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點擊下方的音樂,陪你聽一首好歌 」
文 | 渡蘭
來源 | 渡蘭(dulantea)
一生很短。不知不覺就步入了中年。
少年時期的稚氣與無知讓歲月褪去了,增添了歷練後的沉穩和淡然。
孔子講: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
走過半生,邁過不惑,才知道什麼事該做、什麼事不該做。
人過五十五,有智慧的人,懂得遠離這兩種人,不留戀這三個地方,餘生才幸福。
人過五十五,不入三地
01
賭博之地
在電影《活著》里,地主家的福貴,嗜賭成性,萬千家產被他悉數敗光。
父親氣死了,母親突患重病而無錢醫治,妻子失望地帶著孩子走了。
賭博是毀掉一個人,一個家的無盡深淵。它迎合了人們不勞而獲的心理,贏者想贏更多,輸者想要翻盤,慾壑難填,越陷越深。
任你玩的再好,再高明,當你心存僥倖,不節制自己的妄念,敗壞家產,禍及家人,是早晚的事情。
古人講:
「不勞而得之財必然消耗;勤勞積蓄的,必見加增。」
「不勞而得之財必然消耗;勤勞積蓄的,必見加增。」
太多教訓告訴我們,堅持一分耕耘一分收穫,財富往往水到渠成;偏要投機取巧,也許僥倖成功一兩回,卻很難善終。
沒有耕耘就沒有收穫,所有的事情都是這樣的道理。
唯一可以不勞而獲的就是貧窮。
踏實做事,才是對家庭的承諾,人生才會擁有真實的幸福和快樂。
02
是非之地
人過五十五,一定要遠離他人的是非。
「是非終日有,不聽自然無」,是非無法被消滅,卻是製造麻煩的根源。懂得不被拉進漩渦,生活才安寧。
《戰爭與和平》中有句話:
「 禍從口出,我的嘴巴就是我的敵人。」
「 禍從口出,我的嘴巴就是我的敵人。」
人前不說好壞,人後不論是非,是為人處世的一大戒律。
有些事,看透就好,不必說破;有些話,心照就好,不必強說。
一個人喜歡無事生非,對別人指手畫腳,往往很難得人心,受人敬。
言多必有失,語多必傷人。管住嘴就不會惹禍,寧可少說、多做,遠離是非之地,避免惹來不必要的麻煩。
03
奢靡之地
如今,很多人喜歡講生活品質,他們認為只要花的錢多、會花錢就擁有了高品質的生活。
於是,秉持著「今朝有酒今朝醉」的消費觀,入手最新款手機,只為多一個大肆宣耀的談資;
破費吃大餐,只為在朋友圈裡獲取一份艷羨的目光。
熱衷於用高消費來標榜自己的價值,然而,靠金錢堆出來的面子卻帶不來底氣。
因為表面光鮮亮麗,里子卻早已掏空,變成了隱形的窮人,千瘡百孔的樓房,風一吹就塌。
常言道:
「勤是搖錢樹,儉是聚寶盆,奢懶敗家門。」
「勤是搖錢樹,儉是聚寶盆,奢懶敗家門。」
富裕時,可以享受生活,但不可揮霍無度;貧窮時,可以知足常樂,但不可好吃懶做。
一個人,一個家,勤儉越多,越富裕興旺;越奢靡,越敗落崩壞。
人過五十五,不近二人
01
自以為是的人
人很容易看到別人的過失,卻看不到自己的錯誤。
自以為是的人,對人頤指氣使。他們一旦抓住別人的小小錯誤,就大做文章,甚至破口大罵。
總把當面揭露他人的短處,讓人難堪的行為,視作自己的直率。
這樣的人招人厭,討人嫌,很難得到真朋友,反而災禍不斷。
當一個人沉浸在自以為是的幻想中,被高傲遮蔽了眼睛,災難便悄然而至。
化用莎士比亞的一句話:一個驕傲的人,結果總是在驕傲里毀滅了自己。
遠離自以為是的人,因為在他們那學不到謙遜和寬以待人。
處於優勢,不咄咄逼人;處於劣勢,不血口噴人,是對自己的救贖,也是對別人的解脫。
02
勢利眼的小人
薄情寡恩、趨炎附勢的人,不值得以心相待,以情相交。
你混得差的時候他們一臉鄙夷,處處看你不順眼;
等你混得好了,就巴結你,奉承你,好話說盡。
你窮困時,他從不拿正眼看你,街上遠遠的就繞著你走,你進他家門,他都嫌煩。
但一旦你發達了,他就會對你噓寒問暖,點頭哈腰。
朱穆和劉伯宗曾是幼時好友。
朱穆被貶謫後,劉伯宗非但沒有出手幫忙,反而嫌他連累自己,恨不得撇開關係、落井下石。
朱穆果斷寫了一封絕交書過去:與子異域。永從此訣,各自努力!
這樣見高拜,見低踩的勢利眼小人,可以不必來往。
遠離他們,讓自己的生活少一點烏煙瘴氣,多幾分人情良知。
人到中年,見識過天地寬闊,領略過山河壯美,親嘗過人情冷暖,生活的智慧逐漸豐滿,對自我的認識越來越清晰。
中年不惑,活得更通透、澄明。那些會消耗我們的圈子,主動遠離;那些危險無益的地方,不要靠近。
餘生很貴,不為討好別人而活,不為難自己,更清楚自己要走的路。
溫暖自己,取悅自己,活出自己。
與君共勉。
作者:渡蘭君,本文首發於公眾號渡蘭(ID:dulantea)。用美文,做你心靈的擺渡人。白蘭花Michelia 經授權發布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