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國終止對華出售方案,稱燃氣輪機可用作軍艦,結果打臉

2024-07-05     小陳言社會

7月3日,德國政府否決了大眾公司旗下的「曼恩能源方案」將燃氣輪機業務出售給中企的交易。這一決定引發了德國政界,特別是綠黨和親美要員的歡呼。然而,隨之而來的發展卻讓人啼笑皆非。

根據分析人士的觀點,燃氣輪機因其不需要鍋爐、重量輕、體積小、功率大等優點,被認為非常適合作為艦船發動機使用。正因如此,德國政府擔心中方會將這一技術用于軍事目的,尤其是在軍艦發動機上。

在德國政府作出決定後,「曼恩能源方案」公司表示尊重這一決定,但同時宣布將逐步縮減開發新的燃氣輪機業務。這一聲明無疑是對德國政府決定的一種反擊:既然不能出售,那我們乾脆停止研發。這意味著,德國未來將失去在這一領域的創新與疊代機會。

自主研發與技術領先

更為諷刺的是,中方已經擁有了自主研發的CGT-25M型燃氣輪機,單機功率高達38000馬力,遠高於美國LM2500燃氣輪機的25000馬力。由此可見,中國在燃氣輪機技術上已經取得了相當的突破,並不依賴於德國的技術。那麼,德國為何如此擔心中方購買其燃氣輪機業務?

這一事件的影響顯而易見:德國製造業無疑會因失去這一研發方向而受損。德國一直以高品質的工業產品和創新能力著稱,但在全球化的今天,技術封鎖和市場封閉只會讓其在國際競爭中逐漸失去優勢。曼恩能源的決定不僅讓德國失去了一個潛在的市場,也可能讓其在燃氣輪機技術上的領先地位受到挑戰。

此外,這一事件也反映出了一種不健康的國際貿易心態。過度的安全擔憂和政治干預會導致市場的不穩定和技術交流的停滯。與其封閉市場、阻礙技術交流,不如在開放與合作中尋找新的增長點和合作方式,這樣才能在全球化的浪潮中立於不敗之地。

德國終止對華出售燃氣輪機方案的決定,無疑是出於安全和政治考量,但結果卻讓自身受損。「曼恩能源方案」公司的反應不僅打臉了柏林的決定,也提醒我們,技術創新與國際合作的重要性不容忽視。在全球化的今天,開放、合作、共享才是各國共同發展的必由之路。希望德國能從這次事件中吸取教訓,重新審視其在國際貿易和技術合作中的策略,繼續保持其工業和創新的領先地位。#深度好文計劃#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tw/1288abc2eb842505390eb4461914f8dc.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