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人生是一場大考,你是否願意在40+重新交卷?

2023-03-06     圍剿白日夢

原標題:如果人生是一場大考,你是否願意在40+重新交卷?

你的中年危機,是從何時開始的?

相信很多朋友和斯文一樣,之前總覺得自己還很年輕,所謂的「中年危機」是更年長的人需要去面對的問題,跟自己好像沒什麼關係。

但隨著年齡增長,最近「延遲退休到65歲」、「七成35歲以上職場人職業晉升停滯」等話題又引發熱議,危機感仿佛突然開始湧現。

其實對於正處於職業上升期的80後、90後這兩代人來說,中年危機是一個從量變慢慢積累到質變的過程。

就像電視劇《小歡喜》里說的那樣,「中年危機絕對不是一件事,而是所有事一起來,壓著你」,壓在中年人身上的每一根稻草都有它的重量。

也許是正好卡在上有老下有小的年紀,每天忙著養家餬口,眼看著父母日漸衰老,自己卻無心力陪伴。尤其是對於獨生子女來說,婚後兩個人要面對的至少有四個老人,壓力不言而喻。

也許是眼看著身邊的朋友、同學都陸續結婚生子,自己給別人當伴娘或者伴郎當了無數次,卻始終找不到關於幸福的答案。就算一個人也能過得有滋有味,但面對家人的催婚或者逢年過節的各種詢問,也時常會有一些不自覺陷入焦慮迷茫的時刻。

也許是職場之路已經遇到瓶頸,自己上不去下不來,又恰逢00後們已經陸續湧入,風風火火地開始「整頓職場」,怕自己如果表現得稍有破綻就可能會被新鮮的血液取代,更沒有勇氣在這個節骨眼辭職跳槽。

畢竟自己和那些沒有什麼後顧之憂的「初生牛犢」們不同,壓在自己身上的還有房貸和車貸。即使想從疲憊的生活里抽離出來透一口氣,也從來不敢停下奔波的腳步在舒適區流連,只能咬緊牙關繼續被生活的洪流推著往前走。

在剛剛過去的三年里,步入中年的一代,焦慮感更甚。

且不說我們身邊那些人到中年突然被公司裁掉的普通人了,甚至很多曾經別人眼中的人生贏家,也紛紛「跌落神壇」。

比如威馬汽車的創始人沈暉,他創立的那個曾經勢如破竹的新能源汽車品牌在經歷了工廠停工、零部件斷供潮、經銷商關店、供應商起訴等一系列問題後,也迎來了意料之中的大規模員工降薪、停薪潮。

前不久阿槓還刷到相關的新聞報道,說威馬的工廠幾乎成了空城,除了有「威馬汽車全員停薪留職」的傳聞外,據悉還有員工轉崗保安兼職保潔的情況存在。

目前威馬對於這些問題尚未正式回應,但今年年初的時候沈暉發了一個視頻片段,疑似在借電影台詞表達自己的態度。

「像牲口一樣的活下去」,這大概也說出了很多中年創業人的無奈與堅持。

面對國內外大廠的裁員浪潮和各大中小企業形形色色的高管離職浪潮,不少打工人笑稱,今年的工作目標可能就是「保住老闆」。而在這種經濟不景氣的環境下,「加油,把公司干倒閉」似乎也不再只是一句玩笑話。

有企業主抽空開滴滴,結果正好載到遲到的同事;還有些餐飲老闆為了維持生計,自己跑去送外賣,「我送外賣養你啊」這樣的話不再是段子,成了疫情時期餐飲人切實的悲哀。

那麼,中年危機要如何才能破局?

有人說不要作死,順境奮鬥、逆境躺平,生活的大潮襲來時,要牢牢扒住堅固的大堤。但總有一些人,不願順流游泳,只想乘風破浪,揣著一腔孤勇駕船前行。

《專精特新研究院》首期創始人周北川,就是這樣的一位「孤勇者」。

清華碩士、北京高校武術冠軍,畢業後入職微軟,工作十年年薪百萬…三十五歲之前的周北川,可以說是順風順水,標準的人生贏家,怎麼看都不像是會陷入中年危機的人。

但他還是選擇跳出舒適區,離開微軟從零開始創業,一手打造了屬於他自己的中科雲創。

想要做掌舵的船長,就必然要承擔最大的風浪。周北川選擇中年辭職創業,這條路上面臨的難可不是光靠一腔孤勇就能破局的。

對內,他要安撫好員工。作為公司的CEO,周北川並沒有自己獨立的辦公室,和同事坐在一起,不止是節約成本、也是一視同仁。廠房要更新、團隊要增員,周北川必須凝聚好團隊內部的力量,讓大家有足夠的安全感全力往前沖。

對外,他想要把公司做大,就得四處「找錢」。這是身為公司CEO最重要的職責之一,也是能力的表現。

但周北川並不是那種一上來就能跟其他業界大佬輕輕鬆鬆打成一片的性格,甚至可以說是個「社恐」,卻不得不被趕鴨子上架四處參加活動,儘可能多的結交人脈。

和投資方在線上開會沒被看好,他就跑去線下見面給公司爭取融資,排除萬難也要讓投資方看到自己公司的發展潛力和價值。

隨時天南地北地出差、起早貪黑都是他創業之後這些年來工作和生活的常態,最忙的時候,一天奔波輾轉了六個城市。

雖然每一天都過得相當充實,但周北川無疑是疲憊的,這種疲憊里還時常帶著一點點狼狽跟辛酸。

比如他因為出差太頻繁,行李箱壞了都沒來得及買新的,只能借女兒的行李箱救急的時候。

看著他拖著女兒的小粉箱子步履匆匆地趕高鐵的模樣,也是萌生了一種窘迫中還自帶一種反差效果的喜感。

比如他置身一些自己並不那麼遊刃有餘的活動上,一手拿著酒杯,一手拿著手機去跟同行前輩要微信的時候;

或是他參加工業網際網路大賽,因為前一天工作太滿準備不夠充分,演講超時被主持人打斷而一臉沮喪的時候;

又或是在元宵節這種萬家團圓的日子裡,他千里迢迢奔赴一場不確定的約還被對方放鴿子的時候…

曾經順風順水的他,在創業這十年里,「危機」二字從來不是情緒感受,而是如有實質、壓在他身上。負重前行是周北川的選擇,也是他的常態。

如果把人生比作是一場大考,35歲的周北川已經拿到了高分,卻在46歲重新交卷。

選擇走上創業這條「不歸路」的這些年,他一次次被別人評估,又一次次在各種審視的目光里寫下答案,也許偶爾倉皇,但從來都沒有退縮。

面對多年老友,也是給公司雪中送炭的投資人。他說:「你們把希望寄托在我身上,對我來說,這筆投資的壓力是最大的。我要對得起你們的信任,對得起你們的囑託。」

公司遇到困境,船快要「觸礁」的時候,他會想像自己就是船長,「你們誰都可以走,我是唯一一個不能下船的人」。

相信對於那些選擇了他的人來說,在聽到這些話的時候都不難不被他的這份決心所打動吧。對於一個創業公司來說,這樣的真誠和責任感都是加分項。

當然了,周北川的真誠和努力並沒有被辜負。

通過《專精特新研究院》這檔節目裡的科普和介紹我們就能知道,目前中科雲創立足工業網際網路領域,已經拿到了專精特新企業認證,想必在未來也是大有可為。

像周北川這樣的創業者,其實還有很多很多。

目前在我們國家,國家級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有588家,市級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有1141家,市級專精特新中小企業有5360家。

北京衛視的《專精特新研究院》作為全國首檔聚焦專精特新企業的紀實觀察類節目,就把觀眾的目光首次聚集到了專精特新企業、以及十二位像周北川這樣的創業者身上。

不僅讓我們有機會通過十二期節目裡的十二家專精特新企業的發展歷程了解到五味雜陳的創業人生,更是有機會對十大高精尖領域有更深入的認識。

為了便於觀眾理解,節目組還邀請到了一些頂級研究員,一邊分析創業者們的優勢和劣勢,一邊同步地向觀眾科普相關知識,可以說是乾貨滿滿。

就拿第一期節目來說吧,邀請來的有中國證監會公眾公司部一級巡視員商慶軍;北京銀行董事長霍學文;北京證券交易所總經理隋強;北京市地方金融監督管理局副局長趙維久;中國上市公司協會會長宋志平;以及洪泰基金創始合伙人、董事長盛希泰。

就這種級別的研究員陣容,說是「研究員天團」一點都不過分。

至於一直被大家掛在嘴邊的「專精特新」,節目組也為觀眾進行了一個詳細的解讀。

「專精特新」其實指的就是中小企業具備專業化、精細化、特色化、新穎化的特徵,新一代信息技術、集成電路、醫藥健康、智能裝備等也就是所謂的專精特新十大高精尖領域(漲知識了)

研究員們還在觀察周北川短片里的種種表現的同時,輸出了不少實用的觀點。

比如看到周北川在大賽上表現不佳,北京銀行董事長霍學文就指出,一個創業者在任何的演講中,除了要恪守時間,還應該有在三句話之內就能吸引到投資人的能力,更要記得先說結論再敘述內容,要不然就很容易讓對方失去耐心。

在周北川的身上看到他的決心和毅力之後,北京證券交易所總經理隋強還當場「自曝」了自己的另一層身份:新三板市場的總經理。

他表示像周北川這種類型的企業,完全有條件到新三板掛牌,邊掛牌邊規範,邊融資邊上市,中科雲創三五年內上市的目標是很有可能實現的(周北川:思路這不就打開了)

談到給像周北川這樣的專精特新中小企業放款的話題的時候,北京銀行董事長霍學文也分享了他的看法。

如果說投資機構更看重的是企業的創新性、未來成長性和能不能上市的問題,那麼站在銀行的角度,他們更看重的是一個企業可持續發展的前景。目前,專精特新的發展也是國家重點扶持的一個方向。

北京銀行還專門為科技創新企業批了一種貸款類型——科創e貸,「揚帆計劃」當中的啟航貸、領航貸、遠航貸都可以有針對性地為科創企業提供貸款支持。

多虧有他們的同步解讀和分析,觀眾才能在收穫震撼和感動的同時,對創業、投資這些領域有了更多、更深刻的認識。

這些來自業內的大拿,還在節目組的牽線搭橋下,為周北川這樣的企業主提供了更為切實的幫助。

洪泰基金創始合伙人、董事長盛希泰雖然在節目現場貢獻不少「辣評」,對周北川的一些做法和說辭提出過批評和質疑,但他還是肯定了周北川身上小步快跑的穩健,表示願意投資中科雲創。

北京銀行董事長霍學文還邀請周北川參加自己舉辦的企業家早餐會,恰好那一場早餐會有許多投資機構的人到場。以中科雲創的企業規模,拿到這樣的「入場券」實在難得。

在節目的最後,各位研究員還給周北川寫下了寄語,裡面有真誠的祝福、也有中肯的建議,對周北川來說,都是相當寶貴的提點,讓人受益匪淺。

現在周北川的創業奇遇,已經在節目外繼續開啟了新的征程。很好奇接下來的十一家專精特新企業,還會給觀眾帶來哪些有力量、有勇氣、有溫度的創業故事。

每周五晚21:00,鎖定北京衛視,一起走進企業家們的奮鬥人生。

相信不管正面臨著什麼類型的職業壓力和焦慮,都能通過他們的創業故事找尋到一些關乎迷茫人生的破局新思路~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tw/109db34aea2bf0c84cb2bf0aa70bec6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