賣布還不如賣原料:紡織訂單取消了,原料還在…反手一賣,賺了
由於原油一再上漲,原料價格也是漲個不停,最近一個月滌絲價格漲幅超1000元/噸,但是面料價格上漲幅度較小,很多訂單依舊只處於保本狀態,由此紡織老闆的日子過得依舊不寬裕。
但是,事情總是有反轉的,紡織老闆靠著倒賣原料賺了點差價……
賣布還不如賣原料
「我們上個月有一筆訂單,客戶因為某些原因取消了,但是原料已經買好了,目前廠里也用不到這些原料,反手一賣倒賺了幾千塊的差價。」一位仿真絲老闆說道。
的確現在這個市場賣布肯定是賺不到錢的,雖然目前面料價格都有不同程度的回升,但是實在也是跟不上原料漲價的步伐,反而賣賣廠里閒置的原料庫存倒是可以有錢進帳。
市場進入淡季,大環境明顯的感覺到了訂單的減少,雖然今年的旺季也是十分冷清,但最近或許也是受淡季氣氛的影響,紡織人賣布的情緒並不是很足,別看現在馬路上裝布的貨車一輛接著一輛,實際上都是五月的訂單,六月新單情況明顯下降。
倒是這原料的價格短時間內怕是下不來,由於通貨膨脹加上打仗的原因,原油價格只會越來越高,滌絲已經連漲快半個月了,何時回落至今還是未知數。
疫情可以說減少了一半的需求,淡季的到來一半的需求又變少了一半,實際上訂單還是有的,但假如用現在的原料價格生產出來絕對是賺不了錢的,甚至可能虧本,一直處於這樣的循環下,那麼各位紡織老闆通通關門得了。
假如能多賺一分錢,也不值得變賣「家產」!
倒賣原料只不過是暗諷現在市場干主業的確是賺不到錢,手頭上便宜原料似乎是紡織老闆最後的資本,也就只能在成本端上獲取更多的利潤,如果便宜原料用光了,還是要去購買高價原料生產,買漲不買跌的購買原則,讓近期的滌絲產銷都不算太差,或許紡織老闆也明白,短時間內原料只會漲價,停車檢修的現象也十分頻繁,促銷的情況十分渺茫,稍微買一點防止到時候訂單來了虧得更多。
疫情不僅僅降低了需求,也同時降低了面料的價格,上回也說到如今市場成本3元/米的雪紡珠只能買2.8元/米,內卷的市場更有更低的2.6元/米,不把價格降低誰來買你的面料,紡織老闆雖然有訂單在手,但極低的利潤實在也是讓他們直呼:虧不起!
「麵粉比麵包貴」的市場
如今市場又進入淡季,沒有訂單前期又沒賺到錢,報的價格客戶又接受不了,虧是虧不起了,客戶只關心降價,對於漲價裝作一副看不懂原料的樣子,真的還不如賣賣庫存原料賺點差價,反正短時間內市場行情應該也很難會好轉。
現在的紡織市場麵粉都要比麵包還貴了,坯布漲價後,我們的紡織人能賺到多少錢還是未知數,可能也只是將虧損幅度降低一點。利潤連連虧損,這換誰都受不了啊!虧本拋售一個月兩個月還受得了,這麼長此以往下去根本沒人耗得起!
坯布漲價並不是那麼容易的,原料的價格變化確實是織造企業是否上調價格的重要指標,但更重要的一點還是卻取決於訂單是否充足、庫存是否過高。
正如主營女裝面料的王總所說:「很難漲,國際形勢不好,越南那邊產業鏈發展很快,再加上政治因素,單子都往那邊下。」
主營彈力布的胡總也說:「坯布價格不會上漲,因為庫存很多,價格漲不上去。」
訂單缺乏,需求不足
又是疫情又是傳統淡季訂單減少基本已成常態。紡織企業在沒有訂單的情況下,廠里只能是處於生產庫存的狀態。在經歷過去年庫存積壓、流動資金緊張過後,今年大部分企業要更加謹慎。在訂單沒好轉的情況下,還是不願意將資金過多的積壓在原料或者面料上,按需購買、隨買隨用是織造企業普遍的做法。不然只不過是為聚酯工廠承擔庫存與成本壓力罷了。
主營秋冬面料的張總說:「現在訂單情況比前期差,坯布庫存6000萬米,庫存都不動的。」
另一位主營春亞紡的張經理也表示:「訂單情況下滑嚴重基本沒訂單;客戶一般都是香港那邊的,想過來交流但由於疫情無法過來,坯布隨買隨用,行情不好不敢多進。」
主營彈力布的胡總更是表示:「這個月還沒有訂單,今年總體都不好,做完一個訂單就接不上。坯布庫存不多,1萬米左右。較前期上升,以前基本沒有庫存。
滌綸長絲或結束漲勢
聚酯原料在國際油價的帶動下,短期快速拉漲並回落,這輪「過山車」坐的真刺激。暴漲必暴跌,似乎是一個固定不變的規律,但沒想到的是竟來得這麼快。
原油作為大宗商品的源頭產品,一旦出現暴跌、跌停,必然對化工產品形成利空。在經歷了上漲一番兇猛上漲行情之後,滌綸長絲本周或開始轉弱。周一,多數聚酯工廠價格穩定的的,結束上行通道,但也有少數廠家又100元/噸的下調空間。
按照正常的邏輯來說,目前已經正式進入淡季,滌絲價格就算不跌,也應該多穩為主。但成本面上,高位油價和PTA對其形成強勁支撐,致使其價格也居高不下。可在沒有需求支撐的情況下,成本面一旦鬆動,價格勢必快速回落,難有持續性和帶動性。
貿易商或被「割韭菜」
可最慘的還是下游企業,原料價格漲漲跌跌,成本浮動很大,利潤也隨之起伏。上半年在疫情的影響下,坯布價格下跌幅度很大,試問一句,哪裡還有利潤呢? 更可怕的是那些投機人士,這波韭菜被割得有些慘痛。
上周,在滌綸長絲持續上漲的帶動下,下游坯布市場成交氛圍也有所好轉,廠家走貨數量較大。可這賣出的坯布中又有多少是真正用於實質性訂單生產的呢?答案可以說是少之又少,從印染市場的行情中就可以看出。據綢都網數據監測顯示,目前盛澤地區印染廠開機率僅在58%。大廠開工多在7成附近,中小型染廠負荷偏低,維持在5-6成附近。坯布走貨行情與印染生產行情出現不一致的情況,說明坯布的流通依舊在坯布市場,這就是一些「倒爺」在操作。
原油大跳水,PX、PTA、乙二醇雙雙下跌,滌絲價格轉弱,剛剛微調的坯布價格恐怕岌岌可危,面臨再次下跌的風險。坯布價格一旦跌了,貿易商手上的坯布就將成為「燙手山芋」,人人都想出手。可不虧本出,又有誰願意接手呢?若是資金鍊足夠強大的貿易商,多放些時日在倉庫也未嘗不可,畢竟油價依然「高燒不退」,並且有機構預測國際油價將達到150美元/桶。可又有多少企業擁有這樣強大的實力,恐怕還是將虧損的企業多。
更糟糕的是,坯布市場的成交氛圍隨著聚酯原料一片「綠」也開始降溫,坯布走貨速度減緩。在原料價格走向不確定的這個時間點,下游拿貨只會更謹慎。目前雖然臨近618電商季,但似乎對市場並未產生多大影響,實質性訂單有限以冬季羽絨服面料試樣、銷樣為主,大批量下達的訂單並不多,秋冬季訂單仍未全面開啟。外貿方面,市場對服裝類的需求向好,再加上人民幣貶值匯率下滑,一定程度刺激了出口。
聚酯-織造市場已成為了轉嫁庫存的中間「堰塞湖」。市場進入淡季之後,織造企業紛紛降低開機率,對原料需求降低;聚酯工廠去掉的庫存有一部分並未流入織造企業,轉而囤在貿易商手中。這些因素,都會成為未來聚酯及織造的減停產隱患。
來源:綢都網、紡織面料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