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兩女子吃涼皮中毒,一死一傷:這個隱形殺手,太可怕了

2023-07-31     十點讀書

原標題:河南兩女子吃涼皮中毒,一死一傷:這個隱形殺手,太可怕了

因為吃了一碗涼皮,50歲的她中毒身亡。

20歲的外甥女,也進了ICU。

一碗平平無奇的涼皮,怎麼就要了人的命?

事情發生在河南永城。

7月3日中午,小蘭(化名)和舅媽在外面買了兩份涼皮。

吃完後,兩個人都感覺味道不太對。

她們懷疑涼皮變質了,但無奈已經吃完了,也就沒太當回事。

殊不知,這份小小的涼皮,竟成了她們的「催命符」

最先出現症狀的是小蘭的舅媽。

4日早上,家裡人怎麼都聯繫不到舅媽。

打電話沒人接,敲門也沒有人答應。

家人感覺不妙,於是撬開了舅媽的門。

只見舅媽口吐白沫,已經昏厥。

家人見狀,第一時間就把她送到醫院救治了。

而另一邊,到了下午,小蘭也開始有了反應。

先是頭暈、噁心,結果到了晚上就開始上吐下瀉。

病情發展極為迅速。

到了5日早上,小蘭已經連床都下不了了,在醫院掛吊瓶,但是情況並沒有好轉。

6日的時候,小蘭的轉氨酶突然到了6000多,出現了生命危險。

7日,小蘭被送進重症監護室。

命懸一線。

遺憾的是,小蘭的舅媽經過了幾天的搶救,最終還是在9日不幸離世。

而小蘭的情況也依然不容樂觀,現在還在重症監護室里,沒有脫離危險。

誰都沒想到,兩個好好的人,就因為一份涼皮,一死一傷。

這結局,真是讓人扼腕。

7月15日,一名當事家屬向縱覽新聞出示了醫院的檢測報告,揭開了這場悲劇的罪魁禍首——

米酵菌酸。

小蘭舅媽的檢測報告

小蘭的檢測報告

「米酵菌酸」這個名字,很多人可能沒聽過。

但它在全國各地害死過人。

很多人對2020年的「黑龍江雞西酸湯子」事件,還記憶深刻。

當年國慶期間,這家12口人在一起聚餐。

因為食用了一種叫「酸湯子」的麵食,9個長輩全部中毒身亡。

另外3個人年輕人,因為不喜歡酸湯子的口味,僥倖逃過一劫。

一次尋常的家庭便飯,怎麼就會釀成這等慘劇?

原因就是「米酵菌酸」。

酸湯子在製作的過程中,要把玉米面在常溫下進行長時間的發酵和浸泡。

如果玉米或者環境中存在椰毒假單胞菌,經過長時間的發酵,椰毒假單胞菌會瘋長並產生米酵菌酸。

這家人吃的酸湯子,已經在冰箱中存放了近一年的時間。

在這次食用之前,因為冰箱塞不下,還在陰涼處放置了一段時間。

也許是因為食材不新鮮,也許是因為儲存不當,酸湯子裡最終生出了米酵菌酸。

結果就是,吃了它的人,全部中毒身亡。

真是可怕。

除了酸湯子,在別的食物里,米酵菌酸這隻「魔鬼」也頻頻現身:

2018年,廣東河源。

楊先生和妻子帶著小女兒在一家店裡吃了含有米酵菌酸的河粉。

吃完後,三人均產生了中毒症狀。

最終,楊先生的妻子和女兒均中毒死亡。

只有楊先生,在重症監護室搶救後撿回一條命。

同樣是因為河粉,2020年7月份,廣州揭陽,也發生過一起「米酵菌酸中毒」事件。

11位顧客在「石頭腸粉店」食用了河粉後,均出現了嘔吐、腹瀉等中毒症狀。

最終,導致了1人死亡、2人重症、8人輕症的嚴重後果。

還有。

2019年9月,廣東深圳。

一個女子因為吃了泡發過3天的木耳中毒昏迷,嚴重腹瀉。

之所以會中毒,同樣是因為米酵菌酸。

後果依舊嚴重。

女子的多器官功能衰竭,她的肝腎心腦,都有不同程度的受損。

尤其是肝功能,受損非常嚴重。

最終,這個女子通過肝移植手術,換了個肝,才脫離了生命危險。

這些年,這些中毒事件的頻繁發生,也引起了很多人的重視。

市監總局也是做出了「家庭或小作坊一般不要製作出售酵米麵類食品」的規定。

儘量避免這類食物中毒事件的發生。

米酵菌酸活躍的食物,其實不少。

除了前面說的河粉、涼皮、木耳,還有北方的臭碴子、酸湯子、格格豆,南方的發酵後製作的湯圓、吊漿粑……

都容易被污染而產生米酵菌酸。

米酵菌酸的可怕,在於它有幾個特性:

1、耐高溫

把它放到120℃的高溫下加熱1個小時,都死不了。

這就意味著我們的食物里一旦出現了這種菌,想靠著正常的悶煮將它殺死,是不太可能的。

2、毒性強

如果不慎吃了含有米酵菌酸的食物後,發病很急。

快則半小時,慢也不會超過12小時就會發作。

症狀輕則噁心、嘔吐、頭暈、全身無力;

重則多器官衰竭,嘔血、驚厥、抽搐、休克甚至死亡。

3、致死率高

米酵菌酸的毒性,比黃麴黴菌還要毒。

而且一旦米酵菌酸中毒,是沒有特效解毒藥的。

所以這種中毒死亡率極高,達40%以上,是致死率最高的細菌毒素之一。

所以一旦發現有不舒服的情況,當務之急就是不要再繼續吃了。

然後趕緊催吐,去醫院洗胃,儘量降低毒性。

夏天,一般是食物中毒的高發期。

因為天氣濕熱,食物更容易變質。

除了米酵菌酸,容易「惹禍」的食物,還有很多。

比如隔夜西瓜。

2021年7月份,安徽的於女士因為吃了放在冰箱的隔夜西瓜,直接休克被送入ICU搶救;

2022年6月份,西安的8歲男孩圖圖同樣因為吃了隔夜西瓜,出現了貧血、無尿、腎功能衰竭等症狀,最終通過血漿置換才脫離危險。

之所以會出現這樣的狀況,是因為西瓜放進冰箱後依然會滋生細菌。

加上西瓜富含葡萄糖,果糖等營養物質,如果放置時間過長,那簡直就是細菌的培養皿。

所以切開的西瓜儘量快點吃完。

就算放到冰箱冷藏,也要套上保鮮膜,而且時間不要太久。

沒煮熟的豆角。

2021年5月份,煙台就發生了一起因油豆角中毒的事件。

當時,患者吃了沒煮熟的豆角,隨後就開始嘔吐腹瀉,甚至已經嚴重脫水。

送到醫院的時候,已經有點神志不清了。

因為像豆角,扁豆中,含有皂甙和植物凝集素兩種有毒物質,這些物質對胃腸道黏膜有強烈的刺激作用。

但是好在這兩種毒素不耐熱,只要充分加熱,就能殺死有毒物質。

還有每年一度的「野生菌盛宴」——毒蘑菇。

蘑菇雖然美味,但是毒蘑菇卻可以奪命。

每年都會有因誤食毒蘑菇而中毒的人。

隨便一搜,就會搜到好多因毒蘑菇出現幻覺的搞笑症狀。

有隔空「捋線」的,還有躺在病床上數小精靈的。

不過,事情雖然搞笑,咱還是不要嘗試。

因為症狀輕的,噁心、嘔吐、出現幻覺。

症狀重的,直接死亡。

所以儘量不要吃不認識的或者顏色鮮艷的蘑菇。

清洗的時候,一定要用水多衝幾次。

烹飪的時候,也一定要將蘑菇炒熟煮透 。

如果一旦出現中毒,要及時去醫院催吐、洗胃。

除了以上這些,還有很多食物,我們在吃的時候,也要注意。

比如在吃雞肝、豬肝等動物肝臟的時候,不要吃太多,不然容易容易引起維生素A中毒;

溏心蛋裡面的溏心,如果被污染過,會含有沙門氏菌,讓人拉肚子;

金槍魚中含有大量組胺,如果魚肉不新鮮,也容易引起食物中毒;

我們最常見的韭菜,上面如果有較多的農藥殘留,也會引起中毒。

吃是我們生活中的一件大事。

如何吃得安全,大家一定也要知道。

以下幾點,格外值得注意。

1、儘量不要吃剩菜剩飯

尤其是夏天,食物很容易變質。

所以飯菜儘量一頓吃完,不要做太多,今天吃不完明天吃,明天吃不完後天吃。

否則不知道吃到哪頓就變質了。

如果實在是剩了捨不得扔,也要及時放到冰箱裡封膜冷藏。

2、不要濫用冰箱

有一個常識一定要知道,並告訴所有家人:

食物放冰箱裡時間長了,也是會壞的。

因為冰箱可以延緩食物變質,但不能阻止食物腐敗。

就算是冷凍室里的東西,放久了也可能變質。

所以對從冰箱裡拿出來的東西,不要太有信心。

還是得仔細看看有沒有變質,如果感覺不對,趁早扔掉。

3、儘量不要自制發酵類食品

一般發酵類的食物對發酵菌種和發酵時間有一定的要求。

自己在家自製的時候,我們沒有一套嚴格的流程標準。

食物一旦在長時間發酵的過程中出現變質,後果就可能比較嚴重。

4、避免交叉感染

還有,日常烹飪的時候也要把生食和熟食分開,菜板和水池要清洗乾淨。

不然交叉感染也容易引起食物中毒。

夏天病菌活躍,繁殖也快,大家還是要多注意。

記得把這篇文轉發給你的家人。

點亮【在看】,願我們都能吃得平安健康。

作者 | 李月亮,來源:李月亮(ID: bymooneye)

主播 | 安東尼,朝鮮冷麵下藏著一顆韓國燒烤的心。

圖片 | 視覺中國,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繫刪除)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tw/138d53a14d9eebdb0ac98665dab85cd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