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狂飆》華麗落下帷幕,但這部劇的熱度,至今仍是觀眾討論的焦點。
無論是高啟強與安欣之間的「鬥智斗勇」,還是阿姨「陳書婷」與大佬之間的欺凌,還是重重底層現實「陰影」的折射,都成功俘獲了粉絲們的眼球。
在這部作品上映之前,張玩文和陳書婷在電影界的存在感並不誇張。
倒不如說,劇中的張志堅、吳剛、李建義等人,已經在《人民的名義》之間,邁向了成功的邊緣,但遺憾的是,3人卻成了最大的包袱和「敗北」,這是為什麼呢?
從跳躍感十足、難看的坦率來說,張譯、張旺文、李一桐等其他年輕演員加盟,是一支陣容豪華的隊伍。
光是演員就引起了觀眾的興趣,遺憾的是,在追劇的過程中,因為吳剛而有了舞戲的感覺,老戲骨的演技有所退步嗎?
不,數一下吳剛的三大敗北吧。 這是不可忽視的存在。
在《人民的名義》中,吳剛飾演的《李達康》,王的輕蔑眼神給觀眾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在這部戲裡,他和岳秀清演的是夫妻,但在《狂飆》中,沒想到是這樣的組合。
不認識的人,一想到「達康書記」換了工作單位,就不由得浮想聯翩。
不否認這位演員身上,透露著正氣,但過多地嘗試一個角色,是不是有點尷尬? 像嘉冰這樣的喜劇演員,可以自由切換,讓人眼前一亮。
相反劇中的老戲骨,變動不大,真的讓人心裡有點不踏實。
李建義飾演的《季昌明》和該劇的《老紀》,只是字不一,名字的聲音,全是動靜,不知是為了加深觀眾的印象,還是為了引起思想上的跳躍。
在《人民的名義》中,李建義飾演的《季昌明》,是一個非常有正義感的人,但基本上是陪襯,沒有太多色彩。
在這部作品中,老戲骨也是這樣的表現,在吳剛飾演的「徐忠」的陪同下,展開了一系列的陪伴調查。
特別是兩個人單獨交往的時候,觀眾不小心進入了前面的電影院,很尷尬。
其次,變動較大的張志堅在《人民的名義》中扮演「高育良」書記員,他那位位高權重、總是精打細算的樣子,至今仍讓觀眾印象深刻。
在《狂飆》中,這個老戲骨飾演的角色相對來說具有挑戰性,從精心盤算自己的前途,到後來以身作則主動自首,毫不誇張,基本上與之前的角色沒有本質上的區別。
最值得一提的是,三位演員的妝容和造型,李建義不變,穿著依然莊重公正。
吳剛只是髮型變了,用不太專業的眼光看,只是短了一點,幾乎沒有什麼大的變化,臉上有整形感。
歐式的大雙眼皮,在沒有任何情緒渲染的情況下,在觀眾中引起了話題。 對此,演員吳剛回答說,自己身體不適,是因為生病,與醫美沒有任何關係。
但是有心的觀眾會發現,在《人民的名義》的時候,出現了一些臉部缺陷的痕跡。
當繭自縛,化作敗北之窗搖來搖去的時候,他那雙徹骨的眼眸,曾是他風神的瞬間,而在《慶餘年》之中,笑嘻嘻的城府,氣場全開,證明了這位演員的實力。
吳剛不知道到底是因為什麼病,臉上僵硬,但總算過關了。
反過來說,李建義這個老戲骨,在以前的作品中,是籍籍無名的存在,毫不誇張,存在感非常低。
拿到《狂飆》這個素材的時候,應該大膽嘗試,不是類似的身份,讓觀眾有了跳躍感。
本可以發出不同的顏色,卻低調地停留在舒適區,觀眾的期待明顯下降。
最後想說的是,張志堅、溫文爾雅的氣場,從《人民的名義》帶到了《狂飆》。 和張譯拍戲的時候,展現出了爆發力,但就像罵「祁同偉」的場景一樣,沒有任何挑戰性,是重複之前的老路。
尤其是張健出事後,這齣老戲的骨頭站在陽台上,獨自沉思。 這孤獨的身影,瞬間讓我聯想到高育良這個角色。
三位老戲骨,身份相似,但在《狂飆》這部電視劇里,真的畫龍點睛嗎? 不,我更期待張珞文和張譯的對決,善惡的較量。 所有的人都成了陪護。
尤其是張珞文逆天的表演,真的讓人拍案叫絕,隨意對視,用透露出的煞氣、人心營造出的直覺,成功地把這些老戲的骨頭壓垮了。
過去,輿論總說,老戲骨的陣容,是為了支撐老鮮肉,但結合《狂飆》來看,似乎是拖後腿輸了。
劇中所有新鮮的面孔,無論是表演,還是人物造型,都非常鮮艷。
只有這三位實力派的老戲骨,讓觀眾有點失望和遺憾。 相似的臉,相似的職場和角色,不同的劇本,這代表著什麼?
張志堅、李建義、吳剛三人,應該認真反省嗎? 很多觀眾可能不知道,長大後高曉晨的扮演者是吳剛的兒子。
很多細節加在一起,反過來看,相信在粉絲的心中,會有一個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