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我們反戰的時候,反的是誰?當我們談論戰爭的時候,談論的又是誰?弄明白了這兩個問題,對於戰爭而言,很多問題自然不必說了。當戰爭這種形式的犯罪一定程度上給人們造成了太大的傷害過後,人們往往需要對與戰爭進行反思,戰勝者需要反思,戰敗者更需要反思,我們反思戰爭的時候需要反思自己在戰爭中的過錯,而不是反思自己為什麼會落得個今天這樣的下場,如果僅僅是這種層面的反思的話,那不叫反戰,那叫反戰敗。然而反戰敗雖然被詬病,但依舊是一種流行思想,流行在哪裡?比如說日本國。
今天給大家推薦的影片《赤色天使》講述的就是這楊的一個故事,表面上他們在反思戰爭,痛斥戰爭帶給普通士兵以及普通人的創傷,但實際上,即使是戰爭這麼殘酷,他們也從不反思戰爭是誰帶來的,是誰造成的。
一個名叫西櫻的美麗女護士,在抗日戰爭期間作為日軍的隨軍護士來到了前線天津一個日本醫院工作,然而她卻在剛剛入院工作不久的一個晚上慘遭日本傷病強暴,當她向著護士長彙報的時候,護士長的反應卻很平淡。戰陣期間,西櫻並沒有因為這樣而放棄對於傷兵的看護工作。
時過境遷,西櫻來到了戰火的更前線,在這裡,她遇見了外科主治醫生岡部,岡部是一個性格孤僻的人,但是唯獨卻對於西櫻很是照顧,漸漸的,西櫻愛上了這個前輩,但是戰爭期間的愛戀卻是一件彌足珍貴的事情,很快,西櫻便失去了自己的愛人。
影片《赤色天使》表面上看是一部六十年代日本反思戰爭的左派影片,但實際上,這種看似有著新浪潮意味的電影卻依舊是走不出日本狹隘的民族主義敘事邏輯。
本片將大環境放在了抗日戰爭期間,並試圖用這樣一個故事,一個充滿著人文關懷的故事來抹平戰爭的殘酷以及戰後的創傷,然而這種抹平並沒有觸及到戰爭本質。當一群強暴西櫻的傷兵們施暴後,西櫻選擇了原諒,因為她漸漸的理解了護士長所說的日本軍國主義在抗日戰爭時期的癲狂。因為這種癲狂需要順從者,然而順從者如果不能真正理解這種癲狂而只是一味的順從的時候,自然而然地就會有各種慾望的產生, 這個時候就需要發洩慾望。西櫻不過是滿足了他們的這一想法。
這看似對於戰爭中的軍國主義思想是一種反思,實際上卻沒有觸及到源頭,為什麼會產生軍國主義思想,為什麼不朝著源頭再進一步探討呢?隱去日本的對外擴張的戰略意圖,從而用具體的案例來剖析日本人在抗日戰爭中所犯下的罪行,這種反思真的是反思嗎?
當西櫻跟隨著岡部來到前線陣地,她目睹了日軍在作戰間隙對於自己獸性慾望的各種各樣的宣洩,其中就包括對於慰安婦的各種蹂躪,這個時候,西櫻並沒有感覺到不適,僅僅是在士兵試圖毆打慰安婦且將西櫻當作發洩慾望的對象的時候,她才奮力反抗,這種意識本身就是消極的,因為慰安婦的存在並沒有傷及到自己的利益,一旦傷及到自己爹利益,西櫻才會反思這種行為的正確性。這同樣不叫作反思。
放大外部環境的呃壓力,僅僅將個人的小情緒當作是真正中靈光閃現的人性光輝,這種形式的表達看似無懈可擊,然而當它披上所謂的反思戰爭的外衣的時候,我們所看到的僅僅是滑稽。
即使《赤色天使》通篇都在說戰爭帶給普通人的是一種創傷,這種創傷機會了普通人的七情六慾,並進而將普通人化為了惡魔,犯下滔天罪行。然而本片卻並沒有觸及到問題的根本。反倒是製造出來了一種契機。一種將原本的受害者包裝成為加害者的氣息。
我們可以在片中看到,在前線戰場,日軍面對著曠野感觸到的實際上是恐懼,而本片將這種恐懼作為了體現戰爭摧殘人性的一個道具。且將他等同於日軍摧殘慰安婦等各種戰爭中的的罪行之一,這就更及顯示了日本人對於侵華戰爭的態度的曖昧。他們從來不反思為什麼中國的平明以及抗日戰士們對於日軍深惡痛絕,他們只會反思自己在戰爭中為什麼受到傷害。
為什麼戰爭會摧殘人性?這如果不是一個問句,而是一個確定性的核心觀點到也沒問題,但問題是戰爭被誰發起,發起戰爭的是誰?如果僅僅討論戰爭摧殘人性,而不去討論戰爭是誰發起,那麼反戰的意義在哪裡?
畢竟,侵華戰爭是日本國的跑到中國來燒殺劫掠,而不是我們跑去日本,如果不去討論這樣的一個大前提,僅僅是討論戰爭摧殘人性,這不是反戰,這是反戰敗。然而日本的創作者們並不願意聽。
……
你好,再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