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際網路醫療行業 | 丁香醫生競品分析

2023-11-23   人人都是產品經理

原標題:網際網路醫療行業 | 丁香醫生競品分析

網際網路醫療行業正在不斷發展,這個過程中,許多與網際網路醫療行業相關的產品也應時而生。這篇文章里,作者就針對丁香醫生及其他兩款產品做了競品分析,比較了各自的長處與不足,一起來看看吧。

網際網路醫療行業正在不斷發展,這個過程中,許多與網際網路醫療行業相關的產品也應時而生。這篇文章里,作者就針對丁香醫生及其他兩款產品做了競品分析,比較了各自的長處與不足,一起來看看吧。

本文通過了解並分析中國網際網路醫療行業的市場行情、用戶畫像和用戶需求痛點並對比丁香醫生與兩款競品的功能、結構等模塊,比較它們各自的長處與不足,得出改進建議,從而優化丁香醫生的產品結構。

2. 產品測試環境 二、市場分析 1. 市場規模

2015-2023年中國移動醫療行業市場規模情況如圖所示。從規模來看,2021年市場規模增長到了722.2億元,年復合增長率達到了58.53%。預計2023年有望突破1500億元。

從增長上看,2017-2018年呈下降趨勢,2018-2020年增長較多,20202-2022年持續下降,且2020-2021年下降幅度較大,數據異常。市場規模的增長也在2020年實現大幅增長,後增幅放緩,但仍有大量規模增長。

2020-2021年數據異常原因:

規模預計不斷增長,增速較緩,前景較好,但移動醫療需要總結行業、自身發展問題,想出對策,如開發醫保支付、提高用戶對行業的信任度,以免發展停滯。

2. 發展現狀

1)市場方面

用戶規模

2020年網際網路醫療用戶規模及使用率情況如圖,截至2022年,我國網際網路醫療用戶規模達3.63億,較2021年12月增長6466萬,占網民整體的34.0%。網際網路醫療規範化水平持續提升,成為2022年用戶規模增長最快的應用,前景較好。

滲透率情況

2018-2023年中國零售端藥品線上滲透率趨勢圖如圖,從線上滲透率來看,2021年我國藥品線上銷售滲透率達到7.71%,線上滲透率呈增長趨勢,隨著線上藥品銷售額的增加,預計2022年零售端藥品線上滲透率將達15%,2023年將達19%。

2)經濟方面

網際網路醫療在居民衛生總支出比重情況

居民衛生支出中,花在網際網路醫療上的錢逐年增高、比重也不斷增加。反映出居民醫療消費渠道改變,使用網際網路醫療的比重逐步提高,對網際網路醫療的接受度提高,且未來形勢良好。

投融資情況

2017-2022年中國網際網路移動醫療投融資事件情況如圖,2021年中國網際網路醫療市場共發生45起投資事件,投資金額達120.42億元,創近年來歷史新高,2022年中國網際網路醫療市場共發生15起投資事件,投資金額完成25.4億元。

2022年融資情況嚴重暴跌的原因:

2022融資事件數行業分布情況

在融資事件數行業分布上,排名第一的是醫療服務商12起(30%),其次為垂直醫療6起(15%)、網際網路心理與醫藥電商並列4起(10%)。從行業數據上看,網際網路陪護、網際網路疫苗、網際網路養生資本關注較少,2022年僅獲得1起融資。

產業鏈情況

  • 上游:醫療大數據、醫療器械製造、醫藥製造;
  • 中游:在線挂號、遠程醫療、醫藥電商、在線複診、自助繳費;
  • 下游:各類型醫院(網際網路醫院、綜合醫院、專科醫院)。

上游分析:

融資情況:

2018年是我國醫療大數據企業融資的井噴期,以平安醫保科技、太美醫療為代表的一批大數據相關企業完成融資,2019年以來受國內資本大環境的影響,同時國內醫療人工智慧發展進入深水區,各種因素導致大數據企業企業融資受到一定程度的影響。

2021年後,醫療大數據解決方案經過多年的沉澱與升華發展之後,正在逐步形成一定程度的技術壁壘和實踐壁壘,逐步進入價值兌現期,根據動脈橙數據,2022年第一季度國內健康醫療大數據行業融資金額達1.29億元。

2022醫療大數據企業排名及主要業務:

醫療器械製造龍頭企業:

中游:

巨頭企業業務分析:

下游:

巨頭企業排名:

總結:我國目前的網際網路醫療規模較高,且行情較好,未來預估仍保持不斷增長,線上醫療已經開始慢慢滲透零售藥品行業。在未來此規模將繼續提升,企業需要找到適合自己、有競爭力的賽道。

3. 行業競爭態勢分析

1)政策環境(P)

政策明確支持

2018年8月和2019年5月,《國務院辦公廳關於印發深化醫藥衛生體制改革2018年下半年重點工作任務的通知》和《國務院辦公廳關於印發深化醫藥衛生體制改革2019年重點工作任務的通知》均明確提出,要促進「網際網路+醫療健康」發展,並提出要逐步將符合條件的網際網路診療服務納入醫療保險範圍,開展省級機構試點。

2020年2月,《國家衛生健康委規劃司關於轉發部分省份有關網際網路診療諮詢服務典型做法的通知》將北京、天津和浙江利用網際網路診療抗擊疫情的做法作為典型案例,供全國各地參考借鑑。

鼓勵探索新模式

2021年6月,《「十四五」優質高效醫療衛生服務體系建設實施方案》,將開展「網際網路+醫療健康」服務,作為中醫特色重點醫院建設的配套措施。

2022年11月,《「十四五」全民健康信息化規劃》,將深化「網際網路+醫療健康」服務體系作為「十四五」期間八大主要任務之一。提出了「網際網路+家庭醫生簽約服務」「網際網路+婦幼健康」「網際網路+醫養服務」「網際網路+托育服務」「網際網路+營養健康」「網際網路+護理服務」「網際網路+心理健康服務」「網際網路+藥學服務」等新模式。

落實規範化監管

2022年2月,《網際網路診療監管細則(試行)》,明確了網際網路診療監管的基本原則,從醫療機構監管、人員監管、業務監管、質量安全監管等方面提出了明確的監管要求。

2022年11月,《「十四五」全民健康信息化規劃》,要求加強對網際網路平台和企業數據行為的監管,運用大數據、人工智慧等新一代信息技術實施風險分析和識別,完善個人信息保護,防止數據壟斷和商業濫用。

醫療保險逐漸介入

2020年2月《國家醫保局國家衛生健康委關於推進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期間開展「網際網路+」醫保服務的指導意見》規定,經衛生健康行政部門批准設置的網際網路醫院,或經批准開展網際網路診療活動的醫療保障定點醫療機構,為參保人員提供的常見病、慢性病「網際網路+」複診服務可納入醫療保險基金支付範圍。

2021年7月,《國家醫療保障局關於優化醫保領域便民服務的意見》,提出加快完善「網際網路+醫療服務」醫保支付協議管理。

2021年9月國務院辦公廳發布《關於「十四五」全民醫療保障規劃的通知》,提出完善「網際網路+醫療健康」醫保管理服務。完善「網際網路+醫療健康」醫保服務定點協議管理,健全「網際網路+」醫療服務價格和醫保支付政策。

總結

綜上所述,政策上對網際網路醫療大力支持、在模式上鼓勵探索、在監管上從嚴管理、在醫療保障上給予保障,讓居民對網際網路醫療有信任度,為網際網路醫療行業的發展保駕護航。

2)經濟環境(E)

消費者方面

a. 「宅經濟」的發展,讓人們習慣在線看病、線上問診,買藥也在網上購買,推動網際網路醫療快速發展。

b. 2022年上半年我國人均醫療保健消費支出1041元,增長2.6%,占人均消費支出的比重為8.9%,中國的醫療保健服務市場也持續向好。全年全國居民人均消費支出24538元,比上年增長1.8%,其中,醫療保健相關人均消費支出2120元,占比8.6%。

市場經濟方面

a. 2020年中國大健康產業整體營收規模達到7.4萬億元,增幅為7.2%。居民在大健康方面支出增加,對健康的重視度提高。但自2019年後,營收增長率下降,分析原因為疫情期買藥不方便、醫院接待人數大大減少。

b. 從重點上市企業營收情況來看,2021年中國網際網路醫療重點上市企業營業收入均保持增長趨勢。

  • 2021年京東健康營業總收入完成306.82億元,較2020年增加了112.99億元,2022年上半年京東健康營業總收入已完成202.25億元;
  • 2021年阿里健康營業總收入完成155.18468億元,較2020年增加了59.22億元,2022年上半年阿里健康營業總收入已完成93.58億元;
  • 2021年平安好醫生營業總收入完成73.34億元,較2020年增加了4.68億元,2022年上半年平安好醫生營業總收入已完成28.28億元;
  • 2021年新氧營業總收入完成16.92億元,較2020年增加了3.97億元,2022年上半年新氧營業總收入已完成6.09億元;
  • 2021年1藥網營業總收入完成124.3億元,較2020年增加了42.27億元,2022年上半年1藥網營業總收入已完成60.2億元。

c. 中國醫藥電商交易規模一直保持增長趨勢,2020年醫藥電商交易規模達1956億元,同比增長28.3%。預計2023年將進一步增長至2799.2億元。

作為網際網路+醫療的重要盈利模式之一的電商醫藥,醫藥電商交易規模增長將帶動生物醫藥線上渠道的銷量更進一步,從而促進移動醫療的發展。

總結:行業發展潛力大,盈利情況較好。但市場競爭力大,網際網路頭部紛紛進入該賽道。本公司應挖掘用戶痛點,結合自身資源優勢,選擇有優勢的賽道,並不斷創新,保持自身競爭力。

3)社會環境(S)

消費者意願、需求方面

a. 人們健康意識增強、需求增加。

不論是健康群體、亞健康群體,都願意獲得健康建議和就醫指導,願意通過網際網路醫療,獲得及時、專業、且相對便宜的在線醫療服務,並查看疾病相關知識,自我養護,恢復健康。

b. 人們的使用移動醫療的習慣加強。

的習慣用戶對網際網路+醫療的使用習慣在疫情後也將持續保持。在疫情高峰期的2月,2020年2月醫療健康APP的日活同比2019年2月,平均增長率高達 14.08%。同時,政府也不斷加碼,打通醫保、支付等網際網路+醫療的關鍵環節,助力線上醫療在疫情期間發揮作用。居民對網際網路+醫療接受度大大提高,用戶對網際網路+醫療的使用習慣在疫情後也將持續保持。

c. 慢性病市場持續擴容,人們需要長期、不斷複診。

從市場規模看,慢性病支出一直占我國醫療健康總支出的很大一部分,根據沙利文的數據,2021年我國慢性病管理市場規模預計達6.3萬億,占醫療健康支出總額近80%。而慢性病需要持續調理、複診,線上看病無需用戶外出,節省時間,提高看病效率,輕症慢病成為中國網際網路醫院用戶主要治療疾病類型,占比達到55.4%。

社會資源分布方面

線下醫療資源分布不均。東部醫療機構中醫院總數量、三甲醫院數量明顯多於中部和西部,技術人員總數、執業醫師數量、醫療設施更是相對中部、西部有絕對優勢。

總結:人們對線上醫療的認知提高、需求增加、使用習慣加強,以及對追求健康的需要等都能說明目前網際網路醫療行業有一定的發展契機、良好的社會市場環境。

4)技術環境(T)

a. 打造智慧供應鏈。

有效地將各生產元素互聯,實現了生產製造流程的實時、互動和精準,進而優化資源配置、提高生產力,從規模上提升運營的效率和效益,同時充分運用大數據預測分析,為製造業更好的發展提供幫助。

案例:強生在華最大的醫療器材產業園:強生醫療科技產業園(蘇州),集合研發、製造、技術創新與合作、共享服務等綜合性業務於一體,藉助高效的術前規劃為醫院實現精準備貨,從而保障醫療產品和資源得以及時供應,如通過算法預測各地所需貨品量,預測各地什麼時候需要補貨、季節性調整進貨量,有效地將各生產元素互聯,進而優化資源配置、提高生產力,從規模上提升運營的效率和效益。

b. VR、AR、MR的應用。

讓醫生能夠更形象、直觀地了解患者情況,並快速發現問題,得以更好地確定治療解決方案。

案例:

c. AI技術網際網路醫療提升,案例:

  • 在線診斷支持(初步診斷,幫助快速識別患者病症)
  • 個性化健康推薦(推薦、健康建議)。
  • 虛擬護士助手(回答患者的常見問題)
  • 患者隨訪與管理(提醒患者進行複診、藥物服用等)
  • 醫患溝通分析:(為醫生提供患者滿意度反饋、個性化服務建議)
  • 智能預約挂號:(根據患者的病情和醫生的專長推薦合適的醫生,並協助患者完成在線挂號、預約等操作)
  • 遠程會診協作:(促成不同地區的醫療專家完成遠程會診)
  • 網際網路醫療培訓:(為醫生提供線上培訓資源和模擬實戰環境)
  • 智能化醫療器械:(如阻肺急性加重院外監測:通過可收集的患者信息與急性發作情況結合建模,建立急性加重風險AI預測模型與院外監測模型,及早識別慢阻肺急性加重高風險患者;癌症影像AI輔助判讀:癌症檢出、良惡性分析以及定量分析)
  • 患者心理健康支持:(通過聊天實現專業心理援助)。

d. 物聯網助力網際網路醫療提升,案例:

  • AI+物聯網+醫療落地發展:智慧應用需要與患者之間建立有效聯接,實時採集患者大規模多維原始鮮活數據,驅動著醫療物聯網廣泛聯接,加速使能醫療服務模式轉型。
  • 在線健康監測:患者可以使用智能穿戴設備或家庭醫療設備實時監測自己的健康狀況,設備將數據上傳至網際網路醫療平台,便於醫生在線查看和分析。
  • 跨地域遠程診斷:患者可在網際網路醫療平台上與專家進行視頻會診,專家則可以通過平台獲取患者的實時健康數據以制定合適的診療方案。
  • 個性化健康管理:根據患者實時監測數據,網際網路醫療平台可以生成個性化的生活習慣、飲食和運動建議。

總結:科技的進步、網際網路醫療與科技的融合,不僅可以提高診斷技術,還可以大大提高用戶治療體驗、診斷技術,為網際網路醫療的發展助力,也為網際網路醫療的發展方向提供更多選擇、發展方向。企業也應重視技術研發、技術融合,提高自身競爭力,減少被替代性。

4. 總結

不論是政府大力支持、著重關注,還是市場環境,隨著越來越多的技術被應用於醫療領域,醫療行業將會繼續快速發展。行業發展前景好,但競爭力大,很多企業都想瓜分蛋糕,我公司需結合自身優勢,找到合適賽道,同時提高技術水平,為用戶帶來更好、更權威、便捷快速的醫療服務。

三、用戶分析 1. 用戶特徵

1)年齡分布

我國網際網路醫療的男性用戶略高於女性,用戶年齡主要為中青年人群,18-44歲的用戶占比為94.4%,這類人群能很好的掌握網際網路運用技能,且有獨自網際網路就醫的能力。相對於其他年齡階層而言,老年人在新型知識的接受和移動網際網路設備的使用和普及方面存在一定的局限性、難度。

2)地域分布

北上廣深杭等一線城市居於榜首,此外成都、重慶、長沙、武漢、鄭州等二線城市也緊隨其後,三線城市用戶數量占比較少。

原因:

3)學歷及職業

我國網際網路醫療用戶學歷普遍較高,50.3%以上的用戶學歷在本科及以上,此類用戶群體的網際網路感知能力較強,且有較高的信息分辨能力,有較為強烈管理自我健康的需求,對網際網路醫療的接受度也相對較高,高中及以下學歷人群占總體用戶比不到十分之一,網際網路醫療用戶規模還有很大的發展空間。

總結:在線醫療的用戶大部分是處於新一線和一線城市的18-44歲中青年、本科及以上學歷人群。他們對網際網路的接受程度比較高,有獨自就醫的能力,信息分辨能力也較強。為此本公司需針對性做出一些策略:

1)從2020年中國用戶日常網際網路+醫療主要行為來看,排在前位的是在線問診、預約挂號、慢病管理、在線購藥、運動健康諮詢、健康資訊等。

首先2020年的大環境為疫情,當時人們不方便出面,了解新冠資料主要從網上,於是在線問診、在線購藥需求很大,家庭健康指標監測的需求提高;

新冠對人體健康、各器官等有傷害,人們對健康康復、資訊知識的需求提高;

劉耕宏事件的爆火帶火了居家運動熱潮,很多人跳本草綱目等運動的背後是居家運動受傷事件的新聞層出不窮,運動健康諮詢、運動康復的需求一下子暴漲;

慢病管理的需求一直較高,慢性病需要持續調理、複診,而線上看病無需用戶外出,節省時間,提高看病效率。對比重大疾病更適合線下找醫生看病、用精專儀器診斷身體情況,慢性病更適合在網上看病。

其次是線下看病的輔助功能。而本公司產品在線下資源方面較弱,可以發展診療提醒的功能。

2)從2021年用戶使用在線醫療的主要需求來看,排名前幾的功能是治病信息獲取、網絡購藥、在線問診、線下預約就診,可見疫情稍微恢復、部分解封后,用戶對線下就醫需求提高,因此需要線上產品配合線下就醫,如線下預約挂號、就診提醒、患者診斷信息等需求上升。

總結:

  • 健康群體:多數人為20-40歲之間,想要了解日常養生科普,也想更好了解父母健康狀態;
  • 媽媽群體:涵蓋備孕、懷孕、生孩子、養娃不同階段,以0-3歲小年齡新手媽媽為主,80後、90後居多,教育層次較高;
  • 中老年群體:想了解專業準確的健康知識、慢性病控制的保健知識。
  • 醫生:覆蓋全國各地醫院,以三甲主治及以上職稱的醫師為主;關注平台的生態環境,渴望在有一定收入的前提下提高自身知名度。
  • 讀者:對健康、養生知識獲取有需求,關注自身健康。
  • 編者:網際網路醫療自媒體個人、機構創作者;關注平台發展模式,渴望通過平台獲取知名度和收入。
  • 醫院:尋找商業合作機會,進行品牌推廣。

5. 用戶痛點

  • 健康群體:想為長輩等了解健康資訊、身體狀況,網際網路是了解健康諮詢的好通道;
  • 亞健康群體:當代很多人生活作息不規律,如久坐、少運動、頸椎病、熬夜等,且工作較忙,日常難抽出時間去看病,也需要健康諮詢、康復訓練、藥品。
  • 媽媽群體:涵蓋備孕、懷孕、生孩子、養娃不同階段,用戶不清楚各階段母嬰類知識;
  • 中老年群體:想了解專業準確的健康知識、慢性病控制的保健知識,但行動不便,去醫院不方便。
  • 患者:線下就醫耗費大量時間;藥品很難自行選擇,通常花銷較大;各地醫療資源分配不均,非發達地區醫療技術、條件、資源等較差,很多重疾病的患者需要一層層轉院、轉城市;醫患矛盾沒有很難找反映通道。
  • 醫生:據調查,大部分醫生不滿意自己的工資,移動醫療可以幫助醫生做副業賺錢。
  • 讀者:對健康、養生知識獲取有需求,關注自身健康。
  • 編者:網際網路醫療自媒體個人、機構創作者;關注平台發展模式,渴望通過平台獲取知名度和收入。
  • 醫院:需要提高網際網路擴大自身醫院影響力。

總結:

1)產品定位:丁香醫生主要是致力於為用戶提供可信賴的醫療、信息服務;醫鹿是以「網際網路+健康醫療」的就醫新模式為主,京東健康的「網際網路+健康醫療」模式融合了全產業鏈條。

2)特色功能:

3)從商業模式來看:

4)核心用戶:丁香醫生主要用戶有女性、寶媽,因為丁香醫生著重母嬰服務功能。

丁香醫生可以吸納兩者的優點,首先丁香醫生也可以支持藥品溯源,增加消費者的信任感;同時丁香醫生也可以向其他兩家學習醫生24小時在線問診業務,解決用戶夜間問診的痛點;也可以注重消費醫療業務,幫助產品實現更好的變現。同時保持健康諮詢內容優勢,這是丁香醫生的核心競爭力。

2. 範圍層

總結:

從功能清單上來看,丁香醫生,偏向於母嬰服務、健康諮詢,其中孕育管家、每日闢謠是其他兩個產品沒有的,功能還涉及私人醫生(較高端、個性化服務)、直播問名醫(幫助醫生更好了解患者,幫助提供更好診斷環境);用藥諮詢功能,是行業的「問醫生」功能中的細分賽道。

醫鹿主要是線上+線下看病全流程,與線下結合度高的網際網路產品,還可以關注醫生動態;有24小時問診服務,滿足夜間問診需求。

京東健康也與線下醫院合作,並且做了外賣+醫藥服務、私人醫生(較高端、個性化服務);其次,家庭醫生為高端用戶群體提供私人醫生的服務;再者,有夜間服務保障,讓用戶夜間問診能得到快速回復。

丁香醫生可借鑑競品的全面性,注重結合線下醫院資源,可做線上+線下看病全流程、全產業服務;添加關注媒體人、醫生的功能,更好地完善諮詢業務。

3. 結構層

丁香醫生功能結構圖:

醫鹿功能結構圖:

京東健康功能結構圖:

總結:

丁香醫生首頁注重健康諮詢板塊,底部導航模塊注重「發現」模塊,與其核心內容、主要盈收內容相匹配。推出特惠義診、1元義診的服務,吸引用戶體驗問診服務。

醫鹿在首頁的金剛區注重兒童/成人疫苗、中醫、預約體檢服務,應用商店中其產品介紹也主打兒童醫療服務,吸引目標用戶下載軟體、利於產品在兒童/成人疫苗方面的變現;醫鹿導航區提現了線上線下結合服務的形式,有其線下渠道資源好的競爭優勢。

京東的首頁注重網際網路醫院(線上看病)、健康服務(消費型醫療服務)、京東大藥房,主打網際網路、京東自營藥房、消費醫療。底部導航注重商城功能,是其主要盈利模式之一。

丁香醫生可以根據結構圖進行對比,完善自己的主要功能,例如學習其他兩個產品的夜間問診服務,注重搭建下線渠道,與線下醫院合作,開通挂號畢竟很多用戶的痛點是希望可以線上挂號,將部分線下看病流程轉移到線上。丁香醫生的手也弱化了商城功能,只展現在了底部導航,商城也是盈利渠道之一,可以再強化下商城功能。

4. 核心功能分析

1)丁香醫生問診流程

優點:頁面簡約清晰,科室分類齊全,可以根據科室及科室描述結合症狀快速找到對應科室和醫生,操作指示清晰。

缺點:「不知道什麼科室」搜索框在最上方,且通體顏色均為白色,很難看到此功能,尤其對於年齡較大群體來說很不友好,且對於不了解自己情況的用戶,可能出現科室選擇錯誤的情況,因而導致誤診、診斷不出來的情況。

2)京東健康問診流程

優勢:可以根據科室、地址、用戶描述等多維度要求進行篩選,篩選出來的醫生可以更加貼合用戶需求。

劣勢:

3)醫鹿問診流程

優勢:醫鹿的問診上看,頁面非常簡潔清晰,在主頁的主要導航區域中,很醒目,會提供標籤幫助用戶快速選擇,也提供義診服務,選擇非常多,收費很便宜。

劣勢:

總結:

本文由 @WYL產品小王 原創發布於人人都是產品經理。未經許可,禁止轉載。

題圖來自Unsplash,基於CC0協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