繼員工「跳樓門」之後,最近比亞迪又陷入了「污染門」的風波中。
出事的是比亞迪位於湖南省長沙市雨花區的工廠。
自五一以來,每晚都有周邊居民跑到比亞迪工廠的門口聚集,扯橫幅,喊口號,控訴比亞迪排放有毒氣體。
而後,一則「比亞迪排放超標導致多名兒童流鼻血」的新聞更把比亞迪送上了長沙同城熱搜第一名。
面對輿論危機,比亞迪的回應一共有兩條——
1、網傳流鼻血的消息屬於惡意捏造關聯,比亞迪已經報警;
2、比亞迪前後給長沙工廠投入100多個億,停產不現實。
這件事的最新進展是,長沙官方已經派遣調查組進駐比亞迪工廠,調查排放情況了。
在討論比亞迪之前,我們先把事件的來龍去脈捋一捋。從時間線來看,比亞迪「污染門」的爆發主要集中在4月。
比亞迪長沙工廠附近的多名居民反映,在家中能聞到一股非常濃烈的油漆味,他們開始還以為是誰家裝修,後來大家發起了一份面對周圍10多個小區居民的調查問卷,才發現周圍不少小區居民都有相同經歷。
此外,還有不少居民發現,自家孩子開始流鼻血了,他們懷疑孩子的不適症狀正是因為異味。
地圖顯示,比亞迪工廠緊鄰居民區
經過推導,居民們最終將異味的來源鎖定到了離居民區最近的比亞迪工廠,他們認為正是比亞迪排放廢氣超標,才導致部分業主及兒童出現嘔吐、咳嗽、流鼻血等症狀。
從4月開始,在人民網的領導留言板欄目就不斷有長沙居民反映比亞迪的污染問題,稱比亞迪排放的廢氣已經影響到了他們的健康。
如果說4月時周邊居民和比亞迪還在針尖對麥芒,互不相讓,那麼5月這些居民就已經跟比亞迪摩拳擦掌,直接乾上了。
從5月開始,比亞迪工廠周邊居民就開始了「夜間維權」活動,他們每晚都會舉著橫幅,跑到比亞迪工廠門口,大喊維權口號。
這麼多人天天在門口鬧,任誰也受不住。比亞迪跟維權居民私下協調了多次,但均以失敗告終。
在5月6日的協調會中,比亞迪相關工作人員表示需要3個月時間完成產線轉移,就可以沒有刺鼻氣味。後又表示如果同時進行減產及產線轉移,1個月後就可以沒有刺鼻氣味。
但是居民們不買帳,他們一天都等不了。
5月7日,「比亞迪工廠污染疑致多名兒童流鼻血」的話題登上熱搜。當晚,比亞迪官方出來發聲了,榜姐總結一下他們的回應——
1、比亞迪工業園排放符合國家相關法規及標準;
2、附近居民區或存在異味情況,比亞迪已經採取措施並改善;
3、排放超標流鼻血,純屬惡意捏造。
這個回應中規中矩,算是一個標準的公關文,比亞迪承認了排放氣體存在異味,但堅稱自己「符合法律法規」。
對於周邊居民指控的排放廢氣導致兒童流鼻血一事,比亞迪是堅決不認的,畢竟這事還停留在猜測上。截至目前,周邊居民還沒有證據證明自家孩子流鼻血跟比亞迪排放有關。
在比亞迪污染門鬧大之後,長沙官方調查組5月8日開始進駐比亞迪工廠調查。
現在官方的調查報告還沒出爐,但比亞迪的一些黑歷史倒是被翻了出來——
早在2019年,長沙比亞迪就因噴塗車間生產廢氣排放的污染物影響附近居民生活被投訴過。
2021年5月,長沙比亞迪雨花區工廠再次因塗裝車間油漆味嚴重、影響居民生活等問題被官方點名。
今年1月,長沙市生態環境局披露的重點企業揮發性有機物綜合整治情況公示表中,比亞迪長沙工廠被點名要求從源頭、塗裝過程、回收及VOCs監控等環節進行整改。目前,比亞迪長沙工廠的揮發性有機物排放整改還未完全告終。
總的來說,比亞迪在環保問題上一直都不太乾淨。
值得一提的是,比亞迪曾在2011年被深圳人居環境委員會點名,在12家重大環境違法的企業中,比亞迪因兩次被查出廢氣排放超標,赫然在列。
而在深圳工廠事件後,比亞迪被移出的部分生產環節就搬到了長沙——現在比亞迪在長沙雨花區的工廠,正是在2012年開始投產的。
在比亞迪工廠的投產時間上,還存在一個非常大的爭議點,那就是比亞迪長沙工廠是2012年開始投產的,但是周邊的居民區是2018年左右落成的,只有附近的景環小區是在比亞迪長沙工廠之前批建的。
居民維權的難點也在於此,長沙市雨花區環境執法大隊曾對居民表示,比亞迪建廠在前,小區建設在後,而比亞迪所在地塊規劃為工業用地,排放標準即為工業標準。
長沙規劃部門則答覆稱,無論是比亞迪工廠的規劃用地,還是小區的規劃用地,都合理合法,沒有任何問題。
距離比亞迪工廠最近的白田佳苑小區,只有50米。在工業用地與居民小區之間,基本沒有緩衝區。
有接近比亞迪的人士向媒體透露:「比亞迪也是有苦難言,工業排放標準是達標了,但距離居民區太近也實屬無奈。按照規劃的要求,居民區蓋樓必須遠離工廠至少 2 公里,比亞迪建廠在先開發商蓋樓在後,最近距離不到 50 米,工廠排放的廢氣直接進入居民區,能沒味道嗎?問題是,誰放鬆了用地規劃的底線思維,將居民樓蓋到距離工廠 50 米?」
既然大家都沒問題,那麼出現這個問題,又應該怪誰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