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系中國老母親到底有多可怕?這才是真正的硬核

2019-09-26     閱讀第一

文源 | 女子無才便留德(ID: wucai6de)

作者 | 無才姐 編輯 | Vivi

每次我歸國訪問(親友)的時候,總會有不明真相的吃飯群眾對我投來羨慕的小眼神:

你們德國生活壓力小啊!

你們德國教育多先進啊!

你們德國養娃好輕鬆啊!

???

說得好像我夥同一群無產階級革命戰士已經攻占德國,在他們的地盤上開枝散葉作威作福,過起了遊手好閒混吃等死的夢幻生活……

嘆氣。

是時候說出一些真相了。

以前不是不說,是怕說出來太嚇人,影響中國本土老母親繼續凹她們獨領風騷的硬核造型。

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

所以答應我,拋卻浮名,笑看風雲。

你服,或者不服,德意志老母親都在那裡。

1

首先,我覺得有必要揭開神秘的面紗,幫大家弄清楚生活在德國的都是哪些人。

如果你問一個留德華,為什麼要來德國?

通常男生會回答,愛足球,愛啤酒,愛酸菜豬肘,而女生則會給你講一個或偉大或悽美的愛情故事。

呵呵。套路,都是套路。

真實的原因只有一個,我們窮。

要不是沒錢,誰來德國啊鄉親們!

明明隔壁大英帝國就有全世界最好拿的學位,偏偏要來德國K書K到天長地久有時盡此恨綿綿無絕期,難道是為了給自己的智商充值?

放著現成的傻白甜英語不用,來學這喪心病狂的德語,難道生命不值得愛惜?

學德語是一種怎樣的體驗?看見一個名詞就要考慮它到底是男是女還是不男不女,看見一個動詞就要警惕不能被它的頭尾分裂搞到自己精神分裂,每天漱口的時候仰著脖子咕嘟咕嘟像一條垂死掙扎的魚,你以為這是行為藝術?不,這只是在練小舌音技術。

此處省略五百字,我需要去哭一會兒,告辭。

機場告別的時候,英系留學生的爹媽抹著眼淚說,孩子,無聊了就買輛豪車開開吧……而我們德系留學生的爹媽抹著眼淚說:孩子,有空了就去造豪車的地方打打工吧……

一邊讀著免費的大學,一邊努力打工包養自己,超市、餐館、工地、車間、各種流水線……哪裡有錢掙,哪裡就有勤勞勇敢的德系留學生,延簽時存摺上的保證金是我們倔強的見證。

常常被德語虐得咬著被角哭,上課聽不懂,聽懂已畢業。如何把一門聽不懂的課考到連德國人都自愧不如?如何捧出一本牛逼閃閃的畢業證書?沒有見過凌晨的洛杉磯,24小時的慕尼黑、柏林、法蘭克福、海德堡、曼海姆……我們都是隨便見的啊!

這是一群窮人,更是一群狠人。

2

畢業後,這群窮人and狠人就迅速投身到火熱的資本主義建設中去,開啟赤手空拳開疆闢土模式,成家立業兩手抓,生兒育女兩不誤。

身經百戰的德系老母親於是異軍突起,成為一道令人聞風喪膽的風景線。

我們不愛紅裝愛武裝,身穿狼爪把歌唱,生產生活全hold住, 身懷絕技心不慌。

穿上狼爪,藐視眾生!

烹飪烘焙,那都不稀得說,誰不是學貫古今橫掃中西,隨便一出手就是滿漢全席,點心N種,蛋糕專業級。

種菜種瓜,勉強可以一提,話語權還要視菜和瓜的稀罕程度和種植難度而定。

養雞養鴨,也是信手拈來。在別國老母親還在操心怎麼把娃養活這種低級問題的時候,我們德系老母親已經把鵪鶉養得活蹦亂跳,每天給娃特供鵪鶉蛋了。

如果你以為我們只是技巧型選手,那就錯了,我們還是力量型的。

裝裝家具這種只能算入門,刷牆鑽孔鋪地板也就中級,真正高級的自己買塊地造房子,挖掘技術哪家強,德系老母勝藍翔。

我當年搬過幾十塊80x80大地磚的事,都不好意思拿出來跟人打招呼。

如果有徒手劈磚塊,胸口碎大石這種節目,我們德系老母親也沒有在怕的。

畢竟有的是實力!

3

是什麼讓我們如此優秀?除了窮,還有娃。

畢竟對付窮,我們可以摳,而對付娃,我們必須長出三頭六臂。

德國不是移民國家,探親簽證最多三個月,所以德系老母親註定在生娃養娃的舞台上自導自演,如煙花般寂寞。

除了個別潛入德國體驗生活的地主家庭可以實現雙方老人的接力式帶娃,普通德系老母親只能實現自家老人的雲關懷、雲指導和雲鼓勵。

國內有人來照顧月子就已經是一種低調的奢華。很多老母親都是算好預產期,自己默默地包好一冰箱餃子交代大兄弟,然後慷慨赴生。

歷史經驗告訴我們,給力的大兄弟都是別人家的,國家分配給自己的大兄弟都是別人不要的。

反正能把餃子煮得像餃子的大兄弟,我家是沒有的。

也有妹子對國產大兄弟失去信心,散發渾身魅力捕獲了傳說中具有超級奶爸潛質的歪果仁大兄弟,結果發現了更大的問題:本來用中文能罵得對方狗血淋頭的時候,突然又要開始考慮這個名詞到底是男是女,這個動詞要怎麼變形,小舌音發得是不是有震撼力……扼了個腕的!

國產大兄弟雖然技能相對欠缺,但勝在嘴甜,一句老婆辛苦了往往能力挽狂瀾,化恩怨於無形。歪果仁大兄弟可就real耿直了,一句「你是生孩子又不是生病」直接剛得人一口老血噴出三米遠。

畢竟,他們國家的女人生完孩子就自己洗澡吃冰激凌推著小孩出門玩去了。所以他們怎麼也想不通,中國女人坐月子是在搞什麼飛機。一個正常情商的歪果仁大兄弟,需要調教數年才能get到女人撒嬌這件事,在此之前,他們都不懂這是來自神秘東方的什麼毛病。

國產大兄弟多少有點男主外女主內的思想,會主動承擔重體力勞動,而歪果仁大兄弟堅信女人和他們一樣有雄厚的實力並積極幫助女人發掘自身潛力,結果一手打造了德系老母親中最硬核的品種,足以站在世界之巔傲視群雄。

我遇到的最能幹的老母親,她們的大兄弟都是進口的。她們意志非凡體力驚人,一手一娃風風火火,在更快更高更強的道路上一騎絕塵,留下背影供我們瞻仰。

4

如果說國內生二胎是飽暖思淫慾的閒情逸緻,那麼德系老母親生二胎則是剛需,能者多勞三胎四胎五胎都不乏其人。

為什麼?一想到娃將來孤苦伶仃連個表親都沒有就忍不住老淚縱橫。眼一閉心一橫,老娘拼了!

異國他鄉一拖二是種怎樣的感受?既怕娃輪流生病又怕娃一起生病,更怕大兄弟湊熱鬧也號稱生病,而老母親自己無論如何都不敢生病。每年流感期都有全家倒下叫天天不應叫地地不靈的事例,悲慘世界,男默女淚。

小本子上密密麻麻都是醫生的預約,除了常規體檢和預防針,娃牙還沒長就要去看牙科,字還不識就要去看眼科,牙不整齊要去下顎科,就連頭型不完美都要每周報到理療矯形科,如果娃不幸過敏,那麼厲害了,三年耳鼻喉科走起……當豬養?不存在的。醫生一個鄙視的眼神足以令我們無地自容,陷入無盡的懺悔之中。

比醫生更可怕的是警察。把孩子單獨留在家?你可能犯法了。生氣了揍孩子?你已經犯法了。不讓青春期的孩子出門浪?你這是非法禁錮了……孩子上學第一件事,就是學會報警大義滅親,而那些街坊鄰居,個個都是正義感爆棚的朝陽區群眾。

你的孩子不是你的,是國家的。老老實實養著確保萬無一失是每個德系老母親決計不敢掉以輕心的事。萬一有個閃失,國家拿你是問,取消監護權不是說說而已,情節嚴重的該抓抓,該判判,並不會因為老母親哭暈在廁所就網開一面。

所以在教育上,德系老母親要面對的核心問題,是怎樣管教孩子而沒有人去報警。

整個人生都升華了有沒有!

5

很多人說,上了學就好了,你們上學多輕鬆啊!

德國小學一二年級,的確不教什麼。可是別忘了,我們的娃還要學中文,我們不需要弄德語作業,可我們要弄中文作業啊!蒼天饒過誰!

可能有人會說,父母都是中國人,在家只說中文,娃的中文還會不好嗎?告訴你,太會了!在第一母語的強勢壓迫下第二母語簡直潰不成軍,你說你的中文他說他的德語這種氣死老母的娃不要太多。兄弟姐妹一起玩的時候更加沒有中文什麼事。

中文怎麼學?中文學校加老母親親自上陣,雙管齊下,威逼利誘,方能在一片鬼哭狼嚎聲中搶奪回一塊陣地。

弄德語作業好歹名正言順,老師支持,娃不反抗。弄中文作業就尷尬了,娃從發出「我為什麼要學中文」這種靈魂拷問,到「我不想當中國人了行不行啊」這種聽了要默念三遍警察會抓我才能控制住自己不一巴掌扇過去的無理取鬧,一切的一切,都是煎熬。

雞賊的熊孩子還會找老師訴說自己被逼學中文的悲慘遭遇,老師一定會不失時機地插上一腳,劇情如何發展,就要靠老母親卓越的口才、一流的演技和堅定的決心了。

周圍幾乎所有的老母親,周末都風雨無阻地奔波在往返中文學校的路上,有的需要驅車幾十公里。平時更是認字閱讀抄寫不放鬆,歷史文化習俗全都上,確保娃根正苗紅,茁壯成長。

到了三年級,德語的重要性迅速體現,這門喪心病狂的語言又要開始虐我們千萬遍,與此同時,英語也登上了歷史舞台。

中國人的孩子在家缺少語言環境,語法和詞彙量都是難點。德語要學得和德國人一樣好,中文不能掉鏈子,英語也要666,是的,中國老母親什麼都想要。

從五年級開始,英語突然加深,法語西班牙語拉丁語也各種亂入,精彩紛呈,險象環生。敵軍圍困萬千重,我自巋然不動。中國老母親依然頂住。

在我們的字典里,沒有什麼頂不住的,也沒有什麼掃蕩不了的。

中文學校的校長曾經告訴我,她在德國生活了幾十年,沒有聽說一個中國孩子沒有考上大學的,除了一個大專,其他全部本科起跳,碩博無數。

是中國孩子厲害嗎?老母親們笑而不語。

6

如果你以為德系老母親只管學習,那就大錯特錯。

在德國的中國孩子上的興趣班沒有最多,只有更多。

為什麼?因為這裡的興趣班實在太好玩了。

沒有比賽和考級的壓力,老師只鼓勵不批評,每個項目都設計得那麼有趣。老母親們常常被娃密集轟炸:要學這個,那個也要,快快幫我報名!

更要命的是,這些興趣班都超級便宜!有些對場地器材要求不高的活動,在小鎮里一年的學費僅需十幾二十歐,大城市貴些,但遠低於天朝水平。

所以每次聽到天朝老母親說起上萬上萬地報班,德系老母親都會默默下定決心再報一個班。薅一把資本主義羊毛,心裡別提有多舒爽!

每個德系老母親都是時間管理的高手,上班下班送娃接娃有如行雲流水,各興趣班之間完美切換無縫銜接。沒錯,大部分老母親都還在工作,以當年留學打工時的幹勁在更高級的職場上高歌猛進。我說過這是一群狠人,而且是曾經窮過的狠人。

德國的興趣班和中國的興趣班最大的不同之處在於,中國重智力,而德國重體育,百分之九十以上的興趣班都和體育有關。奧數?沒聽說過。英語?學校教啊。鋼琴?愛上不上。如果只能選一樣,德國女孩百分之九十以上會選芭蕾或體操,而男孩百分之一百會選足球。

游泳,溜冰,滑雪這些都是默認技能,球類運動無數,孩子的人際交往,通常就是從這些運動開始的。在學校,成績好的孩子並沒有太大優勢,但體育好的孩子往往大受歡迎。

為了讓孩子融入主流社會,避免成為別人眼裡只會讀書的怪人,德系老母親都會親自出馬,從孩子四周歲開始,各種體育運動玩起。

我身邊的老母親有的是游泳健將、滑雪高手、長跑達人、桌球大神……藏龍臥虎,令人膜拜。

據我觀察,家中男孩的數量直接決定老母親的運動水平。擁有兩個以上男孩的,跑個半馬全馬都是輕輕鬆鬆,長期的鬥智斗勇和一言不合的野外拉練使她們的體力值和爆發力達到了異於常人的水平。

有這樣立場堅定鬥志強的老母親,孩子不優秀才是犯規好嗎?

結語

每一個飽經滄桑的老母親,曾經誰還不是小公主了?

鬼知道我們都經歷了什麼!

從胼手胝足在異鄉打拚,到助力下一代牢牢紮根,德系老母親需要面對的不僅是自己的事業和孩子的學業,還有語言文化方面的種種痛點。

成年人的字典里從來就沒有容易二字,無論在哪片土地上。

中國老母親的野心、堅韌和舐犢之情,使我們成為有別於其他民族的、令人無法忽視的群體。

江湖上有我們的傳說,也會留下我們下一代的傳說。

這很科學。

* 本文轉載自「女子無才便留德」(ID: wucai6de),作者:無才姐,資深留德華,淡定倆娃媽, 手把手教你把生活過成段子, 賣雞湯送酸辣湯,保證給勺子。* 本文配圖來源於網絡,版權歸原作者所有。

回復 小學書單,獲取語文名師蔡朝陽精選中文書單。

回復 門薩書單,獲取門薩天才俱樂部K-12英文書單。

回復 大禮包,獲取精選系列書單及紀錄片資源。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tw/0xbjbm0BJleJMoPMrVBQ.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