居民「龍江健康碼」碼色級別有誤 可聯繫社區(村屯)修改

國際在線黑龍江頻道消息(呂丹丹):「龍江健康碼」的紅碼、黃碼、綠碼是怎樣確定的?隨著疫情形勢變化會調整嗎?如果錯定成黃碼人員了,居民到哪裡去找誰修改?疫情期間,黑龍江省的紅碼、黃碼、綠碼人員都是怎樣管理的?3月13日,在黑龍江省應對新冠肺炎疫情聯防聯控進展情況第三十二場新聞發布會上,黑龍江省公安廳情報指揮中心主任林慧對以上問題進行了回應。

  林慧介紹,「龍江健康碼」針對不同人員流動風險等級,實施分級設色,採取多層級、多部門協同「大數據+地面核查」綜合判斷個人健康風險等級,系統後台生成紅、黃、綠相應碼色,地面核查確認並及時調整,實現疫情期間動態健康認證。

居民「龍江健康碼」碼色級別有誤 可聯繫社區(村屯)修改

「龍江健康碼」小程序碼 供圖 黑龍江省公安廳

  林慧介表示,根據疫情發展變化,「龍江健康碼」的認定標準由省衛生健康委動態調整。目前,黑龍江省正在執行的是根據國家標準調整後的新標準。

  「龍江健康碼」實行「大數據認定+地面核查」動態調整措施。社區(村屯)工作人員會對紅碼、黃碼人員情況開展關注核查,並依據實際情況進行調整。如果發現碼色級別有誤,居民可以立即聯繫所在社區(村屯)工作人員,提供充足的證明,實時進行修改。

  疫情期間,黑龍江省境內全部人員按涉疫風險等級對應紅、黃、綠碼實行動態管理。其中,綠碼人員為低風險人員,體溫監測正常可出行和復工;黃碼人員為中風險人員,須嚴格落實居家隔離醫學觀察要求,自覺接受社區管理,依託「龍江健康碼」健康狀態監測功能每日「打卡」報健康狀態,打卡滿14天自動降級為綠碼;紅碼人員為高風險人員,由相關機構和社區(村屯)負責嚴格管控,出院或解除集中隔離返家時,要主動向社區報告;出院人員要出具出院證明,顏色降級為黃碼。

  社區(村屯)工作人員對本轄區人員,特別是紅碼、黃碼人員健康情況、疫區旅居史、密切接觸史及出行情況開展核查。核查中如發現疫區旅居史、密切接觸史等情況有誤和健康情況異常,社區(村屯)工作人員可依實際調級改色。黃碼人員如未按要求「健康打卡」,村(社區)管理員要立即關注,打卡天數須累計14天才可降為綠碼。返小區居住的紅碼人員要作為重中之重落實居家隔離防控措施,其「龍江健康碼」顏色等級自出院(解除集中隔離)之日起調整為黃色,每日打卡上報健康情況;14天後視情況決定是否繼續延長居家隔離觀察期。其中,高風險疫區旅居史人員集中隔離滿14天且無症狀,可視情況降為綠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