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三根平平無奇的腰帶 能從水裡救上更多人

2024-10-17     錢江晚報

10月15日傍晚,記者再次收到「最髒警察」樓仁斌的消息——他新發明的救生腰帶首次在實戰模擬訓練中亮相。

說起「最髒警察」,不得不提2018年7月的一場救援。當時,一場強降雨導致義烏西江橋邊防洪堤塌方,3名巡河人員被困。面對暴雨、激流和繼續塌方的風險,樓仁斌接連三次跳江連救三人。救人後他一身污泥,被人拍下照片發到網上,「最髒警察」之名由此而來。

這不是樓仁斌首次從江中救人,從2015年至今,他從洶湧的義烏江中一共救起過13條生命。

10月15日訓練剛結束,樓仁斌便激動地向記者介紹這根腰帶,第一句話是「未來它能救更多的人」。

他的最新發明:

解決了水上救援兩難題,能下得去也能上得來

這種螢光綠的救生腰帶,一共由三根「支帶」組成——救援時,施救者腰間綁一根,剩下兩根分別系在溺水者的腋下和膝蓋。

樓仁斌說,這樣的設計是為了解決救援兩大難題——下得去,上得來。

「野外救援,不可控的情況很多。比如從十幾米的高橋跳下去,如何保護自己不受傷?比如失去意識的溺水者被抬上不平整的堤岸時,如何不受二次傷害?」

特別是第二種情況,在救援中經常發生,每每遇上,總讓他心存缺憾。「有一次救援,雖然溺水者最終無恙,但在托舉過程中,因為磕磕碰碰,被堤岸邊的鐵皮挫傷了皮膚。」

還有2018年西江橋的那次救援,每次復盤都讓樓仁斌後怕——連續三次上下河岸,萬一自己中途體力不支,或者被困者脫了手,後果不堪設想。

根據樓仁斌的經驗,水域救援,最難的還是如何把人安全地抬上岸。

樓仁斌也想過不少辦法,還向民間救援組織和攀岩愛好者討教過。他們提供的方案拓寬了樓仁斌的思路,但實踐證明都不適用於水上救援。「水上和地面,救援操作難度完全不一樣。」

直到有一回,他偶然看見有清潔工腰間繫著安全繩在高空作業,突然有了靈感。於是,他找了一家生產戶外用品的工廠,把想法與設計師溝通,最終有了這款救生腰帶。

「有了這腰帶,即使是距離水面二三十米的大橋,我們也可以安全快速地降落,開展救援。」

如何把溺水者拉上岸,是首次實戰模擬訓練的重頭戲。「腰帶系上後,救援者需要腳踩岸堤,保持與水面平行,然後抓住溺水者腰帶上的兩個把手,把對方固定住,再由岸上的隊員發力,就能把兩個人拉上岸。」

不過,腰帶的首秀讓樓仁斌仍不是特別滿意。「對岸上的隊員來說,這樣拉人上來太費力了,而且施救者的身上會被勒出紫痧,腰帶需要再改進一下。」

樓仁斌後續還會繼續和設計師溝通,「預計下周這款腰帶就可以應用到實戰中。」

他的上一個發明:

最小作戰單位「技戰法」,已救上20餘人

一年前,樓仁斌成為杭州亞運會金華站火炬手時,接受過記者採訪,分享過水上救援的經驗。他說,最重要的是「快」——快速出警、快速搜救、快速把人拉上來。

從2015年第一次救人開始,樓仁斌一直在琢磨如何讓水上救援更快。他覺得還得從裝備、機制和人員培訓入手。

為此,這些年他做了很多工作,一次次推動義烏公安水上救援裝備的更新和升級,不斷鑽研技戰法。

救生腰帶並不是樓仁斌的第一項發明。去年他還有一項發明,已幫助義烏公安救起了20餘名落水群眾——他在全省首創派出所水上救生最小作戰單位的「技戰法」,以兩人一摩托車為一組,配備繩索及簡單實用水上救生設備,遇上溺水警情,能以最小的人力成本、最快的速度把人救上來。

記者從義烏市公安局獲悉,近3年來,義烏江東派出所轄區溺亡人數為零;去年全年,義烏全市溺亡人數同比下降62.5%。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tw/179487eba2db7990d5a0fddde74beee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