患者不停抖腿,醫生剛想生氣,一支藥下去發現那是病

2022-05-21   麻醉MedicalGroup

原標題:患者不停抖腿,醫生剛想生氣,一支藥下去發現那是病

正常情況下,都是規培生去看第二天手術的患者。如果遇到棘手的問題,會及時請示上級醫師。但話說回來,這些不是本科就是研究生的規培生都還行。一般情況,他們是不叫上級醫師的。

然而,前幾天負責訪視的李醫生卻撥通了上級醫師的電話。她反映的情況是,患者有點不尊重人,希望上級醫師出面。就這樣,上級醫師帶著一百個不願意去了。

看到患者後,上級醫師覺得事情沒那麼簡單:患者確實在那裡不停抖腿,情緒似乎也有些不耐煩,但這種動作應該是不由自主的。你想想啊,上級醫師都來了,正常人怎麼也得控制一下吧!如果再這麼不尊重醫護人員,起碼的醫患關係都很難建立起來。

「簡單」交談過後,上級醫師也沒辦法斷定患者是不是故意的。之所以說「簡單」,是因為患者表現得比較睏倦。看那樣子,似乎馬上就要睡覺一樣。於是乎,兩人只能不甘心地撤出來。

和外科大夫了解情況後,讓他們愈發覺得蹊蹺。因為,這個人一直在抖腿。詢問護士,護士甚至誇張地說:他睡覺也不時地抖。但一走近他,他立馬就醒了。因此,也沒敢細問。

到了這裡,上級醫師突然想到一個病——不寧腿綜合徵。

對於這個病,他也不是十分了解。於是,緊急拿出手機查資料。

看到這個病的詳細介紹後,不免隱隱擔心這台手術麻醉來。按照資料介紹,不寧腿綜合徵又稱不安腿綜合徵,是一種神經系統疾病。既然是神經系統併發症,就得高度重視。因為,麻醉不能只管麻過去,還得醒過來呢。

行業的人都知道,麻過去容易、醒過來困難。不誇張地說,只要是智商正常的人,只需要一會兒就能教會他怎麼給人麻過去。但是,醒過來需要綜合藥效、藥代,還要結合患者的體質、圍術期內環境變化等多種因素。只有準確拿捏這些因素,患者才能順利醒過來。

假設這個患者是不寧腿綜合徵,很有可能會因為伴發的失眠、焦慮甚至心血管問題而引發一系列問題。

問病史,也問不出來為什麼。據他說,他的父親好像也有抖腿的問題。但是,已經去世多年,無法確定了。

說到這一條,恰好命中資料中的一條:原發患者中,一半的人會有陽性家族史。

但是,這樣也不能確定人家有病。棘手的是,這樣的人一般檢查手段也查不出來。儘管多導睡眠圖(PSG)及暗示性制動試驗(SIT)可以協助診斷疑診病例,但確診還是有困難。況且,手術已經提上日程,已經沒有那麼多時間做這個實驗了。

想到這裡,上級醫師提出一個大膽的想法:用藥物測試。

什麼藥?大家齊聲的問。

弱阿片類藥,上級醫師說。

沒等大家繼續發問,上級醫師繼續說:如果他是不寧腿綜合徵,用藥後症狀就會有緩解、甚至症狀消失。

為了打消大家的顧慮,他還風趣地說:麻醉科用點兒鎮痛藥,你們不會這麼擔心吧?況且,這藥還能幫他睡一個美美的覺呢。

大家一致贊成後,說干就干。那邊和家屬溝通,這邊準備藥物和監護手段。

雖然已經下班了,但不把這個患者弄明白,誰也不會安心下班。於是,一場連測試帶治療的實驗就此開始。測試的是,他到底是不是不寧腿綜合徵;治療的是,他患病多年的失眠。至少,讓他在手術前好好睡一覺。這樣,對圍術期循環穩定是有好處的。

一支藥下去,兩條不停抖動的腿安靜了下來。

由於他一直在失眠中苦苦煎熬,此時遇到這麼好的藥,很快就有了困意。

由於用的藥物是安全劑量,做好監護之後就讓他繼續睡了。

第二天,睡了美美一覺的他帶著從未有過的輕鬆上手術台了。

此時,上級醫師說:這樣的患者,要謹防甦醒期延遲。因為他的神經系統是有問題的,不排除負責覺醒的腦皮質會睡懶覺。術前已經睡了一個好覺,甦醒延遲的可能已經下降了。不過最重要的是,還是術中密切監測和精準用藥調控。

旁邊,規培生頻頻點頭。

為了幫助大家識別此病,我們總結一下不寧腿綜合徵的臨床表現:

該病常以下肢深部不適感及活動患肢的慾望為特徵。下肢深部不適感常描述為蟲爬行感、燒灼感、蠕動感、撕裂感或疼痛,常為雙側的或對稱的,主要發生在膝部和腳踝,也可以影響大腿或足部;手臂也可以被累及。但常常是在下肢出現症狀數年後。

百分之五十以上患者主訴有疼痛,部分患者只有強烈活動腿部的願望而沒有感覺異常。活動患肢的慾望或腿部不舒適的感覺常常在靜息時出現或加重,並一般能被運動緩解;也可通過刺激如按摩腿部,沖熱或冷水浴來緩解症狀。

【溫馨提示】點個關注,這裡有大量專業的醫學科普,為您揭秘手術麻醉的那些事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