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大慧
圖/源於網絡,侵權聯繫刪除
人在每一個階段都要有屬於那個當下的活法,年輕時候理應努力拚搏,維繫好社交關係,讓自己的人生得以有更多的可能,去觸碰更遼闊的領域。
而一旦過了50多歲,生活的重心就應該發生改變,捨棄掉那些多餘的慾望,捨棄掉一些烏七糟八的圈子,讓自己的生活回歸最簡單的方式。
人,一旦熬到了退休,就意味著人生步入了晚年階段,這個時候心境會發生變化,待人接物都會由之產生改變。
年輕時候,有一些人因為少年意氣,亦或者是為了事業上的競升,或者就是單單出於面子,或主動或被動,都會把很多人請進自己的世界裡,與他們建立密切的聯繫。
人活到五六十歲,早該看清楚人際交往的本質,真正值得認真交付真心的人其實寥寥無幾,有些關係當斷,有些人當舍。
退休之後,生活理應回歸極簡的模式,把時間和真心給到真正值得的人,遠離糟心事,遠離那些讓你感覺到不舒服的人。
退休之後,真正的聰明人,都會主動遠離這三種人,還自己的生活一片安靜祥和。
遠離酒肉朋友
在我們的生活當中,會遇到各種各樣的人,會與不同的人保持著相對頻繁的往來,會與一些人稱兄道弟。
年輕的時候是最沒辦法忍受孤獨的,喜歡呼朋喚友把自己的生活安排得滿滿當當。
如果休息時間沒有和朋友們出去玩,而是一個人蝸居在家裡,都不好意思說出口,會顯得很不合群。
等到年紀越長,越會發現其實那樣看似熱鬧的生活,不過是對自我的一場消耗,推杯換盞當中,換來的不過是翻江倒海的胃,日後想起來再無任何的益處。
年輕時候固然明白斷舍離的重要性,但是決然做不到,一方面學不會拒絕,另一方面總是覺得「多個朋友多條路」,不會親手把自己的路堵死。
人老了,逐漸明白,其實所謂的朋友大多不過是徒有其名而已,真心的朋友寥寥無幾,大多數所謂的朋友都是以利益為交換,或者就是單純地消耗時光罷了。
退休之後,酒肉朋友當斷則斷,畢竟年紀大了,身體吃不消得,要選擇極簡的生活方式,而不是仍然把自己當年輕人一樣沉醉於飯局,酒場。
那些酒肉朋友,對自己而言除了消耗別無其他益處,沒必要再聯繫,也不必再為了所謂的面子維持著虛偽的場面,讓自己的生活簡單一點,生活方式健康一點,才是最正確的活法。
遠離愛搬弄是非的鄰居
在我們的一生當中,不可避免地都會落入別人的議論當中,誰人背後無人說,誰人背後不說人。
有一些議論,不過就是日常一些偶然的說辭,亦或者就是隨口的提及,別無任何居心。
一些就事論事的談資難以避免,也不必太放在心上,一些正常的傳話其實也不過就是出於無聊一時的消遣罷了,我們都可以心平氣和接受。
但是生活當中總是會有一些人喜歡搬弄是非,喜歡以訛傳訛,把一些事情擴大化。
原本就是一些再正常不過的家長里短,到這些人嘴裡都會被無限放大,完全和事實相佐。
有一些捕風捉影的事情,一旦被他們耳聞,就會當成事實一般被傳出來,到最後被證實只是他們的惡意揣測。
原本退休之後,生活圈子減小,生活寡淡無味,是應該和鄰居們搞好關係,平日裡適當地走動,聊聊天,以消除寂寞和無聊。
但是倘若遇到了那些愛拔弄是非的鄰居,過多來往,只會讓自己也捲入一些無端的是非當中,
原本退休就是圖一個清凈,沒有必要被迫把生活搞得渾濁。
退休後,要結交一些正能量的人,找一些有益的事情填充生活,切不可因為孤獨而胡亂交友,讓自己的生活變得烏七八糟。
遠離互相攀比,親情冷漠的親戚
有一些人的出現,就是給我們添堵的,有一些親戚,就是讓你知道人心有多薄涼,親情有多冷漠。
原本我們以為親戚理應是這個世界上最親近的人,也應該是互幫互助,彼此之間其樂融融。
可是卻有很多親戚,就是在背後看你的笑話,你把他們當成是親人,而他們只是想方設法地占你的便宜,通過你來凸顯自己。
他們聚在一起就是互相的攀比和炫耀,處處想要出風頭,想方設法想要從各個層面壓倒你。
一旦找到了一個可以打壓你的機會,就決然不會放過,對你各種冷嘲熱諷。
這樣的人往往還很嫌貧愛富,對那些富裕的親戚極盡諂媚,如果你經濟狀況一般,那一份冷漠和無視讓人心寒。
你需要幫助的時候,永遠都是推三阻四,那一份淡漠有時候甚至都不如熱心的鄰居和同事。
《心居》裡面的蘇望娣就是這樣的人,每一次家庭聚會,都是她的攀比炫耀場,硬生生把好好的氛圍搞破。
而一旦家庭裡面需要相幫,就各種推辭,這樣的人從骨子裡就是自私,親情在他們那裡根本不值一提。
面對這樣的人,不必拿親戚之情來感化,也不必非要假裝和諧,及時遠離,反倒可以換來風平浪靜,省得給自己添堵。
退休之後,就要選擇一種輕鬆舒服自在的生活,把前半生所有的壓抑和委屈都釋放,安然地度過後半程。
這一輩子看慣了一些人的臉色,也委曲求全了很多年,到了晚年,沒必要再在意任何人,唯有把自己打點好,讓自己舒服才最重要。
凡是不待見的人,就沒有必要再維持虛偽的社交,凡是讓你不舒服的關係,就要及時斷交,這才是真的清醒。
以上這三種人當斷則斷,不必進行往來,要把時間留給開心的人和事,烏七糟八的人就請清除出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