瑞銀汪濤:短期內預期財政刺激政策在1.5萬億元至2萬億元

2024-10-08     經濟觀察報

經濟觀察網 記者 胡群 2024年10月8日,A股市場在國慶節後首個交易日迎來了顯著上漲。其中,上證指數報收3489.78點,上漲4.59%;深證成指報收11945.10點,上漲9.17%;創業板指報收250.28點,上漲17.25%。全市場成交額為3.45萬億,創歷史新高,上漲股票數量超過5000隻。

與A股市場相對應的是,港股市場經歷了顯著的波動。其中,恒生指數報收10926.79點,跌幅達9.41%。這說明投資者對市場上漲的邏輯和未來的走勢產生了分歧。

A股還能漲多久?有市場分析認為,這取決於財政政策的發力程度。

10月8日,瑞銀亞洲經濟研究主管及首席中國經濟學家汪濤發布研究觀點,預計今年內的財政刺激政策可能在十一黃金周假期後或10月18日三季度數據發布前後出台,2025年的財政刺激政策可能會在2024年12月召開的中央經濟工作會議上討論決定。

目前政府尚未宣布大規模的財政刺激措施,或對房地產去庫存機制進行重大調整,但汪濤認為,9月26日召開的中央政治局會議釋放了明確的進一步政策支持意願,這也推升了市場對這兩項政策的預期。

當前,市場正在預期政府會出台大規模的財政刺激措施,部分市場參與者認為其規模或在10萬億元以上。

10月8日,國家發展改革委主任鄭柵潔在國新辦發布會上表示,針對當前經濟運行中的新情況新問題,黨中央、國務院加力推出一攬子增量政策。針對國內有效需求不足等問題,把擴內需增量政策重點更多放在惠民生、促消費上。

中郵證券認為,在當前的市場環境中,社會有效需求不足,寬鬆貨幣政策對經濟的拉動作用或相對有限。央行實施寬鬆貨幣政策,如降准、降息,釋放流動性資金,增加貨幣供應量,可降低社會利率和資金成本。但因全社會收益率持續下行,生產收縮,居民和企業風險偏好下降,企業不會大幅擴大投資,居民亦不會輕易加槓桿消費,社會信貸需求短期並不一定會擴張,而是耐心等待經濟重新擴張。而財政政策在擴大內需方面具有更為直接的作用,積極財政政策加大力度,如實施促投資、促消費政策刺激,與支持性貨幣政策相配合,可有效拉動經濟恢復到良性增長路徑,對於推動經濟高質量發展具有重要意義。

中郵證券認為,增量財政政策力度或在3萬億元以上,一方面彌補今年財政收入資金缺口,保證必要的財政支出,同時施加額外的增量政策刺激,拉動經濟恢復到新的良性增長路徑,對經濟拉動作用在0.58個百分點以上。

至於財政刺激的合理預期規模,汪濤認為,短期內更合理的預期是政府出台1.5萬億元至2萬億元財政刺激政策。

汪濤認為,中國需要多大規模的財政刺激政策取決於政府計劃實現的目標。如果目標是2024年GDP增速接近「5%左右」的全年經濟增長目標,則可能只需要儘快落實規模為1.5萬億元至2萬億元的財政刺激。如果目標是在未來幾個月穩定房地產市場活動、或完全抵消房地產市場下行對經濟的拖累,並扭轉物價水平、企業和消費者信心的螺旋式下降,從而未來兩年都實現接近5%的GDP增長,政府則需要出台更大規模的政策刺激,並配合大力推進結構性改革。

對於2025年,她預計在當前預測的基礎上(1.5萬億元特別國債、4萬億元地方政府專項債、一般公共財政預算赤字率3%—3.5%),財政政策可能會額外擴張2萬億至3萬億元。資金將用於加大對居民部門的支持、地方融資平台債務重組,以及對重要結構性領域的財政支持等。如果美國在2025年下半年大幅提高對華產品關稅,財政支持規模可能會更大,或會擴大到為房地產去庫存和為出口商提供資金支持。上述預期的財政刺激措施不包括政府已宣布的向國有銀行注資計劃(據估計該計劃至少為1萬億元)。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tw/14125a6c9744055e69d1619599a3803a.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