讓日本談論生存與文明,多少有點噁心

2023-10-11     抽屜電影

原標題:讓日本談論生存與文明,多少有點噁心

由於對文明的認知有所殘缺,日本人對於二戰的反思向來是非常匱乏的,這種匱乏不僅僅局限於在日本的國民教育中極力的美化侵略,而且在日本的日常生活中,對於戰爭中被侵略的國家們的愧疚也是基本沒有。反戰對於日本這個國家系統來說,最終演化為了另一個畸形存在,那就是反戰敗,即使是反戰敗,他們也並不願意對於戰爭做太多正向的解釋,反倒是願意用戰爭中以及戰後日本本國人民的悲慘的生活來回應戰敗的惡果,這個就有點噁心了。

今天給大家推薦的是一部上世紀五十年代的日本電影,本片叫做《戀文》講述的是兩個在戰爭中以及戰後顛沛流離的戀人。因為戰爭,男人參軍了,男人的戀人在戰亂年代為了生存而嫁給了別人,二戰結束了,日本戰敗了,戰敗了的男人回到了日本後苦苦找尋自己曾經的戀人,然而此時此刻的戀人已經從第一段婚姻中走了出來,而為了生活又與一個外國人生活在了一起。

偶然得知自己戀人最新消息的男人興致勃勃地找到了曾經的戀人,但是卻不願意接受這個現狀,男人痛斥了戀人後,難過而去,對於女人來說,自己期待已久的戀人卻並沒有一個好的結果作為支撐,情急之下也只能繼續沉淪。男人的弟弟得知了這種情況,盡力的撮合兩個人重新敞開心扉去接納彼此,然而就當他快要成功的時候,女人的過去被再一次揭露,與之相伴的還有一場車禍。這場車禍過後,一切塵埃落定,男人接受了現狀,女人也緩緩地睜開了雙眼。

《戀文》是一部非常糾結的以愛情為主線的電影,本片的發展與日本戰前戰後的現狀脫不開關係,更多的時候,我們看到的是主人公的顛沛流離,然而當這種顛沛流離過後,本來期待的升華了的愛情並不存在,存在著的卻是一種為了生存做出來的選擇。

結合這個理念,我們重新梳理日本在二戰期間的侵略,或許可以弄明白日本國對於自己的定位究竟是什麼?他們發動戰爭的目的究竟是什麼?本片的主題很明確,那就是生存,生存還跟生活不一樣,當代的日本電影強調的往往是生活,這種生活更多的是根植於日本國現在穩定的社會環境,因此,才有了小清新這個種類的電影在日本大行其道。

表面上看,這是日本歲月靜好的一部分,實際上看,因為現在的日本本身沒有任何的活力,也沒有任何的危機感,因此,營造出來順應年輕人想法的就只有小清新了,他們這個時候更願意發掘出來生活中的美好事情來為自己有一個情感寄託。

而在上世紀五十年代,日本戰後迎來了一個非常扭曲的年代,本來的戰敗國並沒有受到特別的懲罰就迎來了戰後的經濟騰飛,為什麼騰飛,原因也很簡單,抗美援朝戰爭使得日本成了美國就近的軍火庫,日本國的經濟也得以走上了快車道。而戰後的原本侵略國並沒有受到任何的懲處,這對於其他那些被日本侵略過的國家來說是非常殘忍的。但這就是日本當時的現狀。

《戀文》根植於這種環境,根植於日本本國沒有經受過特別大的震動的環境,這種高高舉起,輕輕放下的社會環境造就了本片的扭曲,女人為了生存不惜一次次的背叛戀人,這是在當代我們看來不可思議的事情,但是在那個年代,人們眼中的情感並不值得一提,而生存才是第一奧義。

這就體現了日本國的一種從民眾到國家的主要情緒,那就是為了生存,不擇手段。他們為了生存可以拋開一切,人類的普遍情感被拋開,那麼人類的公理正義同樣的也可以被拋開,那麼他們侵略別的國家就不奇怪了,不論什麼時候,不論是戰前的準備階段,還是戰爭中以及戰後等等,這些時候,人們都願意為了生存捨棄其他,而這些被捨棄的道德,放在被侵略國家人們的身上就是一種難以言狀的痛,至今,這些傷痕遠沒有消逝。

正常的國家在意識到自己給別人造成了這麼大的災難之後,首先感覺到的是愧疚,但是日本國不同,他們首先感受到的是自己的遭遇,因為他們發動戰爭,戰爭受到的影響除了對於被侵略國家造成永久性損傷之外,對於自己也是一種傷害,自己的家庭支離破碎,自己的生活以及感情備受壓抑,他們考慮到因為戰爭使得自己的生活陷入到困境,以至於為了生存不惜捨棄一切,但是他們卻忘記了在二戰期間,日本國給別國造成了的那些幾乎要亡國滅種的災難。放大自己的痛苦,忽視別人的傷痕,這些不是反戰,頂多反戰敗,但就是這些,當今也是鳳毛麟角,我們還得在老電影中找,想來更是唏噓了。

……

你好,再見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tw/18bc125b758fc3023b6eea46ef79a97c.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