廈門再添國際生態新名片

2024-10-29     央廣網

我市再添國際生態新名片,生物多樣性保護工作迎來高光時刻!27日,廈門榮獲「生物多樣性魅力城市」稱號,併入選「自然城市」平台。

聯合國《生物多樣性公約》第十六次締約方大會在哥倫比亞卡利市舉行。北京時間10月27日,大會官方平行活動第八屆全球地方政府和城市峰會正式公布第二屆「生物多樣性魅力城市」和新一批「自然城市」入選名單。

廈門市和北京市、天津寧河區、鄂爾多斯市、安吉縣、十堰市、寧波北侖區、紹興市、麗水市一同獲此殊榮,同時這些城市和法國巴黎、美國西雅圖、德國柏林、巴西貝寧、哥倫比亞波哥大、日本橫濱等一起,入選了由宜可城-地方可持續發展協會(ICLEI)、世界自然保護聯盟、大自然保護協會發起,聯合國環境署、聯合國《生物多樣性公約》秘書處支持的全球城市間知識分享和案例展示平台——「自然城市」平台。

廈門憑藉什麼優勢入選「生物多樣性魅力城市」?這組數據很有說服力:廈門是我國重要的中心城市、港口及風景旅遊城市。從物種情況來看,有苔蘚、蕨類、種子植物等植物共1119種;有浮游、游泳、底棲等海洋動物共1342種;有穿山甲、獼猴等哺乳動物共計19種;有野生鳥類共402種,占比中國鳥類數26.96%……從生態空間來看,有公園202個,公園綠地面積共60.9平方公里;濕地17處,總面積約322.43平方公里;自然保護區2個,含國家級自然保護區1個;自然公園6個,含國家級自然公園2個……

我市持續深化拓展「廈門實踐」,加快建設美麗中國樣板城市,構建從山頂到海洋的保護治理大格局。近年來,圍繞生物多樣性保護,我市多措並舉——強化生態環境分區管控,構建「一屏一灣十廊」生態安全格局和山海城相融的城市空間格局;深入開展灣區綜合治理,全鏈條加強陸海統籌;加強物種培育,建立珍稀物種自然保護區等。

此外,我市通過持續開展植樹造林、綠盾行動,實施海島生態修復和海島養護,實施沙灘修復工程和岸線修復工程。全市現有國家級、省級生態公益林面積43.51萬畝,天然林面積27.70萬畝。

作為負責此次創建申報的牽頭單位,市生態環境局相關負責人表示,下一步,我市將推動建立和完善生物多樣性調查與保護的成效指標和評價體系、進一步規範和完善生物多樣性保護相關法規制度、加強生物多樣性保護宣傳教育,引導全社會共同參與生物多樣性保護工作。(記者 王玉婷 許曉婷 通訊員 王丹 陳智勇)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tw/136f7344f9fa51b048851876515ad7ac.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