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應對極端天氣?專家們支招 | 達沃斯聲音

2024-06-25     國際金融報

6月25日至27日,世界經濟論壇第十五屆新領軍者年會(又稱「夏季達沃斯論壇」)在遼寧大連舉辦。

本屆夏季達沃斯論壇再次聚焦如何應對全球極端天氣挑戰,如何開展全球合作來建立復原力。

環境保護基金執行主任阿曼達·利蘭在會上談到,乾旱、洪水、酷熱、颶風等異常天氣開始變得日常化,這些極端天氣深度影響且正在改變著世界。她認為,氣候和食物的關係會影響到每一個人的日常生活。

「極端天氣不僅影響食物,還會影響其背後的生產者和供應者,比如農民、漁民。」阿曼達·利蘭認為,全球需要打造一個新的食物供應體系,使食物供應在極端天氣影響下更具有復原力和適應力,這需要政府部門跟農民達成合作。另外,她還表示,環境保護基金正在全球領域同一些跨國公司、個人開展合作,目的是讓食品生產更加多樣化,使得在面對極端天氣時更具有復原力。

阿曼達·利蘭還談到,全世界有很多人從魚類食物中攝取蛋白質,因此,隨著氣候變化的發生,全球漁業還將面臨財富重新分配的機會。

瑞士再保險集團公共利益風險業務全球主席高薇儷在會上提到,目前全球各個國家和政府都更加注重對自然災害的應急預案。

高薇儷表示,瑞再保分析了包括中國在內的全球國家應對極端天氣的復原力,中國擁有更多人口和資產,在全球都是很好的範例。在遭遇一系列自然災害之後,中央政府開始進一步推進對自然災害的預警能力,包括省級政府提供更好的資金計劃。她認為,在應急計劃方面,資金準備非常重要。

聯合國難民署亞太區域局局長全海京在會上指出,目前全球有1.2億人口要被迫離開自己的家園,其中一部分原因是受到極端天氣加重的影響,一部分人因為資源的短缺被迫離開了自己的國家。

全海京強調,全球需要達成一個非常重要的共識,很多農民和漁民受到了極端氣候影響,「他們是最脆弱的人」。

受極端天氣影響,全球難民數量越來越多。全海京表示,聯合國難民署針對此會有專門的框架和機制,也會有針對氣候方面的計劃,同時還會讓其他成員國共同解決問題。

高薇儷表示,不同的地區會有資源分配不均的情況,除了人道主義救援,還可以開展一些融資項目,可以很好地避免從捐贈者中籌資。此外,瑞再保曾開展過一些項目,讓銀行等機構參與其中,有了更好的融資渠道,可以幫助那些弱勢人群。

全海京還表示,面對極端天氣的挑戰,不僅僅是通過單一群體來實現目標,還要讓政企部門達成通力合作。

記者:夏悅超

編輯:陳偲

責任編輯:畢丹丹

—— / 好文推薦 / ——

  • 衝突不斷,Manner道歉!員工低薪高壓,創始人夫婦身價67億……
  • 上海國際金融中心邁向更高能級
  • 關稅「迴旋鏢」
  • 寧德時代闢謠「896」工作制,員工反駁:傳聞屬實
  • 銷量連續六年下滑後,上汽通用被曝停工、裁員
  • 茅台大跌,誰的鍋?

點亮「在看」,你最好看!(*╯3╰)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tw/14a41377cc7acb04e49dfcffe1e896cf.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