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北網3月3日訊無「農」不穩、無「商」不富、無「工」不強。對於農業縣來說,發展工業,是壯大縣域經濟、富縣強民的必然選擇。從2010年開始,肇州縣將肉雞產業作為主導產業來打造。期間,也一度經歷了產業發展緩慢、產業鏈不完整等「苦惱」。肇州縣委縣政府精心培育,引龍頭、壯產業、補鏈條,到2020年,肉雞全產業鏈基本實現閉合。「十四五」期間,這條完整、閉合的肉雞全產業鏈,將催生出一個百億級的「黃金產業」。為展示肇州縣肉雞產業發展歷程,今天起,《大慶新聞》欄目播發系列報道《肇州縣肉雞產業「全面破題」》,今天播發第一篇《重點企業發展「逆境突圍」》。傳統農業縣肇州,將農畜產品精深加工作為主導產業培育、壯大。2010年,肉雞產業開始在肇州起步。由於產業鏈不完善、上下游吃配不協調,導致企業抵禦市場變化能力弱。近十年來,每一次市場波動,企業都面臨「生死大考」。
牧康牧業有限公司總經理陳鴻麟是第一個進駐肇州縣從事肉雞養殖的企業家,當時,她投資建設了一個年出欄200萬隻白羽肉雞的規模化養殖項目。
牧康牧業有限責任公司總經理陳鴻麟說:「當時我們是全心全意想在肉雞產業鏈做一番事業,但是我們也先後經歷了一些事情,一個是肉雞價格的不穩定,還先後經歷了速生門事件以及一系列事情,市場變化很大,以至於我們在市場當中幾經沉浮,有時候賺一些有時候賠一些,最終效果並不太理想,給企業造成了很大的損失,漸漸就把養殖這塊停止下來了。」
陳鴻麟的肉雞養殖經歷,在很大程度上折射出產業鏈完整性的重要性。2020年以前,對於肇州縣肉雞產業來說,如果不能進入完整、閉合的產業鏈條,都將在市場上「孤軍奮戰」,每一次市場波動,對於企業來講,都是「生死大考」。
2014年,大慶宏成牧業有限公司進駐肇州縣,從事肉雞養殖。近幾年,企業先後建設了4個分場,年出欄量在800萬隻左右。然而,春節前,企業面臨投產以來的最大「困境」。按照養殖周期,100多萬隻肉雞必須在春節前出欄,但受疫情影響,肉雞難以實現對吉林等外省市的輸送。此時,春節前投產的大慶禾豐食品有限公司,成為宏成牧業的「救命稻草」。
大慶宏成牧業有限公司四分場場長陳傳金說:「禾豐公司組織力量,幫助我們公司出去了100多萬羽,挽回了經濟損失2000多萬元,今年,我們公司要繼續擴大生產,再新建兩個場,與禾豐公司進行深度合作,我們今年大概能出1200萬羽,禾豐公司的帶動,我們也減輕了後顧之憂。」
肇州經濟開發區服務中心主任馮雪飛說:「禾豐集團未落戶肇州之前,我縣肉雞產業基礎不夠堅實,年出欄規模僅為1000萬隻,產業龍頭帶動和精深加工企業處於空白,飼料加工及糞污處理等配套板塊缺乏。2020年,肇州縣盤活『殭屍』企業,引進禾豐集團從事肉雞屠宰、精深加工。正是這個龍頭企業的進駐,使當地肉雞產業全面破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