系列電影風雲再起,打造穩定品牌

2023-04-11     中國電影報

原標題:系列電影風雲再起,打造穩定品牌

/孫 彥

編輯/李佳蕾

責編/杜思夢

《「十四五」中國電影發展規劃》中提出「鼓勵原創性作品,鼓勵開發品牌化、系列化電影」,明確了未來產業升級的重要路徑與方法。

黨的十八大以來,在政策推動與全行業不斷探索實踐的基礎上,國產系列電影得到了長足發展。3月19日,今年的全國電影市場票房正式突破150億元。這預示著中國電影正在強勁復甦中,電影人也摩拳擦掌籌拍新片,在近日發布的新片項目中,眾多電影的系列、續集作品浮出水面,其中不乏有讓觀眾頗為期待的作品,如《流浪地球3》《人生大事2》《唐人街探案4》《哪吒之魔童鬧海》《紅海行動2:虎鯨行動》《懸崖之上2》《一點就到家2》《無名之輩2》《非誠勿擾3》《除暴2》《愛情神話2》《新警察故事2》《雄獅少年2》《傳說》(《神話》續作)、《智取威虎山前傳》(《智取威虎山》續作)、《大魚海棠2》等,以及已經確定即將上映的《掃毒3:人在天涯》《封神》(系列3部),已經殺青的《前任4:英年早婚》《美人魚2》,正在拍攝製作中的《抗美援朝》(系列3部)、《巨齒鯊2:深淵》(合拍)、「熊出沒」第10部、《白蛇傳之白素貞》等系列電影。

今年春節檔,系列電影《流浪地球2》在萬眾矚目中,首日就拿下近5億票房,上映三天票房突破10億,拉動春節檔大盤強勢增長。截至目前,該片票房已破40億元。加上前作46.87億的票房,該系列的兩部作品票房已達87億。毋庸置疑,「流浪地球」已成為國產系列電影最成功的品牌之一。

此外,同在今年春節檔上映的《熊出沒》第9部大電影,也走勢穩健,獲得14.8億票房。從2014年《熊出沒》第一部上映以來,十年間,該系列幾乎以每年推出一部的節奏為親子觀眾帶來歡樂,系列總票房也達到57.2億多元。

近年來,如《長津湖》《戰狼》《唐人街探案》《繡春刀》《葉問》《拆彈專家》《前任》《竊聽風雲》《誤殺》等系列電影驚艷亮相,屢創市場佳績,給電影產業帶來了新的活力和動力。這也足以證明國產系列電影已成為中國電影產業進程中推動創作格局多元化、完善市場構成多樣性不可或缺的重要部分。

中國電影評論學會會長饒曙光說:「中國現在已經有超過80000塊銀幕,每一塊銀幕都是『嗷嗷待哺』,一天也不能『斷頓』。電影院對電影的需求量不斷在增長,也必須要有更多的系列電影來滿足市場的需求、觀眾的需求。市場需求也好,觀眾需求也罷,都可以說是『群眾利益無小事』。無論是從電影產業的規模,還是從電影產業的可持續發展,系列電影都是不可或缺的。」

北京大學影視戲劇研究中心主任陳旭光認為,系列電影具有可持續性、品牌效益最大化的特點。在他看來,系列電影應注重劇情的互文性,人物設定的互構性,構建「跨媒介」的故事世界;製作上應以「締造標準化」規範電影生產各環節;注重「類型化」生產,以技術加持內容,與此同時更要注重長遠布局規劃,全產業鏈、全媒介化經營和品牌建設。

01

系列電影頭部之作「頻出」

隨著我國電影產業的高速發展,銀幕數持續增加,電影觀眾對國產優質電影的期待越來越高。國產電影的類型意識得到充分的體現,並融入具有民族特色的類型和視聽元素,受到觀眾的好評。在2018年春節檔上映的6部影片中,系列電影有《唐人街探案2》《捉妖記2》《西遊記女兒國》《熊出沒·變形記》四部,占比66.7%。不僅如此,《捉妖記2》上映首日就拿到了5.47億票房,《唐人街探案2》和《西遊記女兒國》均破億。其中,《唐人街探案2》最終累計票房近34億。今年春節檔上映的影片中,也有《流浪地球2》和《熊出沒9》兩部系列電影,都取得了驕人的票房。成熟的系列電影是成熟電影市場的必然選擇,也是中國電影進入「重工業化」階段的一個明顯標誌。

在國內市場中,從項目一開始就有系列電影規劃的,不得不提徐克的「狄仁傑」系列。「狄仁傑」最開始就打出「華語007」的招牌,第一部《狄仁傑之通天帝國》在2010年國慶檔上映,斬獲票房2.9億;三年後,續集《狄仁傑之神都龍王》上映,收穫票房6億元,在影片彩蛋中,甚至透露了將來可能拍攝的所有續集的內容,令觀眾保持關注;2018年,第三部《狄仁傑之四大天王》在暑期檔上映,票房保持在6億元。有消息稱該系列第四部也已在籌備中。

同為「探案」題材的還有陳嘉上導演,鄧超、劉亦菲主演的《四大名捕》,路陽導演的《繡春刀》、陳思誠導演的《唐人街探案》系列等。《四大名捕》2012年暑期檔上映,拿下約兩億票房;次年,續集上映,票房1.7億;2014年,該系列「大結局」上映,票房止步於1.9億。同年暑期檔,路陽的《繡春刀》亮相,票房為9300多萬;2017年,續集上映,斬獲票房2.7億元。

2015年12月31日,陳思誠帶著自編自導的《唐人街探案》,以高達8.2億的票房完成了驚艷首秀;2018年春節檔,續作再創佳績,累計票房近34億;2021年,因疫情推遲了整整一年的該系列第三部再戰春節檔,上映首日即斬獲10億票房,最終攬下45億多元票房。

早在2018年,《唐人街探案2》上映後,導演韓寒就曾公開表示,「這是國產電影中第一個真正意義上可以構成『宇宙』的電影。」如其所說,在《唐人街探案2》中,出現的那個「CRIMASTER世界名偵探排行榜」,足以證明陳思誠想要創造「唐探宇宙」的野心。而三部《唐探》系列電影的上映,正是通過場景的變換和固定角色IP的塑造,不斷充實電影中的虛擬世界,將新的觀眾源源不斷帶到這個虛擬世界,從而在公眾中製造出共同的記憶,增強了觀眾與電影的情感聯繫。近日,「唐探」系列的第四部也已成功立項。

浙江星光院線總經理富海芳認為,系列電影是電影產業成熟的一個表現,說明國產電影的品質到達了一定的水平,市場認可,達到了IP深度開發的階段。

國產系列電影中,許多都是合家歡的定位,比如徐崢的「囧系列」、寧浩的「瘋狂」系列,田羽生的「前任」系列,吳京的「戰狼」系列等。其中,「囧」系列、「瘋狂」系列,看起來雖然系列感不是很強,但故事內容往往「一脈相承」,帶有很明顯的導演個人風格「烙印」。

2012年,徐崢帶著《泰囧》征戰賀歲檔,最終拿下12.7億票房創造當時國產影片最高市場紀錄。三年後,《港囧》以16.1億元票房完美收官;2020年,因為疫情,原定春節檔上映的《囧媽》改道線上發行。

相對於「囧」系列三五年一部的創作節奏,田羽生的「前任」系列,創作節奏明顯要快很多,2014年第一部上映,次年上映第二部,兩年後《前任3》上映,摘得19.4億的不俗票房,而《前任4》則有望在今年內上映。

2015年,《戰狼》上映,以「黑馬」之姿收穫5.4億票房;兩年後,《戰狼2》橫空出世,最終以56.9億穩坐中國市場單片票房冠軍「寶座」多年。

自2019年開始至2021年,「我和我的」系列連年在國慶檔上映,《我和我的祖國》《我和我的家鄉》《我和我的父輩》三部電影分別取得了31.7億、28.3億、14.8億的票房。在北京師範大學教授周星看來,中國續集電影基於內容需要的傳統更為凸顯,而當下以IP等為召喚力的系列片也漸成潮流,尤其是中國式的「我和我的」系列的獨創性受到觀眾的熱烈歡迎。

2021年,抗美援朝題材電影《長津湖》在國慶檔上映,憑藉57.75億票房一舉拿下中國電影票房榜冠軍。續集《長津湖之水門橋》征戰2022年春節檔,再次續寫票房奇蹟,斬獲40.67億票房。至此, 《長津湖》兩部電影取得近,98.6億的票房,成為中國最賣座系列電影。

一直以來,香港電影都有系列開發的創作習慣,以《澳門風雲》《反貪風暴》《殺破狼》《使徒行者》《竊聽風雲》《掃毒》《寒戰》《葉問》《拆彈專家》等為代表的港式電影同樣「系列頻出」。

值得一提的還有驚悚恐怖片,曾經的「票房擔當」《京城81號》已經推出了兩部作品。

當下國內市場中,另一支頗為壯大的電影系列是以《熊出沒》《喜羊羊與灰太狼》《潛艇總動員》《賽爾號大電影》等為代表的「幼兒向」動畫電影,如今這四個系列都成功推出了七八部作品,《熊出沒》的第九部已取得14.8億票房,大大提升該系列的「天花板」。按照《熊出沒》每年一部的節奏,該系列第十部也值得期待。同屬於「幼兒向」的《豬豬俠》也有5部之多。其中,很多作品逐漸在暑期、春節等形成固定上映檔期,穩定培育市場受眾。

從內容形態上來看,很多系列電影在劇情上是連續的,比如「春嬌志明」三部曲;也有很多系列電影的內容則是相對獨立的,分別講述不同的故事,但在主題上有著相似表達,或者採用相似的情節設置。比如,「前任」系列講述的便都是有關「前任」的故事,《北京遇上西雅圖》系列甚至連主角都沒有更換,「原地」開啟另一個次元的愛情故事。

這些年,隨著電影產業的迅速發展,系列電影開始漸成氣候。

業界專家表示,隨著電影工業體系的逐步完善,隨著對類型電影的進一步認知,隨著電影產業規模擴大、製片企業實力增強,以及電影創作者深層次的觀念調整,系列電影創作生產定會不斷開闢新的境界。

02

打造穩定系列品牌

「前作就是續集的宣傳片」

系列電影的開發,往往基於首作的成功。從某種意義上來說,「前作就是續集的宣傳片」。一個成功的系列電影,在梁君健看來要具有亮點,「首先是要有鮮明特徵、有成長性的人物。比如《唐人街探案》系列的神探二人組,比如《葉問》系列中的葉問,人物很飽滿,可以激發出一個又一個故事。第二是要有鮮明的類型特點,比如愛情、功夫、動作等,類型要比較穩定,不能來回切換。」

當首作成功打開市場後,續集作品不管是在前期尋找投資、後期宣發,還是正式上映時,無疑都會比單打獨鬥的「新面孔」更吸引投資人,更貼近觀眾,也更容易在影院端占據排片等競爭優勢,從而撬動更大市場空間。就拿《唐人街探案》來說,即使前兩部相隔三年之久,從賀歲檔跳到春節檔的同時,電影票房同樣上漲了20多億。第三部更是已經拿下超45億的票房。這並不是個例。《拆彈專家》第一部2017年上映,收穫票房4億的同時,也贏得了不俗的口碑;2020年底,原班人馬的創作班底打造的《拆彈專家2》上映,一舉拿下超13億的票房。此外還有《流浪地球》系列、「我和我的」系列、《熊出沒》系列、《掃毒》系列、《竊聽風雲》系列等。

對於片方來說,系列電影提供了穩定的票房保證。瀟湘電影集團有限公司劇本中心主任柏平認為,「優質系列電影都具有較好的口碑和市場效益。其中不少第二部、第三部系列電影的票房大大超過了第一部,成為了觀眾心中的經典品牌。與此同時,也形成了一種創作模式,為電影創作提供了一種借鑑方向,助力電影工業化和電影生態建設。」

顯然,就市場來看,「觀眾對於系列電影認可度較高。尤其是動作、冒險等重類型、以工業美學為基礎的系列片,觀眾能夠從中找到熟悉感。」梁君健說,不僅僅是國內,國外的漫威系列、「碟中諜」「007」等等,觀眾都比較喜歡。在富海芳看來,觀眾對系列電影還是很歡迎的,特別是能做系列的電影,第一部票房和口碑往往有基礎,觀眾的認可度較高。很多續集雖然不如前作,但憑藉第一部的影響,還是能取得不錯的票房。

眾所周知,系列電影在好萊塢已經非常成熟,第一部的成功,奠定了堅實的基礎,進而為後續系列電影的開發降低了風險,所以好萊塢非常樂於打造系列電影。在柏平看來,「一方面是培植了一個強大的IP,另一方面也為後續衍生品的開發奠定了基礎,比如《星球大戰》,而這一點也尤其體現在動畫電影上,比如《冰雪奇緣》《冰川時代》等。中國系列電影未來的方向也將如此。」

當然,在電影市場逐漸以品質說話的今天,觀眾對系列電影的接受度,關鍵還是要看後續系列電影的質量,「質量決定一切」。饒曙光認為,像《戰狼》《拆彈專家》《唐人街探案》《流浪地球》系列應該說是比較成功的,品牌影響力、拓展力都在不斷提升。

但是也有一些系列影片,急於兌現眼前的紅利,實現利益最大化並且「落袋為安」,結果造成了系列電影的「斷裂」,品牌效益的喪失。比如《四大名捕》《澳門風雲》等系列,本來是一個很好的系列電影品牌,但是由於後面的創意和製作都沒有跟上去,創作和生產也都難以為繼。

因此, 開創一個系列電影的品牌不容易,維護和拓展一個系列電影的品牌就更難,畢竟「打江山容易坐江山難」。饒曙光說。系列電影,開發了兩三部後,很容易陷入「後繼無力」的困境。

從創作的角度來看,柏平認為,續集的再開發需要保持故事的連續性和新穎度,既要保證故事和前作有連續性,同時又要開闢一個新的「戰場」,構架一個不同的故事,提高續作的新穎度,才能吸引觀眾。二是需要保持主創的連續性和新穎度。很多觀眾均是基於導演、主演的因素去觀看系列作品,而往往主創因為檔期、片酬等各方面的因素,不能在續作中出現。同時新出現的反派是否有新穎度,是否足夠吸引觀眾,也決定著系列電影的成敗。尤其是續作的口碑,很多系列電影往往拍了兩部就拍不下去,主要是因為第二部口碑達不到預期,市場效益也不理想,收不回成本,進而直接影響了續作的開發。

03

加強品牌培育拓展

「系列宇宙」初顯

系列電影想要實現可持續創作和生產,在饒曙光看來,重中之重是培育和拓展品牌,保持優良的口碑。對於創作者來說,要「愛惜羽毛」,潛心創作,不要急功近利。在創作方面,「最好風格延續統一,儘量保持陣容,有創新創意,不要想著蹭熱度,賺快錢,浪費IP。」浙江星光院線總經理富海芳說。

那麼如何保證續集的質量?「首先要抓住前作觀眾最關心的情節或者人物。上一部作品中人物的最終解決會是什麼?下一步又將遇到何種問題?這是觀眾關心的話題。也因此,很多系列影片會在片尾留下彩蛋。」在此基礎上,還需要開闢另一個天地。柏平認為,「系列電影不能沿用上一部同類型的情節和場景,必須在故事和場景上開闢另一個天地,開闢新的更大的困難,設置更大的更難對付的BOSS,才能有新奇感,才容易繼續獲得觀眾的認可。」

風格統一,這也是系列電影成功的法寶之一。系列電影模式的另一個特點就是,演員和角色往往捆綁在一起的,當觀眾熟悉了這個演員,貿然更換演員是很「危險」的。「有趣的人物不能丟。前作中一些有趣的人物,無論是主角還是配角,都不能丟,最好是原班人馬扮演,這些人物是觀眾最關心的。《速度與激情3》因為換了人物和故事,淪為整個系列電影中最差的一部。」影迷觀眾李先生說。

無論是從觀眾需求、市場空間,還是從電影產業的可持續發展等維度考量,系列電影都是不可或缺的。因此,建立穩定的電影品牌,形成穩定的觀眾群,不斷鞏固和壯大電影市場,進而逐步探索「走出去」,以此來弘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傳遞中國優秀的傳統文化、增強中華民族凝聚力和中華文化的影響力,全方位推進電影強國建設,是當下電影人需要深入思考且不斷努力去踐行的。

04

系列電影吹響「集結號」

成市場恢復發展的新引擎

在近日發布的諸多新片項目中,眾多電影的系列、續集項目浮出水面。最受關注的當屬正在熱映的《流浪地球》系列。導演郭帆也在不久前採訪中透露,已著手籌備開拍《流浪地球3》,預計要4年後才面世,「這集的挑戰將會更大,除了籌備劇本,還要避開之前拍攝兩部電影時犯的錯。」他說,將儘量避開這些問題,重新梳理,而創作中的重要部分是技術研發,包括人工智慧。主演吳京還提議稱《流浪地球3》可以同第4、第5集連拍。

隨著續集電影的創作不斷升級,能夠拍到三部以及三部以上系列電影也逐漸多了起來。除了《流浪地球》系列,還有定檔7月28日的《掃毒3:人在天涯》,以及將於年內上映的《前任4》和業已立項的《非誠勿擾3》《唐人街探案4》等。

《掃毒3》由邱禮濤執導,集結了古天樂、郭富城和劉青雲等一眾香港實力派演員。該系列能拍到第三部,在於其較強的票房號召力和持續積累的口碑傳播度。2013年的《掃毒1》入圍當年香港電影金像獎最佳電影在內的7項提名。2019年,續集《掃毒2》斬獲13.12億,比前作高出超10億票房。

2013年《前任攻略》開拍,2023年《前任4》殺青,「前任」系列在這十年,打造了國產都市愛情電影的「四部曲」。在貓眼專業版的想看數據排名中,《前任4》以83萬想看位居2023年待映新片想看榜首,其中,女性想看占比59%。同屬都市愛情電影的《非誠勿擾》系列也將迎來第三部,該片仍將由馮小剛執導,講述20年不見妻子笑笑的秦奮在老范幫助下,得到了一個智能人笑笑。與假笑笑的相處中秦奮逐漸產生了模糊的感情,而這時候真笑笑回到了他的身邊,兩個笑笑對秦奮互不示弱的爭搶,讓秦奮苦不堪言的同時,也鬧出一連串的笑話。2008年、2010年上映的兩部前作分別取得了2.6億和4.7億的票房。

在當下持續開發的國產系列電影中,「唐探」當屬最賣座系列之一,三部電影累計票房達87.43億。《唐探4》中,唐仁和秦風在紐約時遇到的一起離奇的連環殺人案,並展開了一場跨越多個國家和地區的驚險探案之旅。

在這些項目中,僅是由成龍主演的續集電影就有兩部——《新警察故事2》和《傳說》。前者是成龍、謝霆鋒、蔡卓妍三位主演時隔19年再聚首,成龍將擔任監製,謝霆鋒首次嘗試做導演。該片也是「警察故事」系列的第七部電影。《傳說》則是《神話》的續作,繼續講述穿越時空的愛情故事。

基於前作成功的市場票房和觀眾口碑,眾多續集電影應運而生,比如計劃年內上映的《美人魚2》,年內拍攝的《紅海行動2》《無名之輩2》《除暴2》,以及已經立項的《哪吒之魔童鬧海》《智取威虎山前傳》《愛情神話2》《懸崖之上2》《雄獅少年2》《人生大事2》《一點就到家2》《急先鋒2》《過年好2》等等。

這些項目中,有兩部將由博納出品:《紅海行動2》和《智取威虎山前傳》。《紅海行動2》在2018年收穫了36.52億元的票房,至今排在國產影史票房排行榜第11位。導演林超賢表示,新片的題材會比第一部更特別,海軍、空軍場面都會涉及。而《智取威虎山前傳》則是《智取威虎山》的續集,講述1946年冬天,東北民主聯軍一支以少劍波為首的人民解放軍小分隊,深入東北人跡罕至的林海雪原,執行剿匪任務的故事。

《無名之輩2》中,導演饒曉志將講述一個全新的故事,「我想從義烏作為切入口,看看這裡的小人物與全世界小人物的一些聯繫。」

《人生大事》是去年的票房黑馬,市場成績超過17億。值得注意的是,續集《人生大事2》早在去年2月就正式立項,彼時《人生大事》還未上映,可見片方對於這個系列是信心滿滿、胸有成竹。

《哪吒之魔童鬧海》與《雄獅少年2》都是動畫電影,前者在2019年上映時掀起觀影熱潮,最終以50.35億元的成績高居內地影史票房榜第四位,一舉將國產動畫電影的票房「天花板」推到了嶄新的高度。續集依舊由餃子擔任編劇、導演,已於2022年5月正式啟動。《雄獅少年》票房2.5億,並收穫了不俗的口碑。續集《雄獅少年2》講述來上海打工的無名之輩阿娟,為了賺錢給父親治病,同意代表沒落的傳武拳館參加「上海格鬥之夜」武術比賽的故事。

除了以上基於市場反饋而誕生的續集外,目前還有一種續集類型就是——提前布局多部、前作和續集緊密相關的系列電影,如《封神》三部曲、《抗美援朝》三部曲,以及吳京和華人影業聯合即將開發的動作題材系列電影「刀槍劍棍長南太」等。「很多想做系列電影的人對第一部電影沒有信心,就不敢整體布局,不敢打造續集型、混合型系列電影。」陳旭光建議,要以系列形成文化產業品牌,以系列的效力延續到各行各業。

業界人士表示,電影產業的可持續發展,電影規模的不斷擴大絕對離不開系列電影。電影院對電影的需求不斷在增長,也必須要有更多的系列電影來滿足市場和觀眾的需求。但同時要注意到,不管系列、續集拍到第幾部,任何一部的創作都是一次全新的挑戰,都需要以「原創」的態度去全新對待。許多好萊塢大片過度依賴系列品牌基礎,因缺乏創新突破而在市場檢驗中折戟沉沙的例子不在少數,要引起國產系列電影創作的高度警醒。

連結:

國產系列電影票房排行

(數據截至2023年3月24日,僅供參考)

1、《長津湖》系列(2部) 98.4億

2、《唐人街探案》系列(3部) 87.4億

3、《流浪地球》系列(2部) 87.1億

4、「我和我的」系列(3部) 74.8億

5、《戰狼》系列(2部) 62.4億

6、《熊出沒》系列(9部)57.2億

7、《捉妖記》系列(2部) 46.7億

8、《西遊記》系列(3部) 29.7億

9、《泰囧》系列(2部) 29.2億

10、《西遊X篇》系列(2部) 29.0億

《熊出沒》系列9部票房

(數據截至2023年3月24日,僅供參考)

1、奪寶雄兵(2014) 2.47億

2、雪嶺雄風(2015) 2.94億

3、雄心歸來(2016) 2.87億

4、奇幻空間(2017) 5.21億

5、變形記(2018) 6.05億

6、原始時代(2019) 7.17億

7、狂野大陸(2021) 5.95億

8、重返地球(2022) 9.77億

9、伴我「熊芯」(2023) 14.76億

CONTACT US

聯繫我們

投稿郵箱 | [email protected]

MORE NEWS

中國電影報原創稿件

歡迎分享至朋友圈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tw/18b92b3eb2b687d45845c58c9d557f92.html

11月市場啟幕

2024-10-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