展的故事。

記者:廣州廣播電視台新聞資訊廣播 黃裕鵬

編輯:查冠琳 責編:宋莉萍

(本欄目由廣東省中醫院與廣州廣播電視台新聞資訊廣播共同製作)

點下方在看

更好看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tw/19LHMGwB8g2yegND97SL.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