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聲在線全媒體記者 李傳新 通訊員 陳思雨
45歲的周女士近日因反覆出現胸痛、面部和下肢水腫症狀,擔心結核病復發,於是來到湖南省胸科醫院就診,經醫院檢查,她被確診為系統性紅斑狼瘡。
什麼是系統性紅斑狼瘡?有哪些症狀需要警惕?它可以治癒嗎?12月20日,湖南省胸科醫院內二科副主任醫師李倩就此作了詳細解答。
患者中女性多,性別比達8:1
「系統性紅斑狼瘡是一種累及多臟器多系統的慢性炎症性疾病,以體內產生多種自身抗體為特徵,是典型的自身免疫病。」李倩介紹,紅斑狼瘡並不是一種常見疾病,國內發病率在70/10萬左右。根據流行病學數據,紅斑狼瘡高發於育齡期女性,女性患者和男性患者人數比例高達8-9:1。
「紅斑狼瘡」這個疾病名字的由來,是這種疾病典型的皮膚表現——患者面部會出現紅斑,分布在鼻翼兩側,形如蝶翼。很久以前人們不知道這是什麼疾病,認為是人被狼咬傷後的結果。但現實生活中,臉上的紅斑並不是紅斑狼瘡患者特別常見的症狀,很多年輕女性到醫院就診時,主要的症狀可能是關節炎、脫髮、口腔潰瘍等。李倩說,30%—40%的紅斑狼瘡患者有典型的皮膚症狀,還有更多的病人最初症狀可能是關節炎、脫髮、口腔黏膜潰瘍,或者是血液系統的異常,如白細胞低、溶血性貧血、血小板減少,更有甚者出現蛋白尿、腎炎,特別重的還會影響到肺、心臟甚至神經系統等。
為什麼系統性紅斑狼瘡女性多見?科學家發現該病可能與雌激素分泌有關。許多女性在月經前期或懷孕期間,當雌激素水平較高時,紅斑狼瘡症狀更為嚴重,這表明激素可能在調節紅斑狼瘡活動中起到一定的作用。除了激素,基因、環境因素也可能是觸發紅斑狼瘡的原因之一。
目前無法治癒,但可以長期控制
李倩介紹,目前治療紅斑狼瘡用的藥物主要包括糖皮質激素、羥氯喹,還有各種免疫製劑、生物製劑以及全新的CAT-T免疫治療方法等。因為新的藥物出現,疾病可以控制得更快更好,激素類藥物用藥比例減少,相應的副作用也會降到更低。除了藥物治療,醫生還會幫助病人進行輔助治療,比如避光、戒煙、預防感染、少吃菌類等。
因為有更多有效的藥物,大部分病人可以很好地控制病情,正常地生活和工作,病情穩定的患者也可以擁有健康的孩子。因此,紅斑狼瘡現在已經不能看作一種立即就會威脅生命安全的「絕症」。當然,現有的醫療技術尚無法讓紅斑狼瘡達到「治癒」的目標,很多患者會在漫長的病程中反覆發作,對於長病程的患者來說,常見的死亡原因可能是重症感染、呼吸衰竭、心腦血管事件等。
「另外,系統性紅斑狼瘡並發肺結核後,相關症狀表現不典型,容易造成誤診或漏診,導致嚴重後果。而在細胞免疫缺陷或低下時,結核菌不能有效地被局限和消滅,無疑也增加了結核病發病的風險。」李倩提醒,育齡期婦女出現不明原因的氣促、胸痛、腹脹、皮膚瘙癢、顏面部或雙下肢浮腫等症狀,需警惕系統性紅斑狼瘡的可能。當系統性紅斑狼瘡患者出現持續發熱、咳嗽、胸痛、氣促等情況時,應該及時考慮結核病的可能性,建議儘早前往結核病專科醫院進一步診治,做到早發現早治療。
對於普通公眾而言,李倩建議大家主動了解一些紅斑狼瘡的相關知識,特別是有此類疾病家族史的育齡期女性朋友,要格外關注自己有無皮疹、脫髮、口腔潰瘍、顏面部浮腫等症狀,發現異常及時就醫。
(一審:夏博 二審:蔣俊 三審:蔣玉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