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代保健報訊(王 妮 記者 門孝成)近日,西安交通大學第二附屬醫院生物診斷治療國家地方聯合工程研究中心在《自然-人類行為》(Nature Human Behaviour,影響因子24,25)在線發表了題為《雙向雙樣本孟德爾隨機化分析確定了相對碳水化合物攝入和抑鬱症之間的因果關係》(Bidirectional two-sample Mendelian Randomization analysis identifies causal associations between relative carbohydrate intake and depression)的研究成果,揭示了相對碳水化合物攝入在降低抑鬱症風險方面的保護作用。
論文截圖
該研究利用40餘萬人的遺傳信息探究飲食中碳水化合物的攝入對抑鬱症的影響。研究發現,增加日常飲食中碳水化合物的攝入能夠降低抑鬱症的發病風險。碳水化合物的熱量占比增加16%(約等於335卡路里)與抑鬱症風險降低58%相關,這種保護性具有一定的因果關係。 鑒於日常飲食對肥胖的影響,該研究進一步探究肥胖是否會影響碳水化合物攝入對抑鬱症的保護作用。研究發現,增加飲食中碳水化合物的攝入能夠降低身體質量指數(BMI),而降低身體質量指數進一步減少抑鬱症的發病風險。 綜上所述,本文揭示了碳水化合物攝入量和抑鬱症之間強有力的因果關係,證明增加飲食中碳水化合物的相對攝入量會降低抑鬱症的患病風險,為利用飲食干預預防抑鬱症提供了理論依據。
《自然-人類行為》雜誌同期還配發了題為「相對碳水化合物攝入對抑鬱症的保護作用」(The protective effect of relative carbohydrate intake on depression)的專題研究簡報,正面評價該項研究成果。
西安交通大學第二附屬醫院生物診斷治療國家地方聯合工程研究中心始終堅持以臨床問題導向,近年來在中心負責人李宗芳院長的帶領下,積極聯合校內外兄弟學院及科研機構、廣納與培育人才、加強醫工交叉合作研究。該研究是西安交通大學第二附屬醫院與生命學院在醫工交叉領域的又一標誌性成果,生命學院楊鐵林教授掛職第二附屬醫院副院長期間,積極推動學科融合發展,指導二附院生物診療中心姚石博士作為第一作者完成了主要工作,生命學院生物醫學信息與基因組學中心碩士生張萌和董珊珊副教授為共同第一作者,合作兩院雙聘教授楊鐵林副院長為末尾通訊作者。該項研究工作得到了國家自然科學基金、中央高校基本科研業務費專項資金等項目的資助。
據世界衛生組織統計,全球約有2.8億人飽受抑鬱症的困擾,並導致每年超過70萬人自殺身亡。闡明抑鬱症的致病因素對於降低抑鬱症風險至關重要。近年來,飲食與抑鬱症的關係受到了廣泛關注,碳水化合物的攝入與抑鬱症的關係存在較大爭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