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萬的周杰倫演唱會門票,刺痛了誰?

2023-07-21     i黑馬

原標題:15萬的周杰倫演唱會門票,刺痛了誰?

天價門票傷了誰的心?

來源 | 品牌頭版(ID:ceozhiku)

作者 | 林川

「這可比春運火車票難搶多了」,連續四個小時守在手機前,等著搶票的劉傑如此說道。

日前,周杰倫天津站的演唱會門票正式開售,根據大麥平台官方顯示將會連續幾個時刻累計發票近13萬張。然而當粉絲們嚴陣以待,用自己所能獲得的最快網速準備搶票時,卻發現門票秒空。

神奇的是,一邊是準備充分的粉絲根本搶不到票,另一邊卻是黃牛高舉雙手將門票炒翻天。

圖源:微博話題

01

兩張連座票,叫價15萬?

「守在手機前,每次放票都會第一時間點進去,然後到了付款頁面就會顯示提交失敗。本來6月底海口站就因為有事沒去成,天津這次計劃勢在必行,沒想到還是掃興而歸了」,家住上海的白領李惠無奈的說道。

事實上,驗證、卡頓、退出再重新選座驗證,無限循環,這是大麥網放票當天很多搶購門票的粉絲所遭遇的狀況,最終不到30秒門票就賣光了。

圖源:大麥APP

如果因為拼不過其他粉絲的手速,也就罷了。最讓人氣憤的是,周杰倫天津站演唱會的門票很多都被黃牛收入囊中,並在加價後進行二次售賣。

隨便搜索都能看到很多黃牛加價銷售,翻個倍都算是良心價格了,有黃牛表示內場前三排的門票售價基本都能達到2萬元左右。更有甚者在某二手交易平台,有人直接將兩張票麵價值原本只有2000元的連座票定價到15萬。

圖源:閒魚APP

消息一出,很快引髮網友熱議,有人調侃:「15萬買兩張演唱會門票,難道是周杰倫坐在我的腿上唱歌嗎?」也有人表示演唱會門票不強制實名,就是在縱容黃牛。

圖源:微博評論

事實上,不只是周杰倫,「歌神」張學友巡迴演唱會的門票開售也被很快搶購一空。沒過多久,各種轉讓門票的消息就開始在出現在各大二手交易平台上。

除了這些人盡皆知的大明星,一些相對小眾的樂隊因為演出場地受限、門票數量不多,也會被黃牛盯上。

筆者親身經歷今年上半年稜鏡樂隊在武漢的演出,因為在官方售票平台秀動APP上搶不到票,無奈選擇找黃牛,最終加價近30%成交。

相比較倒賣周杰倫演唱會門票的黃牛來說,已經算是「良心價」了。

02

黃牛為何屢禁不止?

以前的黃牛不管是什麼門票、火車票還是機票,只要熱度夠高都會想著搶購分一杯羹。不過隨著網際網路時代的發展和進站的強實名認證,倒賣機票火車票的黃牛們基本已經淡出市場,但他們並沒有消失,而是將矛頭對準了熱門演出上。

事實上,就在前幾年各大演唱會、話劇演出等都還沒有普及實名認證,或者說是只在購票階段認證,等到演出開始當天進場並不會做二次查驗。

這種方式給了黃牛相當大的操作空間,基本和以前類似,只要能夠搶到票就不愁賣不出去。

今年開始,為了遏制黃牛的勢頭,很多演唱會都開始推行「強實名制」。也就是說不僅在搶票階段實名認證,同時門票下單後不接受退換,演出當天進入會場前也需要人證合一。

圖源:秀動APP

原本以為這種強制實名認證的方式可以徹底打垮黃牛這一灰色產業鏈,卻沒想到在二手交易平台上仍然隨處可見。

俗話說,上有政策,下有對策。有了強制實名,黃牛或許沒有辦法用自己的身份證去搶購門票,但各大平台開始出現代為搶購門票的「搶手」。

簡單理解就是粉絲搶不到票時,只需要把自己的實名認證信息登記在購票平台上,黃牛將會用專業的搶票軟體幫助粉絲完成搶票這個動作。接下來的付款還是粉絲自己操作,黃牛根據演出的熱門程度從中收取一定的服務費。

圖源:小紅書

這還只是黃牛搶購門票的途徑之一,事實上哪怕官方平台已經沒有餘票,黃牛仍然能夠想到很多辦法。

有業內人士認為,通常一場演唱會門票的流轉,官方售票平台只是其中占比較大的一個方向。包括贊助商、票務平台、相關運營公司等其實都有機會拿到普通票,只要手中有票,那就有可能成為黃牛的目標。

對此,甚至有陰謀論的網友表示,會不會有些黃牛就是售票平台名下的員工?因為官方定價受限制不能太高,因此就僱傭大批黃牛出手,轉售之後雙方再按照相應的比例分成。

03

行業發展仍需共同努力

某種意義上主辦方嚴格控制,各大票務平台推行強實名認證具備一定的作用,最起碼會讓黃牛在搶購門票時有所顧忌。比如說萬一搶到了票卻沒有人要,又或者演出當晚查驗嚴謹,實名信息對不上等。

不過這種強制實名的方式,隨之也帶來了一些弊端,首先是理想和現實之間的出入。

「大型演唱會的觀看人數動輒以數萬計,即便在買票時要求必須強制實名,但真到了入場那天因為排隊人數過多,檢察人員也無法做到事無巨細,看到手中有票就給放行了」,前段時間觀看過五月天演唱會的小劉如此表示。

圖源:小紅書

理性角度來看的確如此,尤其像周杰倫這種級別的明星,一場演出下來觀眾輕輕鬆鬆就能超過5萬人。如果在進場過程中挨個實名查驗,勢必要耗費大量的人力物力。

再加上各大平台不支持退票和轉贈,一直也讓很多人無法接受。

「很多演出都是提前一兩個月開始賣票,但平時也無法預計到演出當天的具體安排。萬一真的因為有急事去不成,這個錢就白花了」,對於很多票務平台無法退票的規定,有消費者如此吐槽。

目前在黑貓投訴平台上,關於大麥的投訴量已經超過3300條,大多數集中在拒絕申請退票,不予退款等。

圖源:黑貓投訴平台

不強制實名黃牛現象猖獗,如果強制實名部分觀眾可能又會因為突髮狀況怨聲載道,對票務平台而言也是左右為難。

在這種情況下,二手交易平台和監管部門或許應該承擔更多的責任。

二手交易平台針對倒賣門票的現象應該加以制止,比如下架相關售賣信息、凍結帳號等;監管部門也需要推出更多維持市場秩序的通知,並強化消費者拒絕參與黃牛倒賣的心智,從而保障消費者的合法權益。

否則隨著演出市場的持續回暖,傳出的負面消息可能會越來越多。

*免責聲明:本文章為作者獨立觀點,不代表i黑馬立場。

掃碼加入黑馬創業者交流群

掃描下方二維碼

加入黑馬AIGC產業營

讀懂AIGC底層邏輯,一步接入產業未來

點擊底部 分享、贊和在看,完成三連擊,把好的內容傳遞給更多需要的人。

更多精彩內容,盡在i黑馬視頻號

關注黑馬傳播矩陣,get更多精彩內容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tw/128e43d48c206af5be559e7578ddb31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