艾布拉姆斯P-1「探險者」,早期的專業航拍飛機

2022-07-10   櫻桃談娛樂

原標題:艾布拉姆斯P-1「探險者」,早期的專業航拍飛機

當飛機升空之後,人們在直觀的感受了飛行之餘也發現空中視角對生活帶來的改變,航拍能夠更加直觀的反應地面信息,不管是商業、科研還是軍事等方面都有無限的價值,不過人們也發現早期的攝影設備本身使用就不方便,同時期的飛機也不適合搭載這些攝影設備。

早期單引擎飛機往往採用前置發動機艙的結構,這種結構符合飛行器自身設計所需,能夠提供更加穩定的飛行姿態,不過發動機的噪音和震動會影響航拍設備,發動機泄露的機油、廢氣等也是一個大麻煩。

1923年,Talbert Abrams成立了艾布拉姆斯(Abrams)航空測量公司,Talbert Abrams是人類史上的航拍先驅,自身也是一名飛行員,他被稱為「航空攝影之父」。估計是他實在無法忍受沒有專業飛機的困擾了,在1937年,一家名為艾布拉姆斯飛機公司的分支公司成立,並且當年就著手設計了一款專業的航拍飛機P-1「探險者」。

P-1是一架低單翼單引擎輕型飛機,飛機的機體前部分採用了大面積的透明結構,為了達到航拍所需的透明度,公司特地請來有機玻璃的發明者來塑造所需的大尺寸、獨特造型玻璃。

飛機前部為駕駛室和航拍設備、人員所在的位置,發動機在機體後部,採用後推式動力,這種設計讓發動機儘量與前部航拍設備隔絕,保證了相機光圈的清潔等,噪音影響也更小,當然了,相關設計也得益於30年代全金屬飛機技術的進步。

飛機的動力為一台365馬力的賴特R-975E-1 9缸風冷發動機,向後驅動一副漢米爾頓可變距雙槳葉螺旋槳,因為航拍飛機並不需要高速度、高機動性等,因此這樣的動力完全可以滿足需求。

飛機較低的單翼採用了類似於三角翼的設計,機翼前緣位置較為靠後,前緣後掠,後緣平直並安裝了副翼和襟翼,這種設計不僅保存了足夠的升力,還為前部機體騰出了空間,設備可以對機頭、兩側等大範圍區域進行航拍,極大的提高了工作效率。

在機翼上延伸出雙尾撐,尾部是雙垂尾和中間連接的水平尾翼。起落架為固定的前三點式,起落架上安裝有整流罩。

飛機的動力曾打算升級到450馬力,這需要重新安裝相應的支架來容納發動機,螺旋槳則更換為一副三槳葉螺旋槳。這款飛機不僅計劃用於航拍,還認為它具有不錯的商業價值,有可能迎來市場買家。

二戰爆發後情況發生了變化,相關工作被中斷,唯一的一架原型機被封存起來,航空技術也在戰爭的催化下快速發展,等到二戰結束時人們發現P-1已經過時了,於是這架飛機被捐贈給國家航空航天博物館,因為缺少維護目前狀況不佳。

艾布拉姆斯P-1「探險者」航拍飛機空重953千克,機長8.08米,高1.93米,翼展11.18米,機組2人,最大飛行速度320千米每小時,巡航速度282千米每小時,最大航程1900千米,最大升限6100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