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璞故居 位於福建省莆田國歡鎮黃霞村黃巷。回溯唐朝末年,桂州刺史黃岸辭官歸閩,由南越海道經此,為避風浪而登陸,見這裡「延福山山水之秀,遂定居此。」並把福州烏石山住地「黃巷」,作為這裡的地名。黃岸子孫傳至第五世,唐代黃巷出了大學者、名儒黃璞。黃璞,字德溫,號霧居子,少時善詩,名重一時,藩鎮間皆傳頌之。唐禧宗乾符六年(879),黃巢兵夜過黃巷,經過黃璞之家門,知曉黃璞是大儒,感其名赫,命令部下「以儒者之家,不得驚動,滅炬而過。」可見讀書人有一種震撼人心的文化魅力。黃璞故居於1987年6月,列為區文物保護單位。1993年6月,列為莆田市文物保護單位。
黃璞故居始建於唐代,歷代均有重修。現存建築為明代,清修。面闊5間,3進,單檐硬山造,抬梁結構。占地面積1000平方米,單檐硬山造,抬梁結構。大門外一對抱石,刻有"猊貅"圖案,刻工精巧。兩邊門門楣上各嵌一塊石額,分別用楷書刻上"霧居"( 黃璞號霧居)、"歸隱",字跡清秀,石色發黃,應是當年建房時的原物。
走進故居,只見雕樑畫棟,氣勢恢宏;梁架、斗拱、金柱、柱礎等物件很有特色,雖歷經千年,其上的雕刻依舊精美異常。廳堂里存放的鐘鼎禮器,代表當時黃巷人的人生理想:學而優則仕,黃家的子孫似乎都是這份理想的堅定執行者。在黃璞故居大門前的一對石柱上,鐫刻一副對聯,上書:"一門五學士、三代四傅師",講的就是黃璞在唐乾寧初(894年),升任崇文閣校書郎後,他8個兒子中的次子仁渥,官教讀太子正字;三子仁滔,官御史中丞;四子仁藻,官著作郎;七子仁渭,著作郎授館職。四人與父同任館職,世稱"一門五學士"。黃璞著有《霧居子集》和《閩川名士傳》,《閩川名士傳》是福建省最早的一部人物誌。
莆陽黃巷才子扎堆。當地人說,因為黃巷山山勢繞著黃璞故居呈人字形叉開,活像一冊被翻開的書本,所以,這裡的子弟格外善讀書。這種說法隱含著深厚的文化背景。因為在黃巷生活的人們,無時無刻不在耳濡目染著這個世代書香之家的特有氣息和獨特的文化魅力。
千年古文化村,留下許多文物古蹟,這些文物古蹟代表了這古村落的歷史,是這座古村落昨日的靈魂,今日的瑰寶。它讓後世人們觸摸到時光的根系,聞到歲月的鼻息,讓後人去打開千年歷史長卷……