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者按
2月11日,武漢漢陽國博方艙醫院正式開艙收治患者,濱州市第四批援鄂醫療隊作為首批入住方艙醫院的醫護人員,在這裡日夜奮戰,最終實現了患者0死亡、醫護0感染、出院0返艙、艙內0事故、輿論0炒作、家屬0投訴。這6個「0」,造就了一座生命方艙、安全方艙、和諧方艙。
如今春暖花開,抗疫英雄,踏彩雲歸。隨著濱州市第四批援鄂醫療隊凱旋,濱州援鄂醫療隊員都將陸續踏上回家的旅途。從今天起,濱州日報/濱州網將推出「我的方艙『戰疫』經歷」,聽他們講述戰鬥在疫情最前線的工作生活感受,以記錄英雄們在此次「戰疫」中的卓越成績。
我是王佳,陽信縣人民醫院的一名護師,支援的是武漢市漢陽國博方艙醫院,在裡面擔任護士工作。
自2月9日接到前去武漢的通知後,我、海霞、艷貞姐三個人就匆匆準備行囊,雖以往看新聞知道大體需準備什麼東西,但能想到的就是紙尿褲和其他必須生活物品,帶的最多的還是醫療物資,心想到湖北武漢後,能湊合的就湊合吧,最沒想到的是,我們到那最大的困難反而不是生活用品緊缺,而是自己的近視眼。
每次培訓試穿防護服的時候,我這個大眼鏡框都礙事,但培訓畢竟不是實戰,真正在13號進艙後,我才發現,這個近視眼給我們帶來了多麼大的困擾,因為方艙病患比較多,我們需要來回奔走,一動一喘氣,眼鏡就會糊了,護目鏡也會糊花,我們只能稍稍慢下來,讓眼鏡上的水汽自己消散,而這不是最主要的,最主要的是第一次穿了三層的防護服,戴了厚重的護目鏡,加上平時未訓練的肺活量不是很足,我們第一次進去多少都有不適感,而我最明顯的就是因呼吸不暢導致頭疼,加上護目鏡和眼鏡一直壓在我的鼻樑上,五官不通氣的感覺給我一種壓迫感,我努力調整了一下呼吸節奏,儘量讓自己能呼吸均勻且出氣量少一點。
慢慢調整了能去病患中間了,可能是因為走路慢下來被一個細心的輕症男患者發現了,他走過來,對我說,護士,我看你們的眼鏡都是花的,以後不要戴了,你們來幫助我們,我們也會無條件配合你們,我們這的人都可以做你的眼睛,這樣你們就不用走路摸摸索索了。那一刻,我眼裡一熱,護目鏡又出了一層水汽,我趕緊抬頭把眼淚憋回去,對他伸了一下大拇指,點點頭,我心裡想,原來這個時候的加油,不是平時鼓勵的意思,而是真真切切的,每個人用行動來配合我們工作,工作結束後,我回到賓館躺在床上,久久不能入睡,心裡始終有一個念頭,我們肯定會打敗病毒,平安回家,因為什麼也抵不過我們心緊緊靠在一起形成的力量強大,這是實實在在我們每個人感受到的那個氛圍。
後面我真的把眼鏡去掉了,工作效率非但沒有下降,反而每個病患都特別理解,主動站成一排,配合我們量體溫做檢查,每個人對我們山東醫療隊都特別有信心,這讓我備受鼓舞。武漢人民不光有必勝的信心,還有感恩的心,我們只是做了自己應該做的事,他們卻將我們每個人做的事牢牢記在了心裡,表揚信表揚詩一定要合的影都讓我們特別感動,這次疫情,我深深愛上了武漢,愛上了偉大的武漢人民,我們一起並肩作戰,看著紛紛出院的患者每每離開的時候都會深深的鞠一躬,然後滿含淚水的對我們擺手,要我們再來,一定再來,那種真情流露,我們每個人都記在心裡。
武漢,已然成為我們醫護人員的第二故鄉了,我們一定會再回來好好欣賞武漢的美,武漢人民的熱情。回來的那天早晨,我們合影留念,滿心滿眼都是不舍,坐上去機場的大巴,本想著是興奮是開心,可車子剛啟動,所有的人的眼眶都紅了,武漢的群眾和我們一起奮戰過的武漢的同事老師們都自發的站在了車子兩邊,滿含淚水跟我們揮手再見,大聲告訴我們:謝謝你們,謝謝你們。我知道,此刻是這一句謝謝你們是多麼重的情誼,大家紛紛站起啦跟他們揮手告別,車上的音響也一直播放著,謝謝你,因為有你,溫暖了四季…..,我們何嘗不謝謝你們,努力積極的配合,深深的理解,團結一致的心讓我們走進了你們的心底,讓來自全國各地的我們成為了一家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