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見的未來,世界會迎來「無雪冬奧」嗎

2022-02-21     世界說

原標題:可見的未來,世界會迎來「無雪冬奧」嗎

北京冬奧會吸引了全世界的目光。從冰墩墩到谷愛凌,從豆包到首鋼園區,都讓國人過足了癮。在關注賽事項目的同時,還有很多目光在關注著冬季運動最重要的元素之一——雪。

開賽前,降雪量是否能滿足北京冬奧期間的需求被廣泛關注,賽程過半時華北大雪導致的多項比賽延期,也抓足了眼球。人們不禁發現,原來奧運會賽事對雪的要求竟然如此之高。

著眼於更大範圍的冬季運w動對冰雪的要求相對較低,如今在全球得到了廣泛推廣。如果回顧其發展歷史,仍可以從中看到氣候變化對冬季運動的影響。正是這些影響的不斷疊加,最終形成了如今的冬季項目的面貌,從而有了今天的冬奧會。

北京冬奧會賽程過半,華北地區普降大雪,導致個別賽事延期。/ 京津冀地區2月12日降水圖

從冰雪交加的零下15度到索契冬奧期間破紀錄的零上19度,作為冬季運動中的競技賽事,冬奧會在歷經獎牌榜更迭的同時,也同樣面對著氣候變化給賽事舉行帶來的不斷增多的挑戰。氣候變化在夏季引發更頻繁的高溫和雨水,也在冬季帶來更多的寒冷和無雪的風險,且總體而言,高緯度的升溫速度快於低緯度地區,這正是冬季運動主要的繁榮地區。冬奧會的競技賽事對雪的質量有極高的要求,而供人休閒娛樂的冬季運動雖然對冰雪的要求較低,更多的無雪季節或更少的有雪場地同樣對它們可能造成嚴重影響。

如何在可持續進行冬季運動的同時,考慮應對氣候變化的措施,是冬季運動組織者和參與者要共同面對的問題。

冬季運動:一部人與氣候的抗爭史

儘管冰雪運動發端於冰天雪地的自然條件下,但近幾十年來,賽事場地和條件需要人工干預的比重越來越大,冰上項目已經轉向室內人造冰面,雪上項目儘管仍保留了其露天運動性質,但人造雪在如冬奧這樣的頂級賽事中扮演的角色也日益重要。

以廣受歡迎的越野滑雪為例,它的歷史可以追溯到12世紀的北歐。1226年挪威內戰時期,兩名被稱為「樺木腿」的偵察兵懷藏兩歲的國王哈康四世,滑雪翻越高山擺脫了敵人的追擊。直到現在,挪威每年還會舉行越野馬拉松滑雪賽,長度35英里,與當年偵察兵所滑的路程相同。

作為一項戶外的經典冰雪運動,自然條件對越野滑雪的影響顯著,即使是比賽中的天然降雪,也會導致運動員受到強烈影響。這是因為,相較於普通參與者的賽道,競技賽事有著更高的場地標準,其賽道里的雪的表面覆有一層薄的硬冰殼,這不僅可以減小滑雪板與雪板之間的摩擦力,還可以有效地保護運動員的身體。當出現下雪天氣以後,天然雪覆蓋在賽道上,摩擦力變大,速度減緩,不僅影響運動員的發揮,還可能會影響運動員的人身安全。若降雪天氣同時伴隨著強風,對運動員的表現以及安全係數都有直接的影響。

因此,對於運動員來說,學習克服風、雪、氣溫和地形的微妙變化,是他們日常訓練中的一個基礎部分,而對於賽事舉辦方來說,越野滑雪比賽只會在可容許的天氣範圍內進行。

為了儘可能控制場地條件,在比賽中確保運動員的安全和賽事的公平,人為因素對於冬季賽事的干預在最近幾十年里以驚人的速度擴張。這一方面源自於高難度運動對於更穩定和安全場地的要求,但另一方面,也間接折射了另一個事實:全球範圍內完全依靠自然條件就能滿足運動要求的場地正在變得越來越少。

越野滑雪運動員在冬奧比賽中 / 網絡

阻止冬季運動風靡全球?氣候變化就夠了

IPCC 全球升溫1.5℃特別報告(2018)中指出,冰雪運動及其相關的旅遊活動對氣候敏感,因此氣溫升高會造成顯著的直接影響。也就是說,包括冬奧會在內的冰雪運動賽事,和非專業運動員也可以體驗的休閒娛樂型冰雪運動,以及冬季旅遊,都正在受到全球氣候變化的負面影響。事實上,氣候對於冰雪運動的影響已經在過去的冰雪運動賽事中得到了充分的體現。

1998年日本長野冬奧會和2002年美國鹽湖城冬奧會都曾出現嚴重缺雪,2014年在俄羅斯舉辦的索契冬奧會,因賽事舉辦期間當地出現了19度的「高溫」,成為了史上最熱的一屆冬奧會。中國也不能倖免,2012年的冬運會,吉林市因暖冬缺雪,不得不臨時抽調人力物力進行人工造雪,代價高昂。

在最近幾十年,隨著人造雪在雪上運動中的應用日益廣泛,事實上雪上運動已經經歷了一次歷史性的變革:人造雪由30%的冰和70%的空氣構成,而在天然雪中,這一比例是1:9。這意味著隨著人造雪在雪道比例中的升高,雪道正在變得更硬,這將不可避免地徹底改變運動員的發力習慣和判斷環境的方式。

舉辦地的氣溫同樣會對露天雪道造成難以抵抗的影響,在2014年的索契冬奧會上,儘管應用了高達80%的人造雪,但由於賽事舉辦期間溫度太高,雪不可避免地變得更濕,在冬奧會結束幾周後才舉行的冬殘奧會上,問題變得更為嚴重。有研究認為,這一點與索契冬殘奧會上運動員發生受傷意外的機率達到了溫哥華殘奧會的六倍有直接關係。

氣候變化同樣正在威脅冬奧會賽事。據統計,冬奧會舉辦地2月的白天平均氣溫,從1920年到1959年的0.4℃,經過了1960年到1990年的3.1℃,在本世紀內預計將上升為7.8℃。到本世紀中,前冬奧會舉辦地還要升溫1.9℃到2.1℃,到本世紀晚期,這一升溫更是高達2.7℃到4.4℃。相關研究進一步發現,北半球中緯度地區的夏季延長,冬季縮短。1952-2011年間,冬季持續時間從76天減少至73天,而在BAU情境(business as usual,意為「一切照常」,即不採取任何減排和適應措施的情況)下,到2050年,冬季長度將不會超過兩個月。

在RCP2.6情境(建模模擬中本世紀氣候變化的最小幅度情境,也即最理想情境)下,到2050年,在21個冬奧會主辦城市中只有13個仍然滿足承辦的氣候標準,由於冬季殘奧會的日期在冬奧會之後,仍然能夠承辦冬季殘奧會的城市進一步減少至10個。

未來冬奧會舉辦地的氣候適應性預測 / 網絡

這意味著,在儘量減少人工干預的條件下,未來的冬季運動可能需要去到更高緯度和更高海拔的地區才能進行。而目前的大部分冬季運動的場地,都會面臨氣候變化所帶來的風險。

這種風險既可能帶來乾旱引發的冬季無雪,也可能帶來極端降水引發的雪災。如果出現冬季無雪的情況,雖然有人造雪作為保障措施可以保證項目的順利進行,但無雪的冬季運動首先就失去了其本身的色彩。而且在極端天氣的情況下,出現高溫天氣的風險大大增加,穿著短袖滑著雪的情景可能會越來越常見。而一旦極端氣候帶來過量的降雪,會導致冬季項目無法正常運轉,賽道的不穩定以及過厚的自然雪,也會因此影響運動員的發揮,並因此引發連鎖反應,造成傷病悲劇和經濟損失。

更加適應氣候變化的冬季運動

一些富有經驗的國際運動的組織者已經開始做出實踐。奧林匹克組委會在2020年提出了「氣候積極」的目標,並在2021年確定計劃到2030年將直接和間接溫室氣體排放減少45%,以實現與《巴黎協定》對接。另外,國際足聯也在應對氣候變化上做出了表態,力爭在2022年的卡達世界盃期間的一座重要體育場得到可持續認證。並且國際足聯2022世界盃在多哈的總部,將成為通過可持續管理認證的建築。

未來的冬季運動為應對氣候變化需要所有相關方的共同努力。不同的參與者可以有不同的投入來應對氣候變化所帶來的挑戰。運動場地的運營者可以通過更先進的技術手段,打通各方信息,做出更加細緻精準的風險評估與預警,並能隨時進行協調與指揮,創造更加安全的運動場所。場地力爭使用更加綠色的能源,從消費化石燃料轉向低碳清潔的能源供給形式,例如風能和太陽能所提供的電力。這也能減少對氣候變化的影響。

冬季運動的參與者也可以從自我做起,減少碳足跡。從消費者到運營者各環節減少碳排放,以期減少對氣候變化的影響,從而緩解氣候變化對冬季運動所帶來的風險。未來的冬季運動,可能將包含更加低能耗和低碳排的場館,在智能管理技術的護航下,能夠預警可能發生的極端天氣,並根據提前準備好的預案進行有效應對,從而減少突發氣候災害所造成的經濟財產損失。

北京冬奧會期間使用的跨領域時空數據的匯聚融合和智能分析系統 / 網絡

想要留住冬季運動需要所有參與者的共同努力。從組織者到運營者再到參與者,需要多措並舉才能將冬季運動改造成更加可持續性的運動,這也能更加長遠地留住冬季運動,保留它最貼近自然的那顆「初心」。(責編 / 張希蓓)

參考資料:

[1]https://3g.163.com/dy/article/H039D3T60511ATND.html?clickfrom=subscribe

[2] 新浪微博@氣象北京

[3] Hoegh-Guldberg, O., D. Jacob, M. Taylor, M. Bindi, S. Brown, I. Camilloni, A. Diedhiou, R. Djalante, K.L. Ebi, F. Engelbrecht, J. Guiot, Y. Hijioka, S. Mehrotra, A. Payne, S.I. Seneviratne, A. Thomas, R. Warren, and G. Zhou, 2018: Impacts of 1.5ºC Global Warming on Natural and Human Systems. In: Global Warming of 1.5°C. An IPCC Special Report on the impacts of global warming of 1.5°C above pre-industrial levels and related global greenhouse gas emission pathways, in the context of strengthening the global response to the threat of climate change,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and efforts to eradicate poverty [Masson-Delmotte, V., P. Zhai, H.-O. Pörtner, D. Roberts, J. Skea, P.R. Shukla, A. Pirani, W. Moufouma-Okia, C. Péan, R. Pidcock, S. Connors, J.B.R. Matthews, Y. Chen, X. Zhou, M.I. Gomis, E. Lonnoy, T. Maycock, M. Tignor, and T. Waterfield (eds.)]. In Press.

[4] Wang, J., Guan, Y., Wu, L., et al., 2021, Changing lengths of the four seasons by global warming, Geophysical Research Letters, Vol.48(6): e2020GL091753

[6] Olympic Games to become 「climate positive」 from 2030

[7] 國際奧委會宣布到2030年將減少近一半溫室氣體排放

[8] FIFA World Cup 2022 First Sustainability Progress Report published

[9] 綠色和平回應北京奧組會發布《北京冬奧會可持續發展報告(賽前)》報告

[10]http://news.cyol.com/gb/articles/2022-01/29/content_K8x2ZsB7K.html

點擊 圖片直達往期精選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tw/14f580aa681a59ba862107b3a1c0173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