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會和美,彰顯「天下大同」的和諧智慧

2021-02-02     匠心之城

原標題:社會和美,彰顯「天下大同」的和諧智慧

關注 匠心之城,遇見詩意生活

1990年,著名的中國社會學、人類學大師費孝通先生在八十壽辰聚會上提出了「各美其美,美人之美,美美與共,天下大同」的十六字理念。可以說,費老一生的思考,都凝練於這短短的十六字之中。

奇妙的是,這十六字理念又極好地闡釋了中華五千年文明的根本特徵和基本價值取向: 以和為貴,和而不同。

01

以和為貴,是中華民族與生俱來的氣度

「泰山不讓土壤,故能成其大;河海不擇細流,故能就其深。」以和為貴,和而不同,是中華民族與生俱來的氣度,更是中國傳統文化包容一切、兼收並蓄的胸懷。

早在先秦時期,戰亂紛爭,民不聊生,人們求「和」而不得,中國最早的一批哲人、思想家敏銳地感受到人民的疾苦,提出「和」與「同」的理想。

《國語·鄭語》中說:「以他平他謂之和。」意思是在不同中努力尋找相近、相同,也就是求「和」的過程。

《左傳·昭公二十年》則記載了齊景公向晏子請教「和」與「同」的區別,晏子以肉湯做比喻,稱「和如羹焉」,用水、火、醋、醬、鹽、梅等烹煮,配以各種不同的調料,這樣肉湯方能美味可口。緊接著,晏子又說「聲亦如味」,用音樂之美進一步闡述其對「和」的理解,美好的音樂往往是清濁、短長、疾徐、哀樂、剛柔、高下等不同聲調雜相配合併相得益彰而形成,若只是一種音,則被稱為「同」,這樣的音聲並不會和諧悅耳。

及至孔子,則直接鮮明地提出「君子和而不同」。中國最傑出的這些思想家紛紛就「和」與「同」發表自己的見解。 充分說明彼時「和同」文化逐步成為中華民族的文化認同,成為人們對理想社會的嚮往。

在「和」的前提下,大到民族,小到個人,尊重各自的差異,接納彼此的不同,將這些差異巧妙地融合統一,方能萬事周全,美美與共。

02

以和為美,浸潤千家萬戶的幸福生活

在經濟全球化的今天,「和而不同,美美與共」的「和美」文化,仍然可以成為現代社會發展的目標。它不僅是中國傳統文化精髓,更是世界各民族的共同美好期待。

尤其在剛剛過去的2020年,構建以合作共贏為核心的新型國際關係,打造全人類命運共同體已成為國際社會的共識。「和而不同,美美與共」,世界方能共同繁榮發展;反之,就極易導致紛爭。

以「和」為本的人文關懷,以「和」為美的價值觀,在中國幾千年的文化中一脈相承。而作為中國濃香型白酒的典型代表,五糧液天然秉持了「和美」文化,並以產品和美、人生和美、生態和美、社會和美等構成這一文化的內核。

五糧液的釀造,採用「高粱、大米、糯米、小麥、玉米」五種糧食作為釀酒原料,匯聚五種糧食的精華,同時又保留五種糧食各自的差異化,規避了一種原料釀酒風味單一、口感欠佳的不足,「薈萃成醇」相互融合共生,最終達到「美」的境界,征服了國人,也讓五糧液香飄世界。

現今,美酒已經滲透到我們生活中的各個領域,成為中華文明不可或缺的重要組成部分。建房娶親,我們以酒待客;佳節團圓,我們把酒言歡;孩子升學,我們舉杯慶賀;老友相聚,我們推杯換盞……

酒,早已浸潤於我們的日常生活中。 而五糧液在傳承中國傳統優秀文化的同時,還肩負著為消費者創造更「和美」生活的使命。

與此同時,五糧液的「和美」文化,也與當今「開放合作、和諧包容、互利共贏」的多邊合作理念高度一致,使其成為共融共通、和諧統一的東方「和美」精神的具體體現。

03

社會和美,彰顯天下大同的家國情懷

如果說五糧液「和美」文化中的產品和美、人生和美、生態和美是其做產品、做企業的內在追求,社會和美則彰顯著五糧液「天下大同」的家國情懷。

「和而不同,美美與共」的和美社會是我們的共同理想,它需要我們每一個人,每一家企業,每一個國家共同實踐,共建共享。

社會的「和美」,就是家國的「和美」。中國夢的實現,關鍵在行動,在實幹。五糧液作為大型國有企業,在推動企業發展的同時,積極響應「堅定不移打贏脫貧攻堅戰」的號召,將「和美」理念化身為企業社會責任,以「和美中國」為使命,助力扶貧、愛心助學、抗震救災等,積極履行國企責任,展現領軍酒企社會擔當,凝聚起實現中國夢的磅礴力量。

5年來,五糧液累計投入整合精準扶貧幫扶資金高達27億餘元,直接受益貧困群眾達到15萬人以上,惠及群眾近100萬人,對口幫扶的宜賓市興文縣、屏山縣及甘孜州理塘縣高質量退出貧困縣序列。

而這,僅僅是五糧液腳踏實地助力「中國夢」,推動社會和美實踐道路上的冰山一角。

當你端起一杯五糧液靜靜品味,你就會發現,它裝著人們對幸福生活的期盼;裝著和諧相處的智慧;裝著社會和美的心愿;更裝著天下大同的夢想。五糧液秉持的「和美」文化,深諳「各美其美,美人之美,美美與共,天下大同」之道,不僅造福人民,造福社會,更與當今互利共贏的多邊合作理念高度一致,勢將惠及世界。

廣告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tw/0uLwYncB9wjdwRpvRVQu.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