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團軍作為陸軍的戰役軍團產生於19世紀初,而俄國最初在1812年組建了3個集團軍。二戰前,蘇軍的諸兵種合成集團軍一般由幾個步兵軍(或者機械化軍與騎兵軍)和幾個獨立師(步兵師、坦克師和混編航空兵師)組成,人數不超過10萬人。
1939年11月7日БА-20和БА-10裝甲車從Манежная馬涅日納亞廣場駛向紅場接受檢閱
1941年6月22日蘇德戰爭爆發時,蘇聯陸軍共有27個集團軍,具體部署為
一、邊境軍區
列寧格勒軍區:1941年6月24日改為北方面軍,轄第7、14和第23集團軍
波羅的海沿岸軍區:1941年6月24日改為西北方面軍,轄第8、11和第27集團軍
西部特別軍區:1941年6月24日改為西方面軍,轄第3、4和第10集團軍,6月24日新組建第13集團軍
基輔特別軍區:1941年6月24日改為西南方面軍,轄第5、6、12和第26集團軍
敖德薩軍區:1941年6月25日改為南方面軍,轄獨立第9集團軍(之後6月25日改為第9集團軍)
上述邊境部隊共有15個集團軍
二、統帥部預備隊轄第16、19-22、24集團軍,合計6個集團軍
三、後方各軍區
外貝加爾軍區:第17集團軍
遠東方面軍:紅旗第1和第2集團軍、第15和第25集團軍
哈爾科夫軍區:組建了第18集團軍,6月25日編入南方面軍
以上合計6個集團軍
1941年8月在蘇軍草原上的德軍第2裝甲集群一部
這些集團軍由數個軍(步兵軍、機械化軍、騎兵軍)和數個獨立師(步兵師、坦克師和混成航空兵師)組成,總兵力不超過10萬人。例如第11集團軍轄步兵第16軍(3個步兵師)和第29軍(2個步兵師)、機械化第3軍,另轄3個步兵師和2個築壘地域;第15集團軍轄步兵第18軍(1個步兵師和1個獨立步兵旅)和1個築壘地域以及混成航空兵第69師。
由於戰爭初期的慘敗,蘇軍在1941年9月對集團軍進行了縮編,只轄5-6個師,不設軍一級指揮機構。同樣是第11集團軍1941年9月轄5個步兵師和1個摩托化步兵團以及1個混編航空兵師。
1942-1943年逐步恢復了軍一級指揮機構。戰爭末期,集團軍編制逐步穩定下來,一般轄3-4個步兵軍(9-12個步兵師)、3-4個炮兵團和迫擊炮團或者1個炮兵旅、1個獨立坦克團等。
在戰爭過程中,蘇軍先後編組了諸兵種合成第28-70集團軍。
1944年9波羅的海沿岸第1方面軍士兵在偽裝的М4 謝爾曼坦克旁烤火休息
諸兵種合成集團軍:蘇軍一共組建過66個諸兵種合成集團軍,這些集團軍司令部是在各軍區指揮機關或者其他高級指揮部的基礎上組建,作戰序列如下:第5集團軍(2次組建),第10集團軍(3次),第16集團軍(3次),第19集團軍(4次),第29、30、31集團軍,第32集團軍(2次),第33、34、35、36、38、39、40集團軍,第37、41集團軍(2次),第54、55、56、57集團軍,第58集團軍(3次),第59、60、61、65、67、69、70集團軍,還有濱海集團軍、近衛獨立空降集團軍等。
1944年10月,蘇軍組建近衛空降獨立集團軍(Отдельной Гвардейской Воздушно-Десантной Армии),轄近衛空降第37-39軍,共9個近衛空降師。不過僅僅存在2個月後在同年12月18日改為近衛第9集團軍,轄近衛步兵第37-39軍,1945年2月27日編入烏克蘭第2方面軍。
1942年1-2月維亞濟馬空降戰役中空降第8旅官兵登上ПС-84運輸機
預備集團軍(Резервная Армия):蘇軍組建的戰略預備隊,絕大部分由新兵組成,訓練水平和武器裝備水平都非常差,原本是計劃將這些集團軍訓練完畢後作為野戰集團軍投入作戰,但實際情況是經常被緊急投入前線以替代那些幾乎打光的部隊,殘酷的前線戰鬥使這些預備集團軍傷亡遠大於其他集團軍。蘇軍一共組建了10個預備集團軍,加上南方面軍與黑海集群預備集團軍,共有12個,其中預備第1集團軍二次組建,預備第2和第3集團軍三次組建,其中預備第3集團軍(第二次組建)1943年1月改為坦克第1集團軍,其餘都改編為諸兵種合成集團軍
坦克集團軍:蘇軍在戰爭中先後組建10個坦克集團軍,分別是坦克第1(1942年7月組建,8月上旬撤銷番號;1943年1月組建,1944年4月25日改為近衛坦克第1集團軍)、2(1943年1月15日組建,1944年11月20日改為近衛坦克第2集團軍)、3(1942年5月26日組建,1943年8月26日撤銷番號)、4(1942年8月1日組建,10月22日撤銷番號;1943年7月15日組建,1945年3月17日改為近衛坦克第4集團軍)、5(1942年6月5日組建,7月17日撤銷番號;1942年9月3日組建,1943年4月20日撤銷番號)和第6集團軍(1944年1月25日組建,9月12日改為近衛坦克第6集團軍)、和近衛坦克第3集團軍(1943年5月14日組建)。戰爭後期的坦克集團軍一般編制有4-6.5萬人,轄2-3個坦克軍、1個機械化軍、1個反坦克旅和其他大量的獨立部隊,裝備有800輛坦克和自行火炮、750門火炮和迫擊炮。
1945年5月3日白俄羅斯第1方面軍司令朱可夫與方面軍軍事委員會委員捷列金 (,右一)等登上國會大廈台階
此外戰爭中,先後有10餘個集團軍改名為近衛第1-11集團軍和突擊第1-5集團軍,這種集團軍的編制比一般的集團軍要大,加強有大量的坦克和火炮,作為重要的進攻兵力,擔負某一重大的突擊或防禦任務。
另外,蘇軍在戰爭中還先後組建過10個工兵集團軍(Саперная Армия),一般轄2-4個工兵旅,1941年10月-12月組建,1942年陸續撤銷番號,改為國防建設局。
1945年6月24日紅場閱兵中的步兵方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