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健康良性的競爭,讓航天發展更有活力
今天(10月29日),在神舟十九號載人飛行任務新聞發布會上,執行此次任務的飛行乘組名單公布,中國載人航天工程新聞發言人還就低成本貨運和載人月球車研製方案、太空開發國際合作等問題,回答了記者提問。
此前,隨著中國空間站進入應用與發展階段和載人登月任務正式啟動,中國載人航天工程辦公室開始向社會徵集物資運輸、月球車研製等方面的相關方案徵集公告。此次發布會上,官方正式宣布了第二輪競爭擇優評審結果,中國科學院微小衛星創新研究院的輕舟貨運飛船方案和中國航空工業集團成都飛機設計研究所的昊龍貨運太空梭方案勝出,獲得工程飛行驗證階段合同。這兩套方案,是從5家航天航空領域國有企業、4家民營商業航天公司,共9家單位提交的10份符合要求的方案中篩選出來的。
能夠看出,兩套貨運飛船方案,並非來自傳統航天企業,而是吸納了相關科研院所和民營商業航天公司參與到載人航天事業中,也是一次極具開放性意義的嘗試。儘管目前方案勝出方仍為人們傳統意義上所認為的國家力量,但從早前公開報道看,相關單位採用的是民營商業航天公司的火箭方案,這些公司各自在研製的4噸至6噸運力的火箭,綜合性價比很高。航天事業所涉及的資金投入巨大,長遠發展必然要求我們提質增效,進一步降低空間站運行成本。包括天舟六號飛船擴容改造,可回收火箭技術多次驗證等,都是為了儘可能的節約時間、人力和資金成本,因為這些改變對航天事業發展大有助益。
《中共中央關於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進中國式現代化的決定》中提出,完善民營企業參與國家重大項目建設長效機制。支持有能力的民營企業牽頭承擔國家重大技術攻關任務,向民營企業進一步開放國家重大科研基礎設施。政策上的支持,有利於構建健康、良性、富有活力的載人航天競爭發展新格局。從市場經濟角度出發,中國載人航天工程辦公室向社會徵集方案,是在響應中央有關政策,也是以政府採購模式來有效激發航天科技相關市場活力的有效方式。
科學研究不能閉門造車,社會力量也能有過人之處。從近些年國內民營商業航天公司的研發能力和飛行運行成果看,社會力量已經具備了一定的航天飛行運載能力,成為了我國航天運力的有益補充。這其實也表明了,只有在良性競爭中發展,才能拉動我國所有航天市場主體不斷自我革新,形成比學趕幫超的良好發展局面,也有利於促進商業航天快速、有序、健康發展。
在此次發布會上,我們還看到了我國第三位女航天員,也是唯一的女航天飛行工程師,同時還是90後科研人員;我國第四批航天員選拔工作已完成,包括8名航天駕駛員和2名來自港澳地區的載荷專家;同時還在與有關國家推動實施更多聯合實驗研究、磋商選拔訓練航天員參與中國空間站飛行。這些消息的出現,如同面向社會徵集航天貨物運輸等高精尖技術相關方案一樣,展示的是我國航天事業乃至科技事業始終秉持的開放包容學習姿態,這也將推動著我國航天事業不斷邁向新台階,實現新發展與新成就。(光明網評論員)
來源:光明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