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秀祥:紮根山鄉堅定信仰永做一束光

2022-10-08     貴州都市報

原標題:劉秀祥:紮根山鄉堅定信仰永做一束光

劉秀祥在辦公桌前處理學生的資助信息。

劉秀祥在上課。

貴州日報天眼新聞記者 陳俎宇 唐波

國慶節的第一天上午,升國旗儀式結束後,目送最後一個孩子出了校園,劉秀祥返回自己的工作室,為即將召開的黨的二十大做準備。

這位貴州省黔西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望謨縣實驗高中黨總支副書記、副校長,黨的二十大代表,曾兩次入選「中國好人榜」,兩次獲得「全國道德模範提名獎」,獲頒第24屆「中國青年五四獎章」,獲表彰2020年「最美教師」。

2012年至今,是劉秀祥變化最大的10年,也是望謨縣教育發展變化最大的10年。

10年前,劉秀祥資助過的一位家鄉妹妹電話告訴他自己輟學並決定嫁人了,這讓留在城市工作的他十分難過。他一遍遍地思考:我讀書是為了什麼?我掙錢是為了什麼?我奮鬥的目的是什麼?

望謨縣地處麻山腹地,曾是國家「八七扶貧攻堅」重點縣,95%以上的國土面積分布著山地和丘陵。當時,全縣10餘萬建檔立卡貧困人口中,小學及以下文化程度占比高達46%。

「向上的成長,需要從向下的紮根開始。」他決定回到家鄉去,影響更多人。

2012年,劉秀祥參加瞭望謨縣農村義務教育基層教師招考,以全縣第一名的成績考上特崗教師,並獲得了優先擇校權。出人意料的是,他選擇到當時條件最艱苦的打易鎮中學。他的目標很明確:幫助更多山裡的孩子走進教室,邁出走向光明的第一步。

為了幫助孩子們重返校園,他發起了「助學走鄉村行動」,利用周末和假期,騎著摩托車,走村串寨,四處勸學。摩托車上綁著音箱,一路上播放著自己的故事。

這樣的家訪勸學,他一直堅持至今,其間騎壞了8輛摩托車,跑遍了全縣所有村莊,使1800多個孩子重返校園。

讀大學期間,劉秀祥「千里背母上大學」的感人故事廣為流傳,「一定要把母親的病治好」原本是他讀書的動力。4年的大學,他泡在圖書館裡翻閱了1800多本書。

直到有一天,他讀到斯諾所著《紅星照耀中國》。「中國共產黨的奮鬥歷程如此震撼,共產黨人的奮鬥精神更加震撼,我讀了很多遍。」劉秀祥說,因為這本書,他有了榜樣、有了信仰、更是找到了方向。大學期間,他遞交了入黨申請,並在畢業前光榮地加入了中國共產黨。

懷著信仰回到家鄉從教,劉秀祥堅持「厚德重智,德育先行」,並把紅色文化作為學生德育教育的主抓手。「我要幫助孩子們樹立正確的『三觀』,讓每個孩子都有信仰,讓他們明白『為什麼讀書』、人活著的意義。」劉秀祥說,教育的成敗不在「當下」,而在未來。讓信仰根植于思想的厚壤,未來才有無限希望。

劉秀祥有4個工作室,集貧困生資助、公益演講(講座)、教師研修培訓、學生德育教育、組織開展社團活動等功能為一體,通過發起「助學走鄉村行動」,牽線一對一資助貧困生4200多人,資助金額1300多萬元;與北京潞河中學等全國8所中學合作建立教師研修基地,為山區教師搭建了拓寬視野、交流互鑒、凝聚力量的平台。

「我講我的故事,讓更多的人相信信仰的力量。」劉秀祥每年受邀到全國各地開展公益演講(講座)近200場(含網絡),「信仰的力量」是他的演講主題,他說,有信仰的人一定會發光,「做一束光,傳遞溫暖、照亮他人。」

教學樓前,鮮艷的五星紅旗迎風飄揚。這座斥資1.6億元建設、可容納3000多名學生的望謨縣實驗高中,是望謨縣「小縣辦大教育、窮縣辦好教育」發展決策的點睛之筆。2022年,望謨縣教育預算資金投入達113025萬元,是10年前的4倍;新增校舍面積21萬平方米,教師隊伍增加到4465人;高考錄取本科人數突破1300人,從過去的長期掛末上升到全州第三位。

「望謨縣的教育發展進程,是貴州教育發展的一個縮影。」劉秀祥說,如今,像望謨這樣曾經邊遠落後的地區已撕掉貧困標籤,正發揚新時代貴州精神,奮力書寫教育高質量發展新篇章。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tw/190f87ce2503652c5f39fa4f70fabb7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