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菊馬桶、死蜘蛛機器人!今年的搞笑諾獎,愛迪生看了都說好

2023-09-15     果殼網

原標題:看菊馬桶、死蜘蛛機器人!今年的搞笑諾獎,愛迪生看了都說好

盼望著,盼望著,北京時間今天上午6點,第33個第一屆諾貝爾獎終於揭曉啦!

這確實是個「山寨」諾貝爾獎的獎項,獲獎者的獲獎研究,常常讓人乍一看噗一聲笑出來,但再看會引起人們的思考——別忘了,很多搞笑諾貝爾獎的獲獎者,多年之後也拿到了真正的諾貝爾獎。

作為獲獎者,可以獲得十萬億獎金(辛巴威幣),以及一張有諾獎得主簽名的證書,一張能折成空盒子的紙(能裝12罐小可樂)

那麼話不多說,我們來看看今年的科學家,又有什麼迷惑行為吧!

公共衛生獎:監測排泄物的馬桶

2020年,來自史丹福大學的Seung-Min Park博士發布了令人震撼的「史丹福馬桶」。

這個馬桶不僅可以拍攝尿流和糞便的形態從而分析是否存在異常,同時還配備了尿液檢測試紙進一步分析尿液成分。這款馬桶還具有「肛門識別」技術,從而對不同排泄物的主人進行識別。

智能馬桶,看菊花識人|Improbable Research

這款馬桶發布後還在不停疊代升級,比如研究者還考慮在馬桶圈上增加心率傳感器以綜合檢測人體的健康指標。

以屎為鑑,可以知健康。也希望有朝一日,我們坐在馬桶上思考人生時,就可以做完一套全身體檢。

營養學獎:用帶電的筷子增強味覺

明治大學研究者發明了一雙會對舌頭髮送電流的筷子,它有望幫助人們在提升味覺體驗的同時減少鹽分攝入

舔一舔筷子,就能增強食物鹹味| 宮下研究室

這雙筷子可以用微弱的電刺激增強鹹味感知,電流釋放過程由固定在手腕上的微型計算機控制。

測試顯示,它能將鹹味感受增強至原來的約1.5倍。在使用了電刺激筷子後,受試者認為減鹽30%的模擬食物樣品嘗起來達到了與未減鹽版相同的鹹度。此外,這雙筷子還成功增加了人們對減鹽味噌湯的口味評價。

順便說,引領這項研究的教授宮下芳明還發明過可以舔到味道的顯示屏、可以吃的光學迷彩等一系列怪東西。相比之下,帶電的筷子倒是顯得頗為正經了。

化學和地質獎:科學家為什麼愛舔石頭

雖然聽起來十分奇怪,但舔石頭有時確實是地質學家和古生物學家們工作的一部分——獲獎者揚·扎拉謝維奇(Jan Zalasiewicz)也在文章中解釋了其中的緣由。

潤濕岩石樣本能讓紋理更加突出,觸覺敏感的舌頭可以清晰地分辨不同類型岩石的粒度差異,多孔的岩石還能產生粘舌頭的質感——利用這些特性,可以把肉眼看起來很相似的不同岩石更好地區分開。扎拉謝維奇本人就用自己的舌頭髮現了藏在不起眼石灰岩中的有孔蟲化石。

圖丨Improbable Research

當然,鑒於部分礦石對人有毒,非專業人士可不要輕易嘗試。

醫學獎:數數屍體的鼻毛

斑禿患者的頭髮、睫毛、眉毛甚至鼻毛都可能脫落。由於缺少鼻毛的保護作用,很多斑禿患者經歷過上呼吸道感染、鼻腔乾燥、過敏等增加的情況

為了更好地評估鼻毛減少對於斑禿患者的影響,就需要知道正常情況下人應該有多少鼻毛,以及其長度。

為此,美國加州大學歐文分校的研究者們進行了一項橫斷面研究。他們從南加州一所醫學院「招募」了20具遺體(10名男性,10名女性),平均年齡在83.45歲,並收集了他們的人口統計學、死亡原因、伴隨疾病等信息。

隨後,研究者對受試者每個鼻孔中的鼻毛進行計數,並用捲尺在三個測量點(鼻腔上部、下部、側面)分別測量了鼻毛的長度。結果顯示,每個鼻孔的平均鼻毛數量為120~122.2根,鼻毛的平均生長長度則為0.81~1.035厘米

機械工程獎:用死蜘蛛作為抓取工具

這是萊斯大學工程師的離譜發明:用死蜘蛛做成的迷你機械手。它可以自由控制開合,抓起各種不規則形狀的小物體。

蜘蛛做錯了什麼…… | Rice University(動圖經過加速)

死蜘蛛能變成機械手,這得益於蜘蛛獨特的運動控制方式:與人類不同,它們是通過液壓系統讓腿伸展的。

研究者首先把狼蛛凍死獲得蜘蛛屍體,然後在它的頭胸部刺入針頭,讓液壓系統連通外界,然後再用強力膠將針眼周圍密封。接下來,只要注入少量空氣改變壓強,就能控制死蜘蛛的腿做出伸縮運動。

研究者甚至還給這東西起了個名字叫「壞死機器人」(Necrobotics)| Rice University

在性能(?)退化前,可憐的狼蛛屍體可以承受700周期的加壓操作。研究者聲稱,這款機械手具有抓握輕柔、可生物降解、容易在自然環境中偽裝等優點(??)。

心理學獎:路人抬頭望,你也跟著望?

如果看見路人抬頭看,你也會順著ta的目光一起看嗎?

研究者在紐約繁忙街頭,預先設置不同規模(1、2、3、5、10和15人)的看熱鬧群體,站在街上,盯著街對面大樓的一扇窗戶。然後觀察當人數規模不同時,真路人加入的行為有沒有變化(真是一個經典又無聊的熱鬧)。

結果發現,已經在看熱鬧的人越多,路人加入一起看的意願就越大。而且邊走邊抬頭跟著看一眼窗戶的,比專門停下來加入看熱鬧群體的一起的,要多得多。於是他們高興地得出結論,看熱鬧和一開始的群體規模有關

物理獎:鳳尾魚「啪啪」堪比風暴

表層海水和深層海水混合,能量哪來的?大部分由風、潮汐推動,但南安普頓大學的研究者發現,鳳尾魚強烈的「啪啪啪」也能!

2018 年夏,研究團隊在伊比利亞半島西北海岸,連續15 天測量沿海湍流強度。他們發現,每天黃昏到黎明,即便沒啥風浪,聲波探測儀信號也非常強烈,於是放下小漁網,發現上來的全是魚卵,原來鳳尾魚們每晚都來這裡孵卵、受精。

圖丨Improbable Research

一直以來,生物攪動的湍流被認為就像是用「一根針去攪蛋黃醬」,促成海水混合的效率並不高。但這次發現顯示,沿海地區魚群瘋狂交配帶來的攪動,和大風暴造成的湍流甚至不相上下

傳播學獎:樣啥是腦大人的話說著倒

研究者請來兩位倒著說話的專家。

1號專家在14歲時覺醒倒著說話的能力,他會把每個單詞的字母重新排列,再念出來,比如香蕉「banana」,他會念成「ananab」。2號專家在8歲學會了倒著說話,他經常在生活中倒著說話,但他從來沒有有意識練習過。

這兩人的大腦確實都有特殊之處:1號的海馬旁回/梭狀回中的灰質體積更大,這個區域涉及情景記憶和視覺空間處理,還有關言語記憶編碼和工作記憶處理;2號的額中回和額下回以及右側楔前葉體積更大,這部分腦子是語音音位編碼和發音規劃的關鍵樞紐。

所以,人有特異功能,首先考慮大腦不正常。

文學獎:重複多少次,才會不認識這字?

一個字重複太多次,是不是就不認識這個字了?那要重複多少次呢?

答案是27.7次。

研究人員讓120個被試一直不停寫「the」這個單詞,最多寫60次,一旦感覺到這個詞怪怪的,就立即停下。結果其中有66人(55.0%)出現了奇怪的感覺——他們平均寫到27.7次就開始不認識「the」這個詞了,根據他們的描述,寫到最後,自己「好像失去了對手的控制」和「忘了這詞長啥樣」。

另外實驗結果還表明,越常用的詞,越容易出現這種現象

教育獎:系統研究了師生的無聊情緒

就真的很無聊,別看了。

Guokr

典禮在有名的結語中結束:

Goodbye Goodbye.

不會Goodbye的,明年、後年,以後很多年,我們都會再見,看看可愛的科學家們又搞出了什麼么蛾子,以及多少么蛾子真正變成了諾貝爾獎。

參考文獻

[1]Park, Seung-min, et al. "A mountable toilet system for personalized health monitoring via the analysis of excreta." Nature biomedical engineering 4.6 (2020): 624-635.

[2]https://onlinelibrary.wiley.com/doi/full/10.1002/advs.202201174

[3]https://www.meiji.ac.jp/koho/press/6t5h7p00003fh8kv.html

[4]https://www.palass.org/publications/newsletter/eating-fossils

[5]Milgram S, Bickman L, Berkowitz L. Note on the drawing power of crowds of different size[J]. Journal of personality and social psychology, 1969, 13(2): 79.

[6]Pham C, Hedayati B, Hashemi K, et al. The quantification and measurement of nasal hairs in a cadaveric population[C]//JOURNAL OF THE AMERICAN ACADEMY OF DERMATOLOGY. 360 PARK AVENUE SOUTH, NEW YORK, NY 10010-1710 USA: MOSBY-ELSEVIER, 2020, 83(6): AB202-AB202.

[7]Fernandez Castro B, Peña M, Nogueira E, et al. Intense upper ocean mixing due to large aggregations of spawning fish[J]. Nature Geoscience, 2022, 15(4): 287-292.

[8]Torres-Prioris M J, López-Barroso D, Càmara E, et al. Neurocognitive signatures of phonemic sequencing in expert backward speakers[J]. Scientific reports, 2020, 10(1): 10621.

[9]Moulin C J A, Bell N, Turunen M, et al. The the the the induction of jamais vu in the laboratory: word alienation and semantic satiation[J]. Memory, 2021, 29(7): 933-942.

作者:Owl,窗敲雨,黎小球,biu,睿悅,翻翻,李小葵

編輯:李小葵,luna

如有需要請聯繫[email protected]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tw/130d6816a25142990af2e2c0db30940d.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