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9月11日,漢威科技集團迎來了自己24歲的生日。這家誕生於1998年的公司,在傳感器這條賽道里通過自己多年的努力,已經發展成為中國氣體傳感領域的龍頭企業。在這24年的時間裡,漢威在困難重重之下,闖出了一條完全依靠自主創新和創業發展的道路。
漢威的誕生要從一個廣告圖片說起,當時,某展會上一張國外公司的巨幅廣告讓漢威的創始人任紅軍深受刺激:這張廣告上,美國太空梭上使用該公司的氣體檢測儀表來確保太空人的安全和健康,那我們的太空梭如果沒有自己的氣體傳感設備,難道也要通過購買國外的產品來保障航天員的安全?難道我國的航天事業就要這樣受制於人?強烈的愛國情懷讓漢威走上了氣體傳感器的自主創業之路。二十世紀末的創業環境和現在截然不同,特別是在傳感器領域,由於核心技術與主流產品都來自於英、美、日、德等西方國家,國內企業生產的產品幾乎無人問津。
不過漢威人在一不怕苦二不怕難的精神下堅持自主創新,從最核心的敏感材料做起。在國家政策的支持下,產品種類開始由單個產品逐步拓展為全球主流品種全覆蓋。而且,從材料、設計到工藝、技術,實現了完全自主研發,在氣體傳感領域全面打破了國外的壟斷。不但為國家在相關領域節約了大量的外匯,由於其生產的產品在工業安全、環保治理等領域得到了廣泛的應用,更為國民經濟發展做出了傑出的貢獻。
為了持續提升技術實力,漢威科技自成立之日起始終投入大量資源進行產品研發,僅去年投入的資金就超過了1.5億元。同時組建了國家認定企業技術中心、傳感器國家專業化眾創空間、消防與應急救援國家工程研究中心、河南省微量氣體檢測技術及儀表工程技術研究中心、河南省城市精細化管理工程研究中心、博士後科研工作站等研發平台,並分別與中科院微電子所、中科院空天院、中科院蘇州納米所、中科院上海矽酸鹽所、清華大學、華中科技大學、西安交通大學、中國科技大學、吉林大學、上海大學、中國礦業大學、鄭州大學等國內知名科研院所和高校建立了長期廣泛的合作,產學研合作成效果明顯,加快科研成果轉化的步伐。
我國在氣體傳感領域起步晚、底子薄,改變這一切的關鍵是人才。漢威科技在人才培養方面同樣積極布局,目前與鄭州大學開展了深度的校企合作,共同成立了鄭州大學漢威物聯網研究院,旨在培養物聯網高層次人才。
持續多年的努力讓漢威科技收穫滿滿:截至2021年底,漢威科技擁有專利671項,其中發明專利108項,主持參與制定國家、行業等各類標準49項。傳感器產品覆蓋氣體、壓力、流量、溫度、濕度、加速度等化學量、物理量的檢測,涉及材料、化學、物理、光學、MEMS、柔性電子等在內的多門類技術,產品線從單一的氣體傳感器發展到現在包含氣體傳感器、MEMS傳感器、紅外光學傳感器、流量傳感器、壓力傳感器、水質傳感器、加速度傳感器、柔性傳感器等十七大系列產品。
更為重要的是,漢威的發展也改變了中國氣體傳感設備只能依靠進口、受制於人的困境:半導體、紅外、電化學、催化等系列已達國際先進水平,可部分取代國外進口傳感器;在半導體、催化燃燒、電化學氣體傳感器領域的核心部件及技術也實現基本可控。漢威為中國氣體傳感器的騰飛、突破國外技術封鎖貢獻了自己的一份力量。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tw/1891dc32801f0940c68aa4d18910fe6f.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