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里,一邊分拆,一邊裁員?

2023-05-24     功夫財經

原標題:阿里,一邊分拆,一邊裁員?

作者:關不羽

5月18日晚,阿里巴巴集團拋出了一分子板塊「上市時間表」,石破天驚。按照這一時間表,阿里雲在未來12個月分拆獨立走向上市,菜鳥和盒馬一年半內完成上市,國際數字商業集團啟動外部融資。

這份「上市時間表」的推出,距離3月28日張勇宣布啟動「1+6+N」組織變革,不到兩個月的時間。

不過,就在「上市時間表」的同時,市面上關於阿里即將開啟新一輪裁員的傳言卻多了起來。比方說,5月23日下午就有消息稱,作為六大業務集團之一的阿里雲智能,被曝開始進行組織崗位和人員優化,整體比例約7%,補償標準為N+1+1。阿里雲方面則在給媒體的公開回應中稱,此番裁員系正常的組織崗位和人員優化。

到底是什麼因素,讓阿里的求變如此急切?此次變革,又將在多大程度上衝擊到阿里本身?

01 業績走出低谷

過去這幾年,受地緣政治等因素衝擊,國內網際網路巨頭們的日子,遠沒前些年好過。其中最直觀的體現,便是網際網路企業市值的大幅縮水。

而在一眾網際網路巨頭中,阿里巴巴集團受到的衝擊無疑是最大的那一個,昔日亞洲最有希望成為「萬億美元市值」的網際網路企業,市值已經大幅落後騰訊。

好在阿里第一季度的財報還不錯,顯示了走出谷底的企穩趨勢。

第一季度,中國商業板塊和雲業務兩大核心業務的營收分別出現了3%和2%的營收同比下降,但是盈利能力均有明顯的提高。

而且,兩大營收支柱的業績表現,並沒有影響整體營收略有增長的表現。利潤表現也更為亮眼,阿里巴巴第一季度實現219.96億元的凈利潤,與上年同期高達183.57億元的凈虧損相比,阿里巴巴扭虧為盈。

阿里正在從低谷中走出,穩住基本盤不是問題,問題是如何重新打開增長的空間。從組織變革到分拆上市的快速啟動,就是阿里給出的答案。

02 穩得住,不等於登得高

作為中國規模最大、發展最成熟的網際網路大型企業,阿里的結構龐大複雜早已是公開的秘密。走到諸多業務面臨發展瓶頸的今天,也確實到了求變的關鍵時刻。

和所有的市場企業一樣,阿里是以主動求變應對壓力、尋找動力。

可以肯定的是,阿里的組織變革不是始於3月28日。2022年阿里裁員近兩萬人,今年第一季度員工數量環比減少超4500人,一年多裁員2.4萬人,組織變革已是箭在弦上。

讓人略感意外的是,企業組織變革那麼快就能延伸到資本層面,不到兩個月就拿出了分拆上市的時間表,而且分拆的第一刀就割在了營收僅次於中國商業板塊的雲計算,阿里的效率與決心確實驚人。這次阿里的組織結構變革,是動真格的了。

那麼,阿里此番大動作能否走出一波高潮呢?這不是三言兩語能道明的。

就宏觀經濟和行業背景而言,網際網路產業在當下是最有希望率先走出低谷的行業。

目前困擾中國經濟的兩大問題是過重的債務負擔和總需求不足,而這兩大問題對阿里這樣的網際網路大型平台企業影響都相對較小。

中國的網際網路企業主要都是從一級市場融資,基本上不受國內金融體系的債務鏈制約,債務包袱相對較小。

在需求方面,中國網際網路平台企業主要營收來自消費終端的「To C」業務,比如阿里的中國商業板塊為集團貢獻了65%以上的營收。而且,網際網路消費大部分都屬於基礎性的「平民消費」。

在消費力尚未完全復甦的當下,這種「泡麵經濟」依然有穩定的支撐,甚至市場規模還可能因消費降級有所增長。當然,在這一點上,拼多多所具備的優勢,又要遠大於阿里和京東。

因此,沒有債務包袱困擾、市場穩定的中國網際網路產業,資產質量和營收規模都是比較好的。通過分拆上市擴大融資規模,是不錯的起點選擇。

但是,穩得住不等於登得高。中國網際網路產業發展到今天的水平,單靠「泡麵經濟」的中低層終端消費基本盤,很難提供新的增長動力。

就整個網際網路產業而言,新的強勁增長,要靠科技創新的突破;而就阿里自身而言,想要進一步向上,挑戰還是比較多的,比方說,短視頻興起後,直播電商就在很大程度上衝擊到了阿里的基本盤。

而從這幾年全球網際網路產業的技術發展趨勢來看,網際網路科技正在毫無懸念地進入一個技術大疊代的新周期。

大數據、雲計算、區塊鏈、人工智慧等等前沿技術,都在深刻地改變整個產業乃至經濟運行的底層邏輯。

不難看出,本輪技術創新指向的是「智慧經濟」,而技術從智能走向智慧,需要更廣泛的應用和更少的市場禁區。

03 風險與機遇並存

從技術層面講,阿里分拆上市也是風險與機遇並存。

數字經濟回到經濟舞台的C位,增強了市場投資者的信心。這是阿里分拆上市的機遇,卻也不能過度高估。

「新基建」、「數字基建」等政府主導的政策利好,確實是利好。但是,對於網際網路產業這樣高度市場化、國際競爭激烈的科技產業,僅依靠政府主導的投資拉動顯然不夠。

而當前複雜的國際形勢,對阿里分拆上市而言則是風險大於機遇,這一點尤其體現在國內外投資者的信心上。

再從融資市場條件角度分析,阿里的分拆上市也頗為微妙。即便分拆上市化整為零,以阿里業務板塊的龐大體量,市場影響依然不可小覷。既要有足夠的資金面支持,還要考慮資金虹吸效應的衝擊。

市場容量小了不行,資金吸引能力低了也不行,但是引力太大還是不行。因此,阿里分拆上市,是對阿里的考驗,也是對市場投資者心態、市場資金面的考驗。無論是香港,還是內地,「阿里來了」都是一石激起千層浪的大事。

當然,無論存在怎樣的風險,阿里子版塊分拆上市都是組織變革的邏輯終點,也是中國網際網路產業做大做強的必由之路,這個方向是正確的。

至於說風險,市場不可能消滅風險,市場的任務就是誠實地反映風險。因此哪怕市場的道路再曲折,也要堅定地走下去。

阿里邁出了這一步,勇氣可嘉。相信阿里分拆上市的成功,能夠提振市場信心,成為中國經濟配得上網際網路高科技產業未來的有力證明。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tw/1026efba8a3c2d3ce5854e1cd1ea9d5b.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