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沉悶,42分鐘長鏡頭用來炫技?《路邊野餐》好看嗎?

2023-04-12     閒人電影

原標題:很沉悶,42分鐘長鏡頭用來炫技?《路邊野餐》好看嗎?

當年,《路邊野餐》上映之時,一片狂歡。

有人驚嘆中國電影總算有現代主義的氣質了,有人覺得畢贛只不過在拾人牙慧,在攬阿彼察邦的瓷器活兒上還是太嫩。

評論的兩極化,獎項的堆積如山,都讓《路邊野餐》毀譽參半。

那《路邊野餐》究竟算不算一部好看的電影?得從學院派和大眾派兩個方面來闡述。

首先是從學院派的角度。

畢贛的《路邊野餐》中詩意的電影語言跟塔可夫斯基接近。

含蓄、優美,情景交融,詩意的畫面、剪輯、對白,以及詩歌旁白。

還有對時間的雕刻,鮮明的邊界感,鐘錶、摩托等符號,襯托反思和尋找,再加緩慢移動的長鏡頭。

這些都是塔可夫斯基的電影元素,在《路邊野餐》里幾乎全部都找得到,但這種像不是模仿,而是學。

正如南海十三郎所說:「我的時代跟你的時代不同,看我戲的人,十個有九個是文盲,唱詞深一點也聽不明白。

眼光放遠一點,觀眾的水準越來越高,寫得像我那樣有個屁用呀?『學我者生像我者死』」,畢贛做到的就是學,而非像。

畢贛身上的大師氣質不止老塔一人,《路邊野餐》里的電影美學跟侯孝賢相像。

有固定的長鏡頭與空鏡頭,舒緩+意識流的敘事節奏,以及純凈唯美的畫面和水波不興的故事。

看世界的態度就是拍電影的方法,侯孝賢的電影給人的感覺就是陽光底下再悲傷,都能用包容來化解。

儘管有淡淡的憂傷,但其中飽含溫情,寫實、冷靜的鏡頭也讓涓涓細流的感情可以緩緩地淌入心田,《路邊野餐》便承襲了這種表達方式。

只是這種跟侯孝賢一樣的慢與悶會天然拒絕一些觀眾,因為沒有什麼曲折離奇和戲劇衝突。

可淡極使之花更艷,當我們靜下來就會發現它的好,也許是一句台詞,一個畫面,一種情緒,某一處與你共鳴,《路邊野餐》的好便被你發現了。

《路邊野餐》的故事像是時間的灰燼,拾不起來,只能懷念。

就像不存在的盪麥,重逢再真實,時間再流轉,彌補的也是回憶,成不了既成事實的過去。

從凱里到盪麥,再從盪麥到鎮遠,其中的42分鐘長鏡頭,宛如時間的圈,困住了陳昇的思緒。

他走進去,再走出來,思緒已然模糊,分不清現實與夢境的邊界,不知道他的南國是否真實,也不曉得該不該跟南國再見。

人總是會被某些遺憾的事情牽絆一生,陳昇對老婆,對母親皆是如此。

所以出來後就想著挽回失去的那九年,對母親未盡的孝心轉到了親侄兒衛衛身上。

對妻子獨守度日的愧疚,來不及唱的《小茉莉》,成了心底難以癒合的傷口,一次尋找,將缺憾全部放在了平行時空里。

在盪麥,兜兜轉轉一大圈,遇見了曾經的愛人。

向她講述了自己的留戀跟思念,給她看海豚,為她唱起歌,讓過去未能兌現的承諾在此刻重合,了卻一樁心事。

在盪麥,陳昇見到了長大後的衛衛,被人欺負,沒家人在旁,傾慕的洋洋將要去凱里。

他們的感情好比衛衛老是熄火的摩托車,即使綁上了紅帶子也修不好時間太久帶來的老舊。

女孩要走出去,男孩為她在火車上畫鐘錶,可戀戀風塵的青梅竹馬走不到天長地久,時間填補不了他們之間的異地。

沒有長久的陪伴,風車做的再好也飛不起來,所以陳昇一定要從花和尚那裡接走衛衛,不能讓他重蹈自己的覆轍。

但時間的亂序又讓陳昇感到茫然。

像一個潛行者,開始懷疑自己的行為是否真實可行,所以他答應花和尚讓衛衛再留幾天,自己只用望遠鏡遠遠地看了看孩子。

然後把孤獨老醫生的信物轉交給了舊情人的兒子,一個人再次踏上火車,試圖再次闖入「區」,去驗證未來、過去跟現在的關聯。

只不過,陳昇的嘗試終究會落空。

因為《路邊野餐》是一次短暫的重逢,這次如夢似幻的重逢將會為現實中的陳昇和衛衛帶來美好,一個不再負疚難安,一個擁有親人的愛。

陳昇內心的傷已經癒合,盪麥也就不復存在了,即使他用同樣的辦法也是無功而返。

這是畢贛的溫柔,以奇幻的方式讓陳昇放下心中的芥蒂,這也是陳昇的倔強,希望一切重頭再來,這更是陳昇的釋懷,現實生活總算能夠如常了。

從學院派的角度來看,雖然《路邊野餐》在技法和故事,以及魔幻現實主義與文學性的結合上還不夠爐火純青,但青澀不代表無才,畢贛的未來確實可期。

以大眾派的視角來看,《路邊野餐》太「亂」了。

這個亂不是故事東一榔頭,西一棒槌的無章法,而是畢贛的隱喻太多,許多又比較隱晦,導致觀眾一刷索然無味,隨後便棄。

《路邊野餐》的故事其實很簡單,就是陳昇想盡一切辦法來補救對母親的遺憾,對妻子的虧欠,本質上比較溫情,接受度也高。

只是因為片中的非線形敘事導致故事的友好度下降,過去線總是突然間冒出來,與現在線融合在一起,打亂了觀眾的觀影過程。

畢贛沒用章節來分段,也沒在畫面上打出時間來區分。

只是在主角的台詞中做了提示,但方言又讓觀眾必須緊盯台詞。

稍有走神,便錯過提示,就會搞不懂那些事過去的故事,那些是現在的故事,從而產生很亂的觀感。

大眾的觀影習慣是線形敘事,而《路邊野餐》是屬於第二遍好看的那種電影。

而普通觀眾很少有人去二刷、三刷,基本上第一遍認為沒意思就不會再看了,除非有某個契機。

但這也不能怪觀眾,看電影本身就不該有三六九等。

欣賞水平的高低不能急於一時,需要循序漸進,否則就是揠苗助長,反而適得其反,《路邊野餐》可以作為一個雙向進步的開始。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tw/13a5fb50c5d39d98c97b661b25b3e36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