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個穴位,緩解肩周炎
治療肩周炎有一個奇穴在「陰陵泉穴」下一寸的位置,「陰陵泉穴」在小腿脛骨內側的頂端,距離它一個手指寬度即是這個神奇的穴位。
肩關節活動受限的患者,可以按照X型取穴法(取患側對面的穴位),拇指用力點揉對側「陰陵泉穴」下一寸,患者同時忍痛活動受限在肩膀,慢慢加大活動幅度,待穴位處疼痛減輕後,肩部的活動幅度會明顯加強,甚至當場恢復正常。
備註:如果肩膀僵硬,需要將局部小腸經和膽經揉軟,再用此法,才會有效。
推拿法3個穴位,緩解高血壓,立竿見影
翳風穴
耳垂往後,乳突下凹陷處即翳風穴,用捺法按揉,捺2—3分鐘。
缺盆穴
鎖骨大窩凹陷處為缺盆穴,用捺法按揉,捺2—3分鐘。
橋弓穴
側屈45度,翳風穴到缺盆穴之間為橋弓穴,橋弓穴是線穴。
從上往下單向推,即從翳風穴推到缺盆穴,力度要輕,推完後不紅即可,捺橋弓穴不可超過5分鐘。
一定要從上往下,不可來回推。因為刺激的是勁動脈竇,所以手法一定要非常輕柔,力度要輕。只能一側一側做,不能兩側同時做;沒有高血壓的人不用做。專業手法謹遵醫囑。
牙疼,按這個穴位特別管用~
牙痛叫面口合谷收,所以我們說頭面,尤其是面部牙痛,可以按壓我們對側的合谷穴。
因為合谷穴是我們手陽明大腸經的穴位,手足的陽明經都經過。比如說我們右側的牙疼,不管是上牙還是下牙,都可以在合谷穴按揉,也就是我們老百姓常說的「虎口」。
初伏按3穴位,健脾祛濕壯陽
1、豐隆穴
功效:豐隆穴屬於胃經,又聯絡脾經,能調治脾和胃兩大臟腑,有很好的除濕祛痰的效果。
取穴:從腿的外側找到膝眼和外踝這兩個點,連成一條線,然後取這條線的中點,接下來找到腿上的脛骨,脛骨前緣外側1.5寸,大約是兩指的寬度,和剛才那個中點平齊,這個地方就是豐隆穴。
按摩方法:用大拇指略微用力按壓穴位,以略感疼痛為基準,按住5秒後鬆開,雙手交替互按 3~ 5分鐘。
平時也可用拳頭輕輕敲打此穴,以皮膚會自然變紅為標準,每次 5~10 分鐘。 豐隆穴一般比周圍要敏感,按摩時會有輕微疼痛感。
2、足三里
功效:足三里穴,是「足陽明胃經」的主要穴位之一,有生髮胃氣、燥化脾濕的功效。民間常說:「常按足三里,勝吃老母雞」,可見足三里對於強壯身體有多重要。
取穴:足三里位於外膝眼下四橫指、脛骨邊緣位置。
按摩方法:用大拇指指端按放在足三里穴處,作點按活動,一按一松,每分鐘按壓15~20次,每天按壓約5~10分鐘。按摩時,有酸脹、發熱的感覺為宜。
3、脾俞穴
功效:有利濕升清、健脾和胃、益氣壯陽的功效。
取穴:脾俞穴位於背部,第11胸椎棘突下,旁開1.5寸。肚臍對應的是第二腰椎,再向上摸三個椎體,下面旁開兩指處即是。
按摩方法:用兩手拇指指腹放置在脾俞穴上,逐漸用力下壓,按而揉之,使患處產生酸、麻、脹、重的感覺。
再用擦法,即來回摩擦穴位,使局部有熱感向內部深透,以皮膚潮紅為度。如此反覆操作5~10分鐘,每日或隔日1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