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軍事競爭的焦點,越來越集中在第五代戰鬥機的研發與部署上。五代機,不僅代表當前空軍戰鬥力的巔峰,也是未來制空權爭奪的核心裝備。
那麼,面對這樣現實的問題,對於中美俄五代機數量對比,美國現役766架,那麼俄羅斯以及中國又是多少呢?
美國
美國是五代機技術的引領者,也是全球裝備最多五代機的國家。
美國空軍的主力五代機有F-22「猛禽」和F-35「閃電II」,其中F-22專注於空中優勢任務,而F-35則是多用途戰機,涵蓋空對空和空對地作戰。
F-22雖已停產,但仍有大約180架在役,而F-35的產量持續增長,目前已超過580架,總數超760架。
另外,美國還計劃繼續大規模生產F-35,不僅滿足本國空軍、海軍和海軍陸戰隊的需求,還在向多個盟國出口這一機型。
所以,美國的五代機不僅數量龐大,且通過多年的作戰經驗積累和技術更新,F-22和F-35的實際作戰能力已超其他國家的同類機型。特別是F-35的隱身能力、信息化作戰系統、數據鏈技術等都已應用於實戰,具備極高的戰鬥力。
此外,美國還在研發下一代六代機,進一步鞏固其空中優勢。
中國
中國在五代機領域起步相對較晚,但近年來取得令人矚目的進展。中國的五代機以殲-20為核心,這款戰鬥機自2017年正式服役以來,產量穩步提升,目前現役數量估計已超200-300架。
此外,還在研發殲-31,預計未來將作為中國海軍的艦載隱身戰鬥機,使中國的五代機數量繼續增加。
但是,要知道:中國五代機研發進程之所以能快速追趕美國,得益於國家戰略的強大支持、技術投入的持續增加,以及國內航空工業的迅猛發展。
中國在隱身材料、航電系統和飛彈技術方面取得突破,使殲-20具備較強的隱身和空戰能力。此外,殲-20的設計兼顧超音速巡航和超視距作戰,雖在發動機技術上與美國的F-22還有差距,但在亞洲戰場上,中國五代機的數量和質量已形成一定的區域優勢。
俄羅斯
俄羅斯的五代機發展則相對滯後。蘇-57是俄羅斯唯一的五代機,但截至2024年,只有32架,這個數量遠遠低於中美。
雖然,蘇-57在某些方面具備先進技術,如機動性和多用途作戰能力,但其隱身性能和信息化作戰系統相對較弱。
更重要的是,蘇-57的生產進度遠遠落後於計劃,導致俄羅斯在五代機數量上與中國差距逐漸拉大。
看到這裡,確實讓不少人產生疑惑:對於五代機的對比,俄羅斯連中國零頭都不到,這到底是怎麼回事呢?
俄羅斯的經濟體量相對較小,長期依賴能源出口,而國際油價波動和西方的經濟制裁進一步限制了俄羅斯的國防預算。
相比之下,中國有充足的財政支持,能夠持續進行大規模的軍事研發和裝備生產。五代機的研發和生產需大量資金投入,從設計、測試、生產到維護,每一個環節都要求巨額開支。對於俄羅斯而言,有限的國防預算使其難以像中國那樣持續擴大量產。
雖然,俄羅斯在戰鬥機設計和飛行性能優化上具有豐富經驗,但在五代機的關鍵技術上,尤其是隱身材料、先進航電系統和發動機技術,俄羅斯與中美仍存在較大差距。
蘇-57的隱身能力被認為:不及F-22、F-35和殲-20,其航電系統的綜合性和信息化作戰能力也難以與美中兩國相媲美。
相較之下,中國在隱身材料、信息化作戰和雷達技術方面取得了顯著進展,尤其是在航電系統和飛彈技術上進行大規模的自主研發。這些技術優勢,使中國能夠大規模生產性能接近世界一流水平的五代機,並持續縮小與美國的技術差距。
但是,中國擁有全球規模最大的工業製造體系和完整的航空產業鏈,能夠迅速將研發成果轉化為量產。相比之下,俄羅斯的軍工生產體系較為老化,受蘇聯解體後經濟困境的影響,現代化升級進展緩慢。
此外,俄羅斯航空工業的核心企業有限,生產能力難以與中國龐大的工業體系相匹敵。中國能夠以較快的速度製造和部署新型戰鬥機,而俄羅斯的生產能力受限,導致其五代機的數量遠遠落後。
通過對比可以看出:美國依然在五代機數量和質量上占據絕對優勢,擁有超過766架現役五代機。
而中國以快速增長的五代機數量成為美國的主要競爭對手,預計未來幾年,中國五代機的數量將持續增加。
而俄羅斯則因經濟制約、技術瓶頸和生產體系的局限,五代機數量僅為32架,連中國的零頭都不到。
可是,隨著全球空軍力量的不斷競爭,五代機的數量和質量將繼續影響未來的國際軍事格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