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熙帝臨終前都乾了些啥?一共經歷三件秘事,電視劇都不敢這樣演

2023-01-06     楊角風發作

原標題:康熙帝臨終前都乾了些啥?一共經歷三件秘事,電視劇都不敢這樣演

在中國啊,有句老話,叫:

「七十三,八十四,閻王不請自己去。」

意思就是說,一般的人活到73或者84歲,也就離見閻王不遠了。當然,隨著這些年人們的生活水平和醫療水平的提升,這種說法就有點不切實際了。

但在過去,即使是皇帝,想活到70歲以上,也基本就是奢望。事實上,中國歷史上近500位帝王,其平均年齡也只有39歲,就算是最近的清代,帝王平均壽命也僅有53歲。

即使是英國女王,早在其40歲時,也就是60年前,就已經制定好了「倫敦橋計劃」,以防止「天有不測風雲」。同樣,已經步入老年,即將突破70歲大關的康熙帝,也應早早做好後事安排,以應對天命時刻。

那麼,69歲的康熙帝臨終前最後時光,又都做了哪些安排呢?

一、

關於康熙帝的去世,在歷史上的說法不一,也給我們留下了充足的思考空間。

按照官方的說法,也就是《清聖祖實錄》中的記載,康熙帝臨終前的那幾天行程是這樣的:

先是康熙六十一年,十月二十一日,寶刀未老的康熙帝一行人前往南苑行獵。但是沒過多久,康熙帝便感覺身體不適,於是在十一月初七回到了暢春園。

當時,他還傳了旨意:

「偶感風寒,本日即透汗。自初十至十五日靜養齋戒,一應奏章,不必啟奏。」

不過就在前一天,也就是十一月初六,康熙帝還在南苑聽取老四胤禛和隆科多彙報通州查勘糧倉一事呢,而且是:

「久議方散!」

短短一天後便身體不適,並迅速回到暢春園養病,但是史書中並未詳細記載治病的過程和病情。

在十一月九日的時候,康熙帝實在是無法親自去部署南郊祭天事宜,於是又下達了一條命令,讓老四胤禛代替自己參加十五日的祭天儀式。為了表示誠意,康熙帝還特意囑咐老四胤禛,先去齋所齋戒,然後再準備祭天事宜。

當時老四胤禛是不願意前往的,理由是「聖躬不豫」,希望能留在皇阿瑪身邊照顧,但是康熙帝拒絕了。

在隨後的幾天時間裡,老四胤禛每天都派太監或侍衛前往暢春園向康熙帝問安,但每次得到的答覆都是「朕體稍愈」。

等到十一月十三日凌晨,康熙帝急招老四胤禛前往暢春園,當晚康熙帝駕崩……

二、

那麼,第一個問題便是,康熙帝究竟得了什麼病,為什麼這麼快就無力回天了呢?

按照史料記載,康熙帝應該是感染了風寒,最終導致了死亡,所謂的風寒,就是重感冒。農曆十月底,在北方已經是初冬季節,正是季節交換,容易感冒的時節。康熙帝在打獵途中,吹了涼風,靜下來之後,感覺不適,確實符合風寒的描述。

當然,已經近70歲高齡的康熙帝,久經沙場,也是落下了滿身的後遺症。其實早在康熙四十七年的時候,他就常覺得身心不給力,經常出現頭暈目眩,手抖腳腫的症狀。當時他還算身強體壯,並沒有將這些問題放在心上,其實身體已經抱恙了。

等到了康熙五十六年,康熙帝又一次跟死神擦肩而過,當時他批閱奏章的手已經拿不住筆了。不然的話,第二年准葛爾又叛變的時候,他也不會選老十四胤禵代朕出征。

而這次感染風寒,從史料記載中的「本日即透汗」,就能看出,他身子虛得很。感冒發燒,當天汗透,倒是有一種服了退燒藥,出汗的情景,但此時的身體抵抗力最弱。不過,也能看出來,康熙帝當時並沒有拿這次風寒當回事,覺得當天就出了一身汗,應該就能好了吧?

但實際上康熙帝晚年身體本就不咋地,他又喜歡強撐,所以真實的病情肯定比他自己說的要重。

也正因如此,他才會又下達命令,這幾天有奏摺的話,也不看了,要靜養。

三、

因為康熙帝下達的命令是休息到十五日,看得出,當時的他認為自己還是能再站起來的,甚至都誤不了十五日的祭天。

但後來,估計也是真感覺不行了,他才會下令讓老四胤禛代替自己去組織祭天事宜。

可是,為什麼老四胤禛每次詢問康熙帝病情時,他都回覆:

「朕體稍愈!」

其實,以康熙帝的性格,為了穩住眾人,即使病情惡化,他也不會講的,除非到了非講不可的程度,不然他都會硬撐。所以,「朕體稍愈」這四個字,正確的理解是病情沒有好轉,但也沒有惡化。

事實也證明如此,到了十一月十三日,康熙帝已經感覺到自己可能撐不過當天了,才在丑刻急忙召老四胤禛速來暢春園見駕。在寅刻時,康熙帝又下令將在京城裡的阿哥們,比如老三胤祉、老八胤禩、老十胤誐等等,全部召集到暢春園。

由於齋所離暢春園較遠,老四胤禛直到巳刻才趕到暢春園,並在當天進進出出康熙帝寢室幾次。

康熙帝撐到晚上戌刻時分,扛不住了,猝死在暢春園……

而康熙帝早在老四胤禛尚未趕到暢春園時,就感覺不妙,從而提前宣布了皇位的繼承人:

「『皇四子人品貴重,深肖朕躬,必能克承大統,著繼朕登基,即皇帝位』。皇四子聞召馳至,巳刻,趨進寢宮,是日戌刻,上崩。」

那麼,這其中又隱藏著哪些真相呢?

四、

看得出,康熙帝整個駕崩的過程,以及當天發生的事情,還是充滿著諸多疑點的!

比如康熙帝是在凌晨一點到三點召老四胤禛見駕的。就算他在南郊天壇處,來回騎馬的話也就兩三個小時的路程,可是老四胤禛直到上午九點到十一點才趕到暢春園,這段時間他去幹嘛了?

還有當天白天,老四胤禛一共進出康熙帝寢室三次,這三次都說了些啥呢?

按照《清聖祖實錄》中的記載,當天發生的一切確實存在諸多疑點,除了上面提到的兩點外,還有以下幾點:

比如在老四胤禛尚未到達暢春園之前,康熙帝就已經宣布了皇位繼承人,這十分可疑。當時的康熙帝明明可以撐到老四胤禛到了再宣布皇位所屬的,他為什麼要這麼早宣布呢?

再有,康熙朝的大臣又不是只有一個隆科多,為什麼當天他只召見了隆科多,還讓他來宣讀遺詔呢?

種種跡象仿佛都表明,雍正帝的即位好像並沒有那麼正大光明,他仿佛在刻意修改記錄,想表明自己當時不在場,意圖撇清自己奪位的嫌疑。

事實上,雍正帝即位之後,在相當長的一段時間裡,朝野上下都對他繼位的合理性提出質疑。人們最津津樂道的傳聞便是,老四胤禛聯合隆科多,偽造遺詔,奪取了皇位。而康熙帝本來要傳位給老十四胤禵的,但是被截胡了,被篡改成了傳位於四阿哥。

雖說傳位詔書分為滿漢兩種文字的,巧合的是,滿文的遺詔,關於繼承人方面又含糊不清。

五、

正因如此,雍正帝也成了整個清朝歷史上,最受人質疑的皇位繼承人了。

連義大利人馬國賢,當時他是一位傳教士,受康熙帝賞識而當了官,當時他也在暢春園,他就曾斷言:

「駕崩之夕,號呼之聲,不安之狀,即無鴆毒之事,亦必突然大變。」

意思就是說,康熙帝駕崩的當天,是發出了號呼之聲的,聲調中夾雜著不安之狀。即使康熙帝不是被毒死的,但也恐怕是發生了什麼事故,意指康熙帝非正常死亡。

由於康熙帝駕崩之時,只有老四胤禛在身邊,其他大臣也好,皇子也罷,甚至妃嬪們都不在身邊。所以老八胤禩等人事後,也懷疑老四胤禛是以進獻參湯為由,毒死了康熙帝。

而這件事的真相,恐怕也只有雍正帝自己清楚,所以他在《大義覺迷錄》中詳細解釋了這件事。

說老八胤禩汙衊自己,說自己進獻參湯跟皇阿瑪的去世有因果關係,這明顯是:

「加惡名於朕!」

這恰恰證明,進獻參湯一事確有其事,但他並沒有借進獻參湯而產生弒父奪位之心。

但是,老八胤禩又怎麼會知道康熙帝寢室里都發生了些什麼事呢,畢竟當時在現場的只有老四胤禛一人?

這恐怕也是雍正帝即位以後,第一件事便是將康熙帝身邊的近侍一網打盡,以防這些人跟老八胤禩有勾結,惡意汙衊自己。

六、

說了這麼多,那麼康熙帝臨終前的這幾天,究竟都做了哪些安排呢?

其實康熙帝的發病很突然,並沒有給他足夠多的時間去安排好一切,等到他感覺自己確實不太妙時,只剩下一天的時間。

這一天他召見了隆科多,並當著馬齊的面宣布了隆科多的死刑,說自己駕崩之後,隆科多得跟著自己陪葬。

但是,等到老四胤禛趕到暢春園之後,替隆科多說情,康熙帝又撤銷了這條命令。由此,很多人讀出來這是康熙帝用心良苦,是擔心隆科多不服從下一任皇帝的領導。這是故意讓老四胤禛賣隆科多一個人情,這樣讓他感恩的同時,更加忠心。

所以,隆科多不僅沒有死成,反而成了顧命大臣,《清史稿》記載:

「聖祖大漸,召受顧命。」

康熙帝臨終前還乾了這麼一件事,據《李朝實錄》記載:

「『廢太子(胤礽)、皇長子(胤禔)性行不順,依前拘囚,豐其衣食,以終其身。廢太子第二子(弘皙)朕所鍾愛,其特封為親王'。言訖而逝。」

既然朝鮮的使臣都能記載這句話,就證明這是公開發表的言論,並非針對老四胤禛一個人的。是不是臨終前說的,都要打個問號,但既然這樣記載了,那也不可能空穴來風,況且這種囑咐也符合康熙帝的性格。

七、

當然,康熙帝做這樣的臨終安排,也是有以下幾個目的的:

一方面,也是為了讓眾人監督老四胤禛,防止他濫殺無辜,至少不能明目張胆的違背遺詔。其次,雖然康熙帝只提了這麼兩位皇子,其實言外之意是讓雍正帝善待所有的兄弟,這兩個都能容忍,其他的應該也可以。最後,特意提出要給弘皙封王,也是最大限度的保護子孫,樹立一個叔侄和睦的印象。

康熙帝做的最後一個安排,那就是傳位給老四胤禛了,這不用多說了。

但是奇怪的是,康熙帝駕崩的當晚,新即位的雍正帝就將服侍了康熙皇帝60多年的大太監趙昌給處死了,他是在試圖掩蓋什麼嗎?

在各類電視劇中,比如《雍正王朝》,就將康熙帝臨終前的安排給演繹了一下,至於符合不符合史實,那就不知道了。

在《雍正王朝》中,康熙帝臨終前也是先將隆科多叫到跟前,先是發了一道聖旨,要賜死隆科多,這道聖旨由張廷玉掌管。隨後,又升了隆科多官職,用贖回來的那把寶刀籠絡其心,讓他力保儲君即位。

而且在康熙帝之前病重的時候,就撤掉了眾位大臣的職務,比如馬齊、老四胤禛、老八胤禩等,給人一種將傳位老十四胤禵的錯覺。

後來他又將金牌令箭秘密交到張五哥手上,一旦傳位給老四胤禛之後,可以拿著它詔令天下兵馬,以防止有人作亂。

最後,他又把老四胤禛叫到身邊,講述了自己為什麼要傳位給他,還幫他分析了諸位皇子的優缺點,臨了還囑咐他一定要善待自己的兄弟。

當然,他還賜了一幅字給老四胤禛,一共四個字——戒急用忍,後來朝堂之上,雍正帝沒少看這四個字。

八、

但是,電視劇也有不敢演的地方,這些內容通過《雍正王朝》中的曾靜體現了出來。

曾靜這個人不簡單,跑到西北嶽鍾琪軍營里胡說八道,攛掇岳鍾琪造反。後來岳鍾琪將曾靜綁了,送到了京城,交給了雍正帝處置。

其中曾靜控訴雍正帝的內容中,就包括,康熙帝駕崩當天,就是因為喝了老四胤禛遞上來的參湯,毒發身亡。

而老四胤禛在毒殺康熙帝的同時,一直躲在角落裡的人物就是隆科多,他將康熙帝的傳位詔書給改了。本來傳位給老十四胤禵的,給改成了,傳位於四阿哥,等於是偽造了聖旨。

甚至於,太后烏雅氏,也就是雍正帝的生母質疑雍正帝即位的合法性,結果也被雍正帝給搞死了。

曾靜總結雍正帝的幾大罪狀:

「毒父、逼母、殺兄、屠弟、好殺、酗酒、淫色、誅忠、好諛任綏。」

但是雍正帝為了表明自己不是這樣的人,決定用實際行動感動曾靜,不僅不治他的罪,還對他禮遇有加。後來曾靜確實被感動了,決定親自行走天下,替雍正帝的《大義覺迷錄》進行全國性宣傳。

可惜,雍正帝一死,即位的乾隆帝迅速就將曾靜處死了,順帶著將老爹辛辛苦苦編出來辯解的書籍也予以焚毀,理由也很簡單,翻譯成白話文就是:

「你罵我爹,我爹能忍,可我不能忍。」

乾隆帝的這番行為,反而又為雍正帝是否合理即位,增添了一番神秘色彩。

但不管怎麼說,康熙帝臨終前的那幾天,究竟有沒有打算賜死隆科多,並讓他當顧命大臣?究竟有沒有單獨召見老四胤禛,並喝下老四胤禛進獻的參湯,中毒身亡?以及最終遺詔,是否傳位給老四胤禛?

這恐怕沒有人能說得清了,畢竟,電視劇都不敢這樣演哦!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tw/18282fca160c1ee5e5910ea789b1bd4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