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賽馬網獲悉,今日(8月28日),4輛印有「香港賽馬會」標識的運馬車輛排隊緩緩駛入廣州市郊流溪河畔的香港賽馬會從化馬場(簡稱「從化馬場」),停靠在場內的海關監管查驗平台。早已等候在旁的海關查驗關員立即開展檢查、問詢情況、查驗拍照、核對貨證和體溫監測等查驗工作。
馬產業是粵港澳大灣區重點發展產業之一。《粵港澳大灣區發展規劃綱要》明確提出,推進馬匹運動及相關產業發展,加強香港與內地在馬匹、飼草飼料、獸藥、生物製品等進出境檢驗檢疫和通關等方面的合作。近年來,廣州海關認真貫徹落實《粵港澳大灣區發展規劃綱要》,深入踐行「智慧海關、智能邊境、智享聯通」理念,強化科技應用、加強改革創新,持續優化跨境運輸賽馬監管模式,自2018年8月粵港跨境賽馬常態化運輸以來,共監管超2.3萬匹次賽馬安全、順暢往返粵港兩地。
據介紹,作為2010年廣州亞運會賽後利用項目的從化馬場位於內地首個獲國際認可的無規定馬屬動物疫病區——廣州市從化區,是粵港澳大灣區發展重點項目,也是目前內地最大規模、最高標準、最為完善的純血馬飼養訓練中心,占地150多公頃,擁有4條跑道、9棟馬房、馬醫院、馬泳池等設施,可容納660匹賽馬同時訓養,今年8月28日迎來正式運營五周年。
「從化馬場坐落在內地首個國際認可的無規定馬屬動物疫病區,在內地與香港政府的支持下,賽馬來往香港和從化可以實行『一次審批、多次往返』的跨境馬匹檢疫措施,使得馬匹無縫來往兩地。」香港賽馬會內地事務副總經理范綺明表示,從化作為內地首個國際認可的無規定馬屬動物疫病區,能為從化馬場提供良好的生物安全環境。在從化馬場接受訓練的馬匹,運回香港可以實時出賽,有助於賽馬提升出賽表現。
從化馬場運營以來,大批香港賽馬陸續運往從化馬場駐訓,並以每周「兩進兩出」的運輸頻次往返粵港兩地,每月進出口馬匹約80批次,常駐賽馬400多匹。今年8月28日起增加至每周「三進三出」,如此頻繁的馬匹跨境運輸在國際上沒有先例,如何才能實現有效監管和安全保障呢?
為服務支持粵港澳大灣區馬產業發展,廣州海關以2010年廣州亞運馬術賽事監管為基礎,持續創新從化馬場生物安全監管和賽馬跨境運輸通關檢疫監管模式,結合進出境動物隔離檢疫場和世界動物衛生組織(WOAH)關於生物安全隔離區劃管理理念,對從化馬場馬匹實施全時全場隔離監管模式,在「三級生物安全防線」管控措施下,全力服務馬匹跨境運輸。
針對賽馬需頻繁往返粵港兩地的需求,廣州海關持續推進落實馬匹檢疫審批制度改革,創新實施賽馬「一次審批、多次往返」的審批制度,獲得進境許可的馬匹一年內可多次往返粵港兩地馬場,實現「自由行」。推動實施「提前申報」「進口直通、出口直放」通關模式,通關時間壓縮近三成。同時,聯合香港賽馬會等相關單位,研發上線粵港澳大灣區賽馬跨境通關檢疫監管系統,線上實時跟蹤馬匹運輸全過程,進一步強化馬匹健康、現場查驗、通關狀態等監控,實現粵港兩地管理部門信息共享、處置統一。
賽馬性情躁烈,長途運輸過程中稍有不慎就可能會產生應激反應,傳統的境內外隔離檢疫和批批抽樣檢測模式難以滿足項目需求。在海關總署的指導下,廣州海關積極加強與香港特區政府漁農自然護理署的合作,共同制定和實施《粵港往返馬匹疫病監測計劃》,實現雙方統一監測項目、統一監測方法、互認監測結果,長期跟蹤香港賽馬的健康動態,5年來累計監測馬匹疫病7000餘項次,有力保障了粵港澳大灣區馬產業發展。
廣州海關所屬從化海關副關長雷建海表示,海關將會同有關部門緊密對接粵港澳大灣區發展規劃和廣州市政府馬產業規劃,持續深化粵港合作,全力推動馬匹便利通關和一體化監管,助力從化馬場二期、廣州從化國際賽馬發展中心、國際馬匹交易平台等重點項目建設,服務粵港澳大灣區打造高起點、高定位、高水平的世界級馬產業經濟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