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進入2023年,中國足球職業聯賽似乎已經徹底進入了冰期。不僅僅是因為疫情,還有李鐵案的衝擊,以及清欠帶來的巨大威脅。據國內媒體透露,未來2個月中,中超中甲最多可能有多達5家俱樂部解散。這也意味著,此前降級的恆大,將迎來被升超的機會。
眾所周知,中國足協在2022年給各俱樂部設立了3個清欠結點。由於沒有在規定時間結點清欠,中超球隊申花、河北、武漢長江,中甲球隊陝西長安競技、四川九牛、黑龍江冰城、淄博蹴鞠和江西北大門都受到了扣分的處罰。這足以看出這些球隊目前存在的嚴重欠薪問題。而隨著股改接近完成,申花可以說是最早走出清欠危機的球隊。但其他球隊就沒有這麼幸運了。
此前據《足球報》透露,廣州城隊雖然已經保級,但現在股改依然沒有太多實質進展。再加上大量主力球員合同到期,新投資方入主也陷入猶豫。若不能在規定時間內清欠,廣州城不排除在未來解散的可能。
和廣州城隊一樣的還有深圳隊,當然,後者面臨的危機更嚴重。除了欠薪之外,深圳隊身上還背負了巨額債務。再加上李鐵案帶來的衝擊,深圳隊即便自己能在最後時刻清欠,恐怕也很難逃脫足協的嚴厲處罰。屆時,恐怕很難有企業願意和他們搭上關係。
此外,河北隊、武漢長江隊早在賽季進行中就去意已決,後者更是被多位媒體人透露將在近日解散,只等官宣。至於中甲俱樂部,由於中性名政策的存在,以及不被外界關注,本來就非常嚴重的欠薪問題將進一步被放大。
也正因此,未來2個月內、即新賽季開始前,中國職業聯賽很可能有河北、武漢長江、廣州城、深圳,以及陝西長安競技、四川九牛、黑龍江冰城、淄博蹴鞠、江西北大門等球隊解散,甚至更多。巧合的是,不管有意還是無意,這些面臨解散的球隊中有3家球隊都和李鐵有密切的關係,他們分別是河北、武漢長江和深圳隊。
一下子這麼多球隊面臨解散,也讓中國職業聯賽面臨危機,甚至讓好不容易擴軍的中超聯賽遭到重大打擊。如果屆時中超連18隊都湊不齊,甚至有球隊拒絕被升超(中超投入大),足協只會更尷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