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里「AI驅動」戰略一周年:全業務為AI狂奔 超30萬企業接入通義大模型

2024-09-20     經濟觀察報

在19日開幕的2024年杭州雲棲大會上,阿里巴巴宣布全面投入升級AI大基建,同時基礎模型迎來升級,性能媲美GPT-4o,發布最強開源模型Qwen2.5系列。

AI基礎設施與基礎模型全面升級持續釋放技術紅利,AI大模型加速滲透阿里全業務場景,並與千行百業加速融合,不斷提升生產力效率,創造全新價值。

「今天很多行業內人士一直在想AI最大的應用是什麼」,阿里巴巴集團CEO吳泳銘認為,AI最大的想像力絕對不是在手機螢幕上,AI最大的想像力是在通過滲透數字世界、接管數字世界,進而改變物理世界。

「AI驅動」戰略在多業務加速落地顯效

去年9月,阿里巴巴確定「AI驅動」為戰略重心之一,並以此重塑業務戰略優先級。過去一年裡,阿里大力投資AI時代基礎設施的雲計算,發展性能領先的基礎大模型,並以兩者作為支撐,將大量業務場景變成AI技術的最佳應用場,重構全新的用戶體驗與產品能力。

目前,AI已經成為用戶體驗升級的重要抓手。淘天集團推出了直播數字人、智能導購「淘寶問問」等產品,用多種形式的AI交互重塑用戶體驗。

AI也幫助平台整體提升商家經營效率,覆蓋了全域內容生產、智能上架、渠道投放、人群匹配等關鍵環節。今年4月,淘天集團推出一款新的AI驅動產品「全站推廣」,目前已面向淘寶天貓商家全量上線,更好關聯消費需求、匹配消費人群,讓經營過程回歸「好貨、好價和好服務」,將幫助全平台商家收穫AI時代的新增長紅利。

海外電商的AI應用也加速進展,過去一年,阿里國際數字商業集團在40多個場景里測試了AI能力,覆蓋了跨境電商全鏈路,這些AI能力已服務了50萬商家、1億款商品。目前,商家的AI需求還在加速增長。

作為國內唯一一家同時擁有領先AI雲服務和規模最大開源AI模型的公司,阿里雲堅持雲與AI一體化發展戰略,形成了兩者相匹配的商業模式。在2025財年第二季度業績電話會上,吳泳銘表示,AI訓練、推理、應用等需求快速增長,阿里雲AI算力一上架就被客戶滿載使用。2024年上半年,阿里雲AI相關產品收入連續兩個季度實現同比三位數增長,AI正在驅動阿里雲的新增長。

AI也正在賦予其他業務更大發展潛力。釘釘通過AI完成了智能化演進,目前擁有AI生態夥伴超100萬,AI智能體超過50萬,AI日調用量超1000萬次;夸克推出以AI搜索為中心的一站式AI服務;餓了麼面向商家上線AI經營助手,幫助商家提高經營效率;高德最新版上線AI領航員功能;菜鳥L4級無人車已向市場公開發售;優酷藉助AI實現虛擬拍攝,大大提升創作效率。

打造最強AI基建,支持千行百業加速擁抱AI

當AI創新已成燎原之勢,AI算力也隨之迎來顯著增長。過去一年,阿里投資新建了大量AI算力,全面升級從伺服器到計算、存儲、網絡、數據處理、模型訓練和推理平台的技術架構體系,讓數據中心成為一台超級計算機,為每個AI和應用提供高性能、高效的算力服務。

過去一年,大模型技術實現了多個裡程碑式跨越。去年4月,阿里雲發布首個大語言模型通義千問,如今通義大模型家族已全面涵蓋語言、圖像、視頻、音頻等全模態,性能均躋身世界第一梯隊,同時通義模型持續開源,已成為最受企業和開發者歡迎的國產大模型。

尺寸和性能提升的同時,模型的算力成本正在持續下降。9月19日,阿里雲宣布通義千問三款主力模型再次大幅降價,最高降幅85%。過去半年,阿里雲百鍊平台持續降低大模型調用的門檻,進一步推動大模型的普惠應用。

目前,中國一汽、聯想、微博、攜程、喜馬拉雅、三得利(中國)等30多萬企業客戶已經接入通義大模型,包含營銷設計、社交、遊戲、在線教育、智慧終端、自動駕駛、智能座艙、金融客服、政務服務、代碼開發、藥物研發、氣象預測、太空探索等在內的眾多場景正在被AI重構。

與此同時,阿里雲堅定執行開源策略,打造繁榮的AI生態。雲棲大會現場,通義發布最強開源模型Qwen2.5系列,同時上架語言、音頻、視覺等100多款全模態模型,通義開源模型累計下載量已經突破4000萬,通義原生模型和衍生模型總數超過5萬,成為僅次於美國Llama的世界級模型群。

目前,魔搭社區已成為中國最大的模型社區,擁有超690萬開發者用戶,與行業合作夥伴合作貢獻了超10000款模型。

「過去三十年,網際網路浪潮的本質是連接,網際網路連接了人、信息、商業和工廠,通過連接提高了世界的協作效率,創造了巨大的價值,改變了人們的生活方式。但生成式AI是通過生產力的供給創造了新的價值,從而為世界創造了更大的內在價值,也就是總體提高了整個世界的生產力水平。這種價值創造,可能是移動網際網路連接價值的十倍、幾十倍。」吳泳銘說。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tw/1808c98861d2385b125ca4181c18166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