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中國近20年的經濟的高速發展,醫學也得到了快速的發展,隨著醫學的高速發展,我們的醫學觀念和醫學的知識,都在不斷的更新,變化。
這不今年我們科招了幾個剛畢業的醫學本科生,由於是剛剛畢業,主任要求我們這些高年資的醫生親自帶教。這不前幾天就問我一個問題,為什麼送全麻術後的病人,你都會對病人家屬說,可以讓病人睡會兒。而我們以前實習的時候,護士和醫生多不讓病人回到病房睡覺呢?
這個問題問得好,關於這個問題,我想談談自己這麼多年的一些看法,這個梗應該從以前說起。
我國的麻醉事業發展得比較晚,直到1987年,徐州醫學院才招了第一屆的麻醉本科生。真正走到臨床也是5年以後,那個年代多是精英教育,招的人太少。這些畢業生,基本上都留在了全國最知名的三甲醫院了,並且很多都是知名的麻醉科主任了,而真正到基層醫院的幾乎沒有,直到99年擴招了以後,這樣的現狀慢慢的好轉。
那時候的麻醉方式基本上多是以,局麻,頸叢,臂叢,硬膜外麻醉,腰麻,腰硬聯合麻醉等方式為主;那時的全麻藥物也是非常的少的,不完善的,導致那時候的全麻是非常非常的少。由於全麻藥物和觀念的限制,大家都認為全麻是不安全的。
以前多是一些「氟芬合劑」,「杜芬合劑」,「大力神」等麻醉藥物,以前的老麻醉醫生多知道,這些藥物的鎮痛鎮靜作用非常的強勁,屬於1+1=3或者4,5的那種藥物,而且沒有拮抗劑,只能等待自身藥物的代謝,而且以前沒有沒有現在的監測設備,所以那時候病人發生意外的很多。那時候護士和醫生就會儘量地不讓患者睡覺,一直讓家屬叫著病人。
麻醉行業經過近20年的高速發展,問世了大量像瑞芬太尼 ,中長鏈的丙泊酚,咪達唑侖,右美,短效的肌松藥像米庫羅庫,順本,羅庫等這些優秀好藥。這些藥物不但病人甦醒得也快,甦醒也很完善,而且還有拮抗劑,而且我們的麻醉機和麻醉的監測設備,麻醉工具也越來越好,全麻也越來越安全,全麻已逐漸的被人們也慢慢的接受,而且隨在復甦室的開放,全麻術後病人也越來越安全了,但是手術後不讓全麻病人睡覺觀念一直沒有改變。
所以,我想就對麻醉手術後病人是否可以睡覺這個問題,發表一下我個人的一些建議和看法。全麻後病人復甦,我們麻醉醫生多是等到病人清醒意識和肌松恢復以後才拔管,一般還會送復甦室觀察半個小時以上,還要脫氧5分鐘,觀察氧合情況,在確定病非常安全的情況下才會送回病房。
我個人認為,病人對答如流後,在送病人回病房的路上,帶上呼吸氣囊,有條件的話帶上可攜式脈搏氧。在路上勤叫病人,別讓病人睡著了(如果是肥胖的病人,或者有鼾症,亦或者呼吸暫停病史的,需要帶氧氣袋,脈搏氧,並且床頭抬高)。
送到病房後,全麻病人常規吸氧,心電監護,血壓,SpO2,(個人認為手術也是對人體的一種傷害,機體也需要睡眠來修復),如不讓患者睡覺休息,可能不利於患者機體的恢復,做好監護後,關注SpO2如下降及時呼叫患者,呼叫護士和醫生。
這個是我的一些個人建議和看法,希望同行相互交流討論。
作者:浙江新安國際醫院,唐華東(嘉新唐)
【溫馨提示】點個關注,這裡有大量專業的醫學科普,為您揭秘手術麻醉的那些事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