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股迎長期增量資金,險資入市進一步打開空間!

2023-09-11     道君說財

原標題:A股迎長期增量資金,險資入市進一步打開空間!

A股迎長期增量資金,險資入市進一步打開空間!

9月10日,國家金融監管總局發布《關於優化保險公司償付能力監管標準的通知》:優化風險因子,引導保險公司服務實體經濟和科技創新。

// 險資風險因子下調//

下調風險因子、引導險資入市,金融監管總局發布重磅通知支持資本市場平穩健康發展。《通知》重點內容如下:

1、對於保險公司投資滬深300指數成分股,風險因子從0.35調整為0.3;投資科創板上市普通股票,風險因子從0.45調整為0.4

2、對於保險公司投資公開募集基礎設施證券投資基金(REITS)中未穿透的,風險因子從0.6調整為0.5

3、對於保險公司投資國家戰略性新興產業未上市公司股權,風險因子為0.4。國家戰略性新興產業參照國家統計局發布的《戰略性新興產業分類(2018)》。

4、科技保險適用財產險風險因子計量最低資本,按照90%計算償付能力充足率,即特徵係數為-0.1,科技保險認定範圍另行規定。

5、保險公司應加強投資收益長期考核,在償付能力季度報告摘要中公開披露近三年平均的投資收益率和綜合投資收益率。

6、《保險公司償付能力監管規則第1號:實際資本》第四十一條第二款中,剩餘期限10年期以上保單未來盈餘計入核心資本的比例,從不超過35%提高至不超過40%。

// 差異監管增強中小保險公司能力 //

《通知》差異化調節最低資本要求。要求總資產100億元以上、2000億元以下的財產險公司和再保險公司,以及總資產500億元以上、5000億元以下的人身險公司,最低資本按照95%計算償付能力充足率;總資產100億元以下的財產險公司和再保險公司,以及總資產500億元以下的人身險公司,最低資本按照90%計算償付能力充足率。

這一調整事實上針對不同規模公司匹配不同的特徵係數,相對於大型公司,適當下調中小公司的資本要求,中型公司最低資本按照95%計算償付能力充足率,小型公司最低資本按照90%計算償付能力充足率

安華保險財務負責人、首席投資官張青松對記者表示,該政策的推出,預計中小財險公司償付能力充足率將提高13-18個百分點。

中意人壽總精算師管培認為,很多中小公司成立時間較短,大都沒有經歷過完整的經濟周期。「近幾年馬太效應日益明顯,考慮不同保險公司的規模差異和發展階段差異,實施差異化監管政策,給予了中小公司更多的發展空間。」

// 引導保險公司關注長期業務//

《通知》將保險公司剩餘期限10年期以上保單未來盈餘計入核心資本的比例,從目前不超過35%提高至不超過40%,鼓勵保險公司發展長期保障型產品。財產險公司最近一個季度末計算的上兩個會計年度末所有非壽險業務再保後未到期責任準備金回溯偏差率的算術平均數、未決賠款準備金回溯偏差率的算術平均數小於等於-5%的,保費風險、準備金風險的最低資本要求減少5%。保險公司投資的非基礎資產中,底層資產以收回本金和固定利息為目的,且交易結構在三層級及以內(含表層)的,應納入利率風險最低資本計量範圍,促進保險公司加強資產負債匹配管理。

金融監管總局有關部門負責人表示,此舉有利於引導保險公司回歸保障本源

保險行業在經濟發展中起到「穩定器」的重要作用,其穩健運行、充分發揮保障功能是行業健康發展的主要體現。

中國人民大學統計學院風險管理與精算系教授周明認為,《通知》中對壽險業務剩餘期限10年以上保單未來盈餘計入核心資本的比例上限從35%提高到40%,有利於壽險公司更加關注養老、長期壽險等業務發展,推動保險公司參與我國養老體系建設。《通知》中對財產險公司上兩個年度未到期責任準備金、未決賠款準備金計提充分的給予保險風險最低資本5%減少的政策,能有效激勵公司注重準備金計提的充足性,注重公司業務風險管理,從而促進公司穩健經營。

// 增量險資入市空間進一步擴大//

保險業內權威人士表示,風險因子和資本計量里的風險權重意思差不多。這也意味著,增量險資入市空間進一步擴大。

一般而言,風險因子就是保險公司投資和經營業務的資本占用,下調風險因子,將提高保險公司的資本使用效率。保險公司可以將更多資金投入資本市場,對活躍資本市場有一定意義

金融監管總局表示,此次《通知》之所以選擇滬深300指數成分股、投資科創板上市普通股票和REITS進行風險因子降低,主要是為了引導保險公司支持資本市場平穩健康發展。

保險業內人士指出,滬深300代表了市場裡的藍籌股,以經濟結構轉型為主,對這個領域風險因子的降低,體現了監管引導險資長期投資、價值投資的理念

中國人民財產保險股份有限公司總裁於澤表示,以人保財險投資的滬深300指數成分股為例,最低資本將下降16億元左右,有利於公司進一步加大這些方面的投資,持續服務實體經濟和科技創新的發展。

中國人壽保險(集團)公司首席投資官王軍輝者表示,此次調整有利於「進一步釋放權益資產配置空間,同時也更直接地體現引導保險資金支持科技創新的戰略導向作用」。

國壽資管相關負責人表示,滬深300指數成分股代表了市場藍籌股,反映經濟結構最穩健、最核心的資產;科創板則體現了支持國家科技創新戰略導向的作用;降低REITs的風險因子,對活躍創新產品的市場有一定意義

中國人民大學統計學院風險管理與精算系教授周明認為,《通知》中對保險公司投資上市公司、新興產業未上市公司和經營科技保險的最低資本計量的風險因子進行了一定幅度下調。一方面,風險因子的優化,是我國償付能力監管在風險計量上更為精準的體現。同時,風險因子的降低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釋放資本要求,促進保險公司提高保險資金運用效率、提高經營業績;另一方面,這項政策能夠很好地引導保險資金服務實體經濟發展,通過資本市場為實體經濟提供長期資金,特別是有針對性地為國家戰略性新興產業和科技創新產業保駕護航,保障其健康穩定發展

中央財經大學保險學院教授鄭蘇晉表示,科技是國家創新發展的動力,科技創新有自身發展的規律,從理論的發現、創新到實驗室做出產品,再到大規模生產,是一個比較長的過程。科技保險可以對企業推進自主創新提供有力的保障,它是一種准公共產品,能夠使高投入高風險的科技創新企業在發生損失後獲得補償,從而讓更多的資金和人才在國家創新發展中發揮作用。《通知》首次明確了科技保險的資本要求,規定其風險因子與財產險相同,特徵係數為-0.1,即給予了10%的資本折扣,降低了科技保險產品占用的資本,同樣也體現了監管鼓勵保險企業樹立長期主義,積極參與科技創新的理念

中信建投認為,政策接連出手後,經濟基本面何時企穩改善將成為市場的核心矛盾,近期積極信號持續增加

// 險資權益資產配置結構//

根據中信證券報告,2023年上半年險資權益資產分析如下:

(1)持股規模:權益市場參與度有待提升。根據上市公司財報,2023Q2,保險公司及產品共持有501家A股上市公司流通股,合計持有流通市值1.25萬億元;剔除險資控股企業,截至2023Q2保險資金實際投資性持股市值僅4460億元,占A股流通總市值的0.63%,占比自2019年起持續下滑。

(2)行業配置:銀行持倉過半,地產鏈收縮,科技類提升。銀行、房地產、電力及公用事業、通信、食品飲料是保險資金投資性權益持倉排名前五的行業;保險資金重視久期匹配、追求穩健收益,在「償二代」體系其權益投資策略天然與金融板塊適配;但保險資金2021年後明顯減持銀行股,或源於內部調倉和銀行股投資價值邊際回落;而地產鏈持倉自2020年後趨勢逆轉,尤其對房地產股持續減持;公用事業和科技製造持倉占比提升明顯,其中科技製造板塊在2022年後增幅明顯。

(3)投資偏好:大市值、穩收益、高分紅。保險資金偏好大市值、估值較低、業績穩健的標的,其持倉品種具有明顯的高分紅特點。

(Wind綜合第一財經、中信證券等)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tw/162c82a2e4d7877f3160ef49d8c1fdc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